知情人士告知圈裏局外(ID:Truth-Be-Told-),國內著名外資影投 CGV 近日已經開始裁人。 「裁人比例大概在 30%,我認識的幾個總部的員工最近已經被裁了。」一名知情人士告知師老師。另外一名知情人士稱,最近 CGV 的確在裁人,「主要是兼職以及部分崗位普通正式員工,可是具體比例不清楚。」 CGV 是最先進入中國的外資影投公司之一,主打高端精品影院,於 2006 年在中國開設了第一家影院。2016 年,CGV 才正式在中國開始盈利。盈利狀況好轉以後,CGV 一樣趁着中國電影市場的紅利期加速佈局影院。2016 年 6 月,CGV 在中國的第 70 家影城在青島開業,而根據拓普電影智庫的數據顯示,截至 2019 年末,CGV 在中國已經有 141 家影院。 2019 年,CGV 影投旗下影院的總票房爲 17.5 億,在全國影投中排名第四。CGV 的影院平均上座率爲 10.9%,場均收益 766 元,單日單廳收益 4819 元。雖然其上座率在影投中並沒有優點,可是其場均收益與單日單廳收益都在院線中處於中上水平。 CGV 背後的 CJ 集團是韓國的一家跨國集團公司。2016 年,CJ 集團曾斥資 6.5 億歐元收購了土耳其最大影管公司 Mars Entertainment Group100% 的股權,據傳這家公司一度被萬達看上,CJ 則報了更高的價截胡。 即使背靠着大財團,如今的疫情危機下,CGV 也不得不開始裁人。實際上,對於中國電影產業下游的影院來講,這幾年的日子一年比一年難過,2019 年影院的平均盈利水平進一步下滑,連龍頭影院都不能倖免。拓普電影智庫的數據顯示,2019 年全國平均上座率 10.75%,場均收益 466 元、單廳單日收益 2059 元,所有都是有數據統計以來的最低值。 影院和銀幕數量則在去年都達到了歷史新高。2019 年,中國的銀幕總數達到了 69787 塊,影院總數超過 11000 家,都創下歷史新高。 不斷增長的影院數量是影院生意愈來愈難作的最主要緣由。 2015 年,中國的電影票房達到了 438 億,增速將近 50%,不只大的院線在迅速擴大本身的規模,大量中小影院的投資者亦在那個時候涌入電影產業下游。誰知 2016 年以後,中國的電影市場增速開始放緩,可是影院的增量卻仍然保持着原有的慣性,這也使得影院之間的競爭愈來愈激烈。 2018 年的時候,在咱們舉辦的關於影院的論壇上,不少三線城市小的影院經理都在問,本身有一家小影院,方圓五千米三年內新開了 4 家影院,還都是萬達、金逸這樣的大品牌,怎麼辦? 今年的疫情對於影院來講是一個雪上加霜的打擊。按照目前的狀況來看,影院到 6 月可能都未必能徹底復工,幾乎全部影院都面臨着上半年基本零收入的情況。在沒有收入的狀況下,影院不只要負擔人工成本,若是物業難免租金的話,那不少影院還須要承擔高昂的租金成本。 不少影院雖然電影放映業務帶來的收益利潤率不高,可是票房收入是其現金流的重要來源。以萬達電影爲例,其 2018 年觀影收入的利潤率只有 10%,可是超過 90 億的營收佔到了公司總體收入的 64%;橫店影視 2019 年的年報亦顯示,公司 2019 年電影放映業務毛利率是-4.7%,遠低於廣告及賣品的利潤率,可是其放映業務的營業收入超過 20 億元,佔比公司整體營收超過 70%。 目前來看,中國的院線上市公司在今年上半年都會交出一份很是難看的半年報。而一些資金緊張的院線、影投公司,目前面臨資金的壓力也愈來愈大。 CGV 的裁人是否會帶動其餘影投、院線也加大裁人力度目前還不得而知,可是不少影投、院線的員工目前待業期間拿到手的都是打折工資,師老師亦在朋友圈看到不少影院經理都開始兼職微商。而一些我的的中小影城如今已經都裁人到只剩老闆本身一人,很多中小影院已經在剛剛過去的 3 月份註銷。 一家三線城市的影城經理告訴圈裏局外,原本今年 3 月他們已經在準備開門了,在傳出全部影院暫不營業的消息後,次日他就把影院的人員所有裁掉了,「由於不知道何時能再開門。」 不少主要靠春節檔收入來提振業績的三四線城市中小影院會熬不過今年夏天。保守估計,今年將會有至少上千家影院倒閉。若是營業時間仍而後推,那麼今年倒閉的影院數量將爲幾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