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M] 解讀2016之APM國內篇:快速增加的APM市場和技術

前言

2016年是APM技術和市場快速發展的一年,在這一年裏APM市場特別是國內的市場取得了極大的增加,用戶對APM價值的認識和接受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國內市場已基本完成了用戶教育和市場培養的階段。與此同時,APM技術在2016年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時也面臨了新的需求,可謂增加與挑戰並存。如下咱們從APM市場和技術兩個方面來回顧一下2016的APM。前端

1、2016 APM市場發展

在2016年,APM在國內及亞太範圍內呈現了很大的變化。安全

一、技術變革巨大

  • 移動市場規模暴增:中國手機網民的規模增加速度自2014年起始終保持了強有力的增加趨勢,2014年末中國移動網民規模已增加至55600萬人,移動網民總體佔比達到83.4%,愈來愈接近中國網民的總體規模,而這一數字在2016年達到66700萬人(6.67億人)。
  • 雲的落地:隨着愈來愈多的企業認同並開始實踐雲計算服務,用戶從互聯網進一步擴展至其它傳統行業的行爲推進了公有云服務市場規模在近幾年呈爆發式增加。據統計, 2009年至2015 年雲計算複合增加率高達 69%,遠超同時期我國 IT 支出 8.9%的複合增加率,IT 支出正在向更高效的配臵方式轉變。一樣的趨勢在全球範圍內也獲得印證。雲計算正加速成爲新的 IT 資源提供方式,企業將更加專一於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提高,不斷創造新的信息化需求,中國雲計算產業鏈規模已經突破萬億。市場中國內外一批以AWS、Azure、阿里云爲表明的各大雲廠商在2016年競爭激烈,如何幫助用戶選擇合適的雲服務,APM在性能方面提供的參考愈來愈有份量。
  • 社交的火爆:2012年起移動平臺上最火爆的應用當屬移動社交應用,其開發每每從人們交友中的細節做爲切入點,以移動終端特有的LBS特性發掘人們最潛在的使用習慣,以微信、QQ、陌陌等一批社交軟件引領了市場的風向,用戶對於終端體驗的需求也在大幅提高。有數據顯示,當移動應用出現性能問題致使延時響應10秒後,有近5%的真實用戶會放棄使用該應用,並永久離開。致使應用性能問題的組合超過了1億零700萬種,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致使用戶流失的性能問題是什麼。那麼如何才能及時發現、定位性能問題,避免用戶流失進而提高用戶體驗,對此就須要APM發揮做用。
  • 微服務及Docker的興起和發展:微服務及Docker自2015年起逐漸火熱起來:
  1. 這其中,微服務架構對運維和部署流水線要求很是高,服務拆分的粒度越高,運維和治理成本就越高,其中在監控度量問題上,海量微服務的各類維度性能KPI採集、彙總和分析,實時和歷史數據同比和環比等,對採集模塊的實時性、前端運維Portal多維度展現能力要求很是高。對此,這就須要APM的數據管理可以精準的解決監控度量所需的要求。
  2. 其次,服務拆分得越細,一個完整業務流程的調用鏈就越長,須要採集、彙總和計算的數據量就越大,分佈式消息跟蹤系統須要可以支撐大規模微服務化後帶來的性能挑戰。這樣就須要APM幫助快速、便捷的描述整個調用鏈條,快速的找到性能問題的元兇。
  3. 而對於Docker來講,它做爲短生命週期應用,隨着版本迭代而更替實例,在這個過程當中須要APM服務可以以友好的方式沉澱歷史數據,看到版本迭代先後性能的變化。

二、更多玩家進入

在1996年時,Tivo與HP公司就從應用程序層面出發,他們認爲網絡無疑就是應用的速度。直至1998年,面向以組件爲中心基礎建設監控的APM產品出現,直到2011年,移動設備的普及和APP應用市場的爆發,讓用戶對移動端的性能體驗要求也愈來愈苛刻。服務器

在這個時候,國外的APM行業Dynatrace、New Relic和AppDynamics已經在APM領域拔得頭籌,國內一些APM廠商看準移動的這個趨勢,APM彷彿一晚上之間遍地開花,直至今日,國內涌現出了一些比較具備表明性的APM廠商,BAT也躋身了這一領域。在這些玩家中,聽雲在2015年入選了Gartner APM魔力象限,表現出中國APM市場愈來愈受到國際方面的重視。同時一批國內准入者也在APM市場中佔據了必定的份額。微信

三、產業擴張明顯

中國有近7億多的互聯網使用者,隨着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和興起,OTA、電子商務、支付網關、O2O、移動OA等一批與移動相關的行業的快速發展,用戶體驗APM成爲了移動時代的必需品。舉個例子,移動互聯網的普遍應用不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在逐漸改變着工做的方式。過去,只能在公司內網訪問內部IT系統處理業務,而如今卻能夠經過手機應用隨時隨地辦公。而只有確保移動應用的終端用戶的訪問體驗,才能真正提升員工之間、合做夥伴之間的工做效率。所以,應用開發者和企業的IT運維部門不該該僅僅關注服務器、存儲、網絡的IT基礎設施的運行情況,而應該花更多時間去了解終端用戶的應用使用體驗,保證應用服務的高可用。APM在這其中能夠發揮着重要做用。網絡

另外一方面,國家在轉型、經濟在轉型、市場在轉型,這一切對於企業而言意味着若是企業依靠原有傳統大規模生產、大規模銷售的的增加模式來獲取人口紅利的日子難覺得繼。同時,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推翻了信息不對稱,致使帶來了人與信息的無限自由連接,意味着過去全部依靠信息不對稱的盈利模式將瞬間坍塌。這一切的變化都督促着傳統企業須要馬上、立刻「接地氣」,第一時間謀求互聯網轉型。而互聯網轉型後產品的可用性亟待備受考驗,因而傳統企業開始向APM行業尋求提高性能可用性的解決方案,好比像咱們熟知的金融、交通、能源等老牌傳統行業。架構

四、「互聯網+」戰略提出

年初,總理在政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這一律念做爲技術領導戰略的提出,驅動了無數各類規模的企業朝着組合業務模式走向轉型:傳統+互聯網。而這,對於APM市場來講無疑是個新的機會。運維

五、亞太地區的發展

擁有近30億人口的亞太地區在人口總數上佔了全世界的近一半,互聯網市場很是廣闊。即使如此,雖然近年來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市場整體發展勢頭良好,有數據顯示,自2014年起亞太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將繼續保持較快增加,預計年均增加率將達4.9%。可是與全球範圍平均水平相比,除韓國和日本外,亞太其餘國家的互聯網基礎設施還較落後,這極大的影響了該地區用戶在使用移動終端時的用戶體驗,對此APM技術便能幫助提高終端的體驗效果。機器學習

而對於中國來講,2014年銀監會及工信部曾發佈「317號文件「,意欲經過對銀行業應用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的推動及監管,增強國家金融安全保障水平,實現金融領域信息技術的自主可控,間接支持鼓勵相關民族企業的發展,抑制外國企業在信息技術的主導地位,促進中國信息技術的發展及信息安全的保護,這一文件的出臺推進了國內IT產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對於APM行業來說也是發展的新土壤。分佈式

2、2016 APM技術發展

從APM技術的成熟度和發展歷史來看,2016年的APM技術依然處於2.0的發展階段。APM 1.0時代,大概在90年代末到2010年前,領軍公司是Wily和Precise這一類的老牌APM公司,而過去的幾年算是APM 2.0的時代,領軍的公司都是0七、08年崛起的新APM企業,Dynatrace,Appdynamics,New Relic等等。微服務

技術成熟度曲線(The Hype Cycle)

2016年的APM技術雖然仍是處於2.0時代,可是卻有了快速的發展。從Gartner 今年的IT基礎設施可用性和性能管理技術成熟度曲線的最新的評估結果來看,APM套件技術在過去一年的發展中,已經從以前幾年所在的泡沫低谷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進入了穩步爬升的光明期(Slope of Enlightenment),正處於從第二代產品向第三代產品(APM 3.0)的快速發展過程當中。

縱觀2016年APM技術的發展在如下幾方面有着顯著變化:

1. 從APM套件到統一監控:2015年Gartner首次將APM魔力象限的名稱修改成APM套件魔力象限,代表了APM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那就是爲了獲得從完整的應用性能視圖和快速定位問題,須要的是從端到端、多視角、多維度的數據採集和分析,須要更多APM工具的組合使用和數據關聯,而再也不是簡單的一個APM工具能夠解決問題了。2016年這個趨勢更加明顯,一體化的統一監控正在成爲用戶的關注點。在統一監控體系中,APM套件將承擔着最重要的角色,同時又須要將傳統的基礎設施監控,動環監控,網絡性能監控,日誌監控等等整合起來,在性能可視化、根因分析和運維自動化等方面發揮更關鍵的做用。

2. 終端用戶體驗監測的新挑戰:2016年Gartner對APM的定義從原來的5個維度定義修改爲了3個維度,分別是數字體驗監控(DEM),應用發現、追蹤和診斷(ADTD)和應用分析(AA),其中DEM取代了以前的終端用戶體驗監測(EUEM)。最終用戶的體驗始終是APM最重要的任務,而如今,除了各種終端上的人類最終用戶以外,還須要將各類數字代理、各種IoT設備以及社交媒體上的體驗監控起來。2016年隨着摩拜單車等一系列新興物聯網項目的爆發,對物聯網應用的性能監控將成爲將來DEM最重要的關注點。

2016年在移動應用的監控上,iOS 10和Android 7兩大移動平臺最新版本的發佈除了帶來一些新的性能指標監測接口以外,也屏蔽了很多以前版本中可使用的接口和方法,使得APM廠商們須要去尋找新的監測解決方案。

3. APM價值的承認:2016年咱們很高興看到了你們對APM技術價值的承認。這一承認不但表如今商用APM方案普遍獲得企業用戶的接受,阿里百川也對阿里雲上的客戶推出了商用的應用性能管理解決方案阿里碼力APM,還表如今像5八、點評、餓了嗎等互聯網大廠紛紛使用開源或自研的工具在實現本身的APM監測系統。

4. 業務分析:2016年的APM技術除了關注應用性能數據以外,也逐漸開始關注應用的用戶行爲和業務數據了。得益於APM探針的自動埋碼技術,APM能夠以相對低的成本(相比手工埋點)採集和分析用戶行爲和業務方面的數據,同時提供性能指標與業務指標的相關性分析,例如當一個事務流程的響應性能降低後會影響多少的業務訂單量。經過業務分析,APM套件產品也將目標用戶羣從純技術線的運維和研發人員推廣到了業務線的產品和運營人員,實現產品價值的極大提高。

5. 容器和微服務的機遇和挑戰:2016年公有云和移動互聯網的增加依然是推進APM市場和技術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在這裏面,微服務架構和微服務容器化做爲2016年IT領域和雲計算領域最受關注的技術趨勢之一也給APM技術帶來了新的需求和挑戰。微服務架構和容器化讓應用更具靈活性、彈性和擴展性,在提升應用的效率的同時,也讓應用的拓撲架構和通信變得更復雜,更難監控。針對微服務的流行趨勢,現有APM技術和產品依然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來提供徹底知足要求的足夠細粒度的監控。APM技術在將來2年內還須要支持更多的平臺和組件、提供更多層面和更多維度的監控數據、使用新的監控數據處理方法來知足完整的微服務監控需求。

6. 直播與APM:2016年的直播行業呈現出爆發式的增加,據統計國內目前爲止就有兩百多家直播平臺,擁有超過兩千四百萬的每日活躍用戶,除了新聞、娛樂、社交平臺以外,各大電商也紛紛推出本身的直播頻道。做爲以終端用戶視角的評估用戶體驗最有效的工具,APM套件從主動式監測(Synthetic Monitoring)和真實用戶監測(Real User Monitoring)等多種技術層面,從RTMP,HLS,HTTP-FLV等多種直播協議支持,從多種性能指標和多個維度爲直播平臺提供了實時的用戶體驗監控,而且經過監控數據的進行直播的優化和實時調度,以提高直播的用戶體驗。

3、APM 2017將來展望

做爲APM行業的從業者,咱們依然看好APM在將來一年內的快速發展。在將來一年內APM的價值將獲得更多的驗證和承認,而且將在統一監控領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2017年,咱們將看到大數據和機器學習在APM領域開始發揮重要的做用,由於雲計算、微服務和容器化讓監控的數據程海量增加,已經再也不適合人來進行數據的分析了,是時候把異常檢測和根因診斷的工做交給機器了。另外,別忘了物聯網和微服務架構、容器的挑戰,但願在2017年有一個好的開端。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