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我對這行業見解

談談我對這行業見解
當初選擇這行是以爲程序能幫人帶來方便,是真幹了實事。但入了這行後發現都是玩虛的。既然結果是玩虛的,爲何一開始就不玩,非要學好幾年程序才玩?
無能爲力改變外在環境,只能改變本身,使本身變得更強大.而不是適應
談談IT公司是如何成立的,又是如何賺錢的具體操做我沒試過,是經過思考想出來的.
前段時間在知乎無心看到 有人總結出來叫 順勢而爲 大意是當一我的在一行作的時間長了,天然成爲這行專家,就能獨立出去,前提是積累必定技術,生存資金,人脈還有最重要的夥伴作IT也是這樣,找幾個技術合夥人, 分好工,作好PPT產品規則,甚至作出產品DEMO原型,處處找技術交流平臺發佈宣傳(會後會有風投相中),網上放出一些核心資源吸引同行(主要方便之後擴展招人及宣傳產品),有人脈直接聯繫天使投資人(爲何不跟銀行借錢 估計要抵壓實物資產,失敗了要摸收,相對風投失敗了損失不大)
IT公司就是這樣成立的,接下來如何賺錢呢?
公司剛成立,什麼都沒有,產品連個毛都沒看到就想賺錢,有什麼高招啊?
最快方法是外包,比較成功的例子:淘寶,滴滴打車
這時你就會想,這跟技術一點關係都沒有,有錢就買到了,那學技術有個毛用(我認爲:技術雖然不能提升收入,但能提升我的的修養,減小犯錯的機率)
爲何要外包呢?
IT產品生命週期很短,用人成本大,自己就是個不斷試錯的產品,一直找到對爲止.當找到對的方法但在推擴方面發現是個無底洞,遠遠超過研發成本.這
就是爲何不少IT公司倒閉,平均壽命1~2年 .反正橫豎都是死,那就選擇成本最低的,立刻見效,能夠多死幾回.萬一成功了呢??
這樣就會形成很奇怪的現象
1.創始人不斷找下一風投,來保持公司正常運做(跟買股票同樣,博下個傻子)
2.用人方面優先考慮實習生(又便宜又好聽話)
3.當找到對的方法,能賺錢只能靠規模效應 . 一個應用一個月賺2W,規劃三個月開1000應用 10002W (3-t) 躺着也賺錢,若是失去熱度,換一下圖片,甚至直接改產品名如 約吃飯,約看電影,約嗎 來延長產品週期
花大量人力,財力,時間作的事跟買股票沒什麼區別.幾年後人老財空,還不如作低端行業 幾我的一塊兒作一年擴展分店不成問題
對外我都很差意思說搞互聯網搞IT的,對內這麼多兄弟到頭來身體搞壞了,青春沒了,錢又沒.都幹了些什麼事,就算成功了意義又在那裏?
談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任何工做量化必須在公平公正的背景下執行才生效,不然最後變成摸奪基層的手段。打壓積極性,歸屬感,公司出現危機,很容易一拍兩散。
談談996
事實上天天作的事真沒那麼多,幾個小時內徹底能夠完成。長期實行必然致使公司總體效率低下,甚至是白作無果(如2個小時內完成,拖到2-14/16 小時 kpi 推導)
爲什麼公司會執行 kpi 996?
從小發展大公司會去完善管理,因產品能夠山寨,同理管理方法也能夠山寨。無論執行效率如何,影響結果是怎樣照搬過來。
有的老闆是製造業出身:設備放在不開就是浪費 巴不得24*7
有的老闆是銷售出身: 一切以績效說話(如長尾理論:公司發展到後期,市場部貢獻比技術部大 那麼在投收方面比重也相應調整)
談談 衆智 與 頂層設計
侍...設計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