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P8架構師談:Restful、SOAP、RPC、SOA、微服務之間的區別(轉載)

轉載來源:https://youzhixueyuan.com/the-difference-between-restful-soap-rpc-soa-and-micro-service.htmlhtml

 

內容大綱:

1.介紹Restful、SOAP、RPC、SOA以及微服務前端

2.重點談談SOA與微服務的區別java

3.以及爲何要使用微服務架構spring

什麼是Restful

Restful是一種架構設計風格,提供了設計原則和約束條件,而不是架構,而知足這些約束條件和原則的應用程序或設計就是 Restful架構或服務。後端

主要的設計原則:服務器

  •  資源與URI
  •  統一資源接口(HTTP方法如GET,PUT和POST)
  •  資源的表述
  •  資源的連接
  •  狀態的轉移

總之,RESTful的核心就是後端將資源發佈爲URI,前端經過URI訪問資源,並經過HTTP動詞表示要對資源進行的操做。restful

什麼是SOAP

簡單對象訪問協議是一種數據交換協議規範,是一種輕量的、簡單的、基於XML的協議的規範。SOAP協議和HTTP協議同樣,都是底層的通訊協議,只是請求包的格式不一樣而已,SOAP包是XML格式的。架構

SOAP的消息是基於xml並封裝成了符合http協議,所以,它符合任何路由器、 防火牆或代理服務器的要求。框架

SOAP可使用任何語言來完成,只要發送正確的soap請求便可,基於soap的服務能夠在任何平臺無需修改便可正常使用。tcp

RPC

RPC就是從一臺機器(客戶端)上經過參數傳遞的方式調用另外一臺機器(服務器)上的一個函數或方法(能夠統稱爲服務)並獲得返回的結果。

RPC 會隱藏底層的通信細節(不須要直接處理Socket通信或Http通信)

RPC 是一個請求響應模型。客戶端發起請求,服務器返回響應(相似於Http的工做方式)

RPC 在使用形式上像調用本地函數(或方法)同樣去調用遠程的函數(或方法)。

4種典型RPC遠程調用框架

(1)RMI實現,利用java.rmi包實現,基於Java遠程方法協議(Java Remote Method Protocol)和java的原生序列化。

(2)Hessian,是一個輕量級的remoting onhttp工具,使用簡單的方法提供了RMI的功能。 基於HTTP協議,採用二進制編解碼。

(3)thrift是一種可伸縮的跨語言服務的軟件框架。thrift容許你定義一個描述文件,描述數據類型和服務接口。依據該文件,編譯器方便地生成RPC客戶端和服務器通訊代碼。

 

(4)dubbo,阿里的RPC框架。

(5)還有SpringCloud框架,微服務全家桶。爲開發人員提供了快速構建分佈式系統的一些工具,包括配置管理、服務發現、斷路器、路由、微代理、事件總線、全局鎖、決策競選、分佈式會話等等。

微服務在本質上,就是rpc。rpc有基於tcp的,http的,mq的等等。spring cloud是基於spring boot的,spring boot 實現的是http協議的rpc,算是rpc的一個子集。

 

什麼是SOA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中文全稱:面向服務的架構。

通俗點來說,SOA提倡將不一樣應用程序的業務功能封裝成「服務」並宿主起來,一般以接口和契約的形式暴露並提供給外界應用訪問(經過交換消息),達到不一樣系統可重用的目的。

SOA是一個組件模型,它能將不一樣的服務經過定義良好的接口和契約聯繫起來。服務是SOA的基石。

微服務和SOA的區別

微服務是SOA架構演進的結果。二者說到底都是對外提供接口的一種架構設計方式,隨着互聯網的發展,複雜的平臺、業務的出現,致使SOA架構向更細粒度、更經過化程度發展,就成了所謂的微服務了。

總之,微服務是SOA發展出來的產物,它是一種比較現代化的細粒度的SOA實現方式。

SOA與微服務的區別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  微服務相比於SOA更加精細,微服務更多的以獨立的進程的方式存在,互相之間並沒有影響;
  2.  微服務提供的接口方式更加通用化,例如HTTP RESTful方式,各類終端均可以調用,無關語言、平臺限制;
  3.  微服務更傾向於分佈式去中心化的部署方式,在互聯網業務場景下更適合。

爲何要使用微服務?

技術爲業務而生,架構也爲業務而出現,固然SOA和微服務也是由於業務的發展而出現。出現SOA和微服務框架與業務的發展、平臺的壯大密不可分,下面借用dubbo的網站架構發展圖和說明:

阿里P8架構師談:Restful、SOAP、RPC、SOA、微服務之間的區別
  •  單一應用架構
  •  當網站流量很小時,只需一個應用,將全部功能都部署在一塊兒,以減小部署節點和成本。
  •  此時,用於簡化增刪改查工做量的 數據訪問框架(ORM) 是關鍵。
  •  垂直應用架構
  •  當訪問量逐漸增大,單一應用增長機器帶來的加速度愈來愈小,將應用拆成互不相干的幾個應用,以提高效率。
  •  此時,用於加速前端頁面開發的 Web框架(MVC) 是關鍵。
  •  分佈式服務架構
  •  當垂直應用愈來愈多,應用之間交互不可避免,將核心業務抽取出來,做爲獨立的服務,逐漸造成穩定的服務中心,使前端應用能更快速的響應多變的市場需求。
  •  此時,用於提升業務複用及整合的 分佈式服務框架(RPC) 是關鍵。
  •  流動計算架構
  •  當服務愈來愈多,容量的評估,小服務資源的浪費等問題逐漸顯現,此時需增長一個調度中心基於訪問壓力實時管理集羣容量,提升集羣利用率。
  •  此時,用於提升機器利用率的 資源調度和治理中心(SOA) 是關鍵。

平臺隨着業務的發展從 All in One 環境就能夠知足業務需求(以Java來講,可能只是一兩個war包就解決了)。

發展到須要拆分多個應用,而且採用MVC的方式分離先後端,加快開發效率;在發展到服務愈來愈多,不得不將一些核心或共用的服務拆分出來,其實發展到此階段,若是服務拆分的足夠精細,而且獨立運行,我以爲就能夠將之理解爲一個微服務了。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