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磁盤安裝與磁盤分區方案詳解

 

前幾天本身研究了下幾個linux系統,仍是覺着centos要好一些。相對穩定點,起碼桌面系統仍是比 ubuntu 強
安裝centos並不難,安裝方法多得是,像硬盤安裝,U盤安裝,最簡單方便得固然是光盤安裝,並且刻錄一張管盤僅僅須要10分鐘,比硬盤安裝和U盤安裝須要仔細研究大量得說明 文檔省事得多。

我得是windos7 和 centos 雙系統安裝。以前有個windows7的系統。後來我又把最後的一個磁盤 G盤刪除了,用來安裝 CentOS.html

 我給centos 留了20+G得硬盤空間,若是是新手得話,建議直接分2個區便可
一個是: /linux

另外一個是 : swapsql

建議新手這麼作是由於 若是不懂分配 ,可能致使某些分區分得少了,致使系統安裝出錯, 另外一個緣由就是 新手 須要多安裝幾回嘗試學習,因此能夠在後續得安裝學習過程當中再分更多個區,開始分得這兩個區只是測試入門而已數據庫

不管怎麼分區並不會影響系統文件目錄的佈局,我一開始就想過,若是 只分這兩個區 沒有 usr , var , etc 分區等,會不會 安裝好後 文件根目錄裏沒有usr , var , etc 等 這些文件夾啊?!事實證實是我多慮了。文件目錄該怎麼還怎麼,好比給 /usr分區只是讓這個文件夾有本身得地盤 至關與/usr獨享一塊硬盤,其餘分區 好比 / 跟分區 /var 分區損壞 那麼/usr也沒事。ubuntu

若是不給/usr 單獨分區 那麼他就要掛載到 / 跟分區下了,就像當與寄人籬下若是 / 跟分區損壞 /usr 分區也跟着歸西了。vim

補充:CentOS分區方案 windows

( 1 )最基本分區方案:centos

/ :建議大小在 5GB 以上。 
swap :即交換分區,建議大小是物理內存的 1~2 倍。服務器

( 2 )進階分區方案:網絡

/boot :用來存放與 Linux 系統啓動有關的程序,好比啓動引導裝載程序等,建議大小爲 100MB 。 
/ : Linux 系統的根目錄,全部的目錄都掛在這個目錄下面,建議大小爲 5GB 以上。 
/home :存放普通用戶的數據,是普通用戶的宿主目錄,建議大小爲剩下的空間。 
swap :實現虛擬內存,建議大小是物理內存的 1~2 倍。


( 3 )高級分區方案:

/boot :用來存放與 Linux 系統啓動有關的程序,好比啓動引導裝載程序等,建議大小爲 100MB 。 
/usr :用來存放 Linux 系統中的應用程序,其相關數據較多,建議大於 3GB 以上。 
/var :用來存放 Linux 系統中常常變化的數據以及日誌文件,建議大於 1GB 以上。 
/home :存放普通用戶的數據,是普通用戶的宿主目錄,建議大小爲剩下的空間。 
/ : Linux 系統的根目錄,全部的目錄都掛在這個目錄下面,建議大小爲 5GB 以上。 
/tmp :將臨時盤在獨立的分區,可避免在文件系統被塞滿時影響到系統的穩定性。建議大小爲 500MB 以上。 
swap :實現虛擬內存,建議大小是物理內存的 1~2 倍。

 

centos分區步驟

這裏涉及到linux命令有3個。fdisk分區命令,mkfs格式化命令,mount掛載命令。

A、 fdisk有幾個重要參數須要瞭解:
Command (m for help):

查看幫助信息:輸入m,看到以下信息

d delete a partition 注:刪除一個分區;
eg: fdisk /dev/hda1 –>d (刪除其中一個分區)–>3(刪除編號爲三的分區)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注:l是列出分區類型,以供咱們設置相應分區的類型;
eg:fdisk -l, fdisk -l /dev/hda1

m print this menu 注:m 是列出幫助信息;
eg:fdisk /dev/hda1 –>m

n add a new partition 注:添加一個分區;
eg:fdisk /dev/hda –>n(新建分區)–>選擇主分區仍是邏輯分區–> 選擇分區大小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注:p列出分區表;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注:不保存退出,分錯了就退出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注:t 改變分區類型;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注:驗證分區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注:把分區表寫入硬盤並退出;

這裏我就直接把我用到的寫出來:

1.fdisk /dev/hda //對/dev/hda進行分區
2.n  //增長分區
3.p  //輸入p類型設置爲:主分區
4.3  //輸入3分區編號設置爲3
5.回車 //起始位置都可以默認
6.回車 //大小設爲所有。這裏能夠自定義好比 +3000M 或+3000K,這裏只支持M和K
7.t //輸入t 設置分區類型
8.3 //輸入3,對新增3號分區設置格式
9.8e //輸入8e 設置爲LVM,由於服務器磁盤均爲LVM
10.v //輸入 v 檢查分區表
11.w //輸入w 寫入分區表 ,分區結束
12.reboot //重啓下,分區生效 :)

2. mkfs格式化,分區好了就該格式化磁盤文件類型了。

這裏有幾種文件類型能夠選ext2,ext3等。這裏ext3比ext2新增了異常log處理,因此咱們選用ext3.
mkfs.ext3 /dev/hda3 //對/dev/hda3創建ext3文件系統,同理你能夠用 mkfs.ext2創建ext2文件系統

3. mount掛載,只有格式化好的分區才能掛載

1.mkdir /www //linux的分區都是掛載在目錄下的,因此咱們先在根目錄下創建www目錄
2.mount /dev/hda3 /www //將分區掛載到目錄下,ok了。
3.df -hl //查看磁盤剩餘空間信息, 就能夠看到有/www有10G 可用空間
注意:此次mount操做只是一次有效,重啓後須要從新mount,若是之後要開機自動掛載這個分區,您能夠修改/etc/fstab 在這個文件最後一行加上 /dev/hda3 /www ext3 defaults 1 1 保存後,重啓動就有效了.
4.1. vim /etc/fstab
4.2. GG ->end光標移動到文件結尾,
4.3. i //進入編輯模式
4.4.輸入 /dev/hda3 /www ext3 defaults 1 1
4.5. esc//按退出鍵
4.6 :wq //保存退出,done!下次就會自動掛載了。
.

ok了,分區格式化掛載基本就搞定了
設置/修改centos上的swap交換分區的方法
設置centos上的swap交換分區的方法
做爲linux世界裏最穩定的服務器版本,rhas5一直有很大的應用面,以前一直關注的是freebsd,由於應用的須要,特別在配合mysql和oracle上red hat有着太多優點。
用centos來代替red hat as的使用,由於centos5是利用rhas5的源碼,去掉redhat的商標、圖標以後編譯發行的,是最一個源碼編譯版本,我用的是centos 5.2
在安裝centos 5.2的時候,忘設置swap交換分區,在內存小的狀況下,增大swap的做用比較有效的。

第一步 建立文件塊

#cd /var   (進入一個文件夾)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 count=524288    (建立512M的swap ,通常是內存的兩倍)
#/sbin/mkswap swapfile   (建立swap文件)
#/sbin/swapon swapfile   (激活swap文件)
#/sbin/swapon -s          (檢查swap是否正確)
結果:
Filename                                Type            Size    Used    Priority
/var/swapfile                           file            524016  0       -1
#vi /etc/fstab       (加到fstab文件中讓系統引導時自動啓動)
在末尾增長如下內容:
/var/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reboot
重啓以後,top命令查看,有swap分區的大小了
 
swap的問題已經解決(源自網絡)

解決辦法:

二、格式華及啓動swap文件

接下來執行mkswap命令,將myswap文件格式化成s文件系統,系統才能使用,切換到/tmp目錄,並執行如下命令:
# mkswap swapfree (#將文件格式化爲swap文件格式)
setting up swapspace version 1 , size = 262144 KB
# swapon /tmp/swapfree (#啓動swap分區)
要中止使用新建立的swap文件,只要執行 swapoff /tmp/swapfree命令便可,若是swap交換文件再也不使用,能夠刪除此文件。

三、檢查swap

     #swapon -s

四、 開機時自動啓動新添加的swap分區

若是每次開機後都要執行swapon命令啓動swap分區或者文件,這太麻煩了.這時能夠利用文字編輯器在/etc/fstab文件加一行,好讓開機時自動啓動swap分區及文件:
/dec/hdb5 swap swap defaults 0 0 (開機時啓動此swap分區)
/tmp/swapfre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開機時啓動此swap文件) .

swap空間大小:

一般狀況下,Swap空間應大於或等於物理內存的大小,最小不該小於64M,一般Swap空間的大小應是物理內存的2-2.5倍。但根據不一樣的應用,應有不一樣的配置:若是是小的桌面系統,則只須要較小的Swap空間,而大的服務器系統則視狀況不一樣須要不一樣大小的Swap空間。特別是數據庫服務器和Web服務器,隨着訪問量的增長,對Swap空間的要求也會增長,具體配置參見各服務器產品的說明。

swap數量:

Swap分區的數量對性能也有很大的影響。由於Swap交換的操做是磁盤IO的操做,若是有多個Swap交換區,Swap空間的分配會以輪流的方式操做於全部的Swap,這樣會大大均衡IO的負載,加快Swap交換的速度。若是隻有一個交換區,全部的交換操做會使交換區變得很忙,使系統大多數時間處於等待狀態,效率很低。用性能監視工具就會發現,此時的CPU並不很忙,而系統卻慢。這說明,瓶頸在IO上,依靠提升CPU的速度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