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裝北斗系統後,咱們國家的精確打擊,由上公里變到幾十米這樣一個量級範圍,連小動物也被嚇壞了」;「若是想破解軍碼系統,咱們可能建議一些更簡單的方式,那就是造時空穿越機穿越回到北斗軍碼設計的時候在旁邊偷聽好了。」這些「語錄」,出自中科院最年輕博導徐穎的演講。安全
83年出生的徐穎,已從事北斗相關研究工做十餘年ide
83年出生的徐穎,已從事北斗相關研究工做十餘年,是中科院光電研究院建院以來最年輕的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6月25日,「中國科普博覽」網站發佈了她關於北斗導航的演講視頻,文字實錄以下:網站
「北斗」是什麼?加密
衛星導航系統,它是距離咱們一羣兩萬千米的星星,它們不會發光也不會發熱,甚至肉眼沒有辦法觀察到它們,爲咱們提供着位置服務。衛星導航系統簡稱爲 GNSS系統,在GNSS俱樂部中一共有4位VIP會員,除了你們所熟知的美國GPS系統之外,包括俄羅斯的GLONASS系統、歐盟的伽利略系統以及我 們國家自主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spa
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咱們國家自主建設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如今正處在建設和應用推廣的階段,由五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預計將在2020年左右提供一個全球性的服務。設計
爭搶頻率資源,搶發衛星3d
在GNSS俱樂部中,會員小夥伴們最關心的是什麼?你們最關心的頻率資源問題。頻率資源是一種國際上公用的資源,頻率資源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的,全部頻率資源都要向國際電聯提出申請,由國際電聯進行劃分。就像咱們高速公路車道同樣,每個系統都有它本身的車道,否則的話你們會發生撞車的狀況。orm
2007年4月14日,我國「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系統第一顆衛星視頻
在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初始階段頻率資源相對比較充沛,建設相對比較早的GPS系統和GLONASS系統不存在頻率資源的衝突問題。到了北斗系統和伽利略系統創建的時候,頻率爭奪戰就很是明顯了。當時伽利略系統其實提早申請了這個頻率資源,可是你們知道後來歐洲出現了經濟危機,因此伽利略系統資金鍊斷了,他們當時發射了這個衛星,佔領了這個軌位,可是並無發射這個頻率的信號。根據國際電聯「先到先得」的規定,哪個國家可以先把這顆衛星發射上去,而且這個衛星向下發射了這個頻率的信號,之後這個頻率資源就是你的了。blog
在這樣狀況下,2007年4月17號就是北斗所申報的頻率資源的最後期限,因此要求北斗試驗星必須提早發射,這在我國航天史上是很是罕見的。
一般衛星發射只有延遲,沒有提早,由於提早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可是通過各個部門的配合以後,爲了爭奪這個頻率,在4月14號的時候,這一顆火箭已經成功在發射中心準備進行發射了。在4月14號的凌晨4點07分,現場又發現新的問題,火箭有一個鏈接器沒有按照規定脫落,若是三分鐘內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的話,對火箭、衛星甚至發射場都會是滅頂之災。
當時的發射指揮員在一分鐘以內下了7道指令,4點07發現的問題,4點11分的時候,火箭帶着咱們北斗試驗星成功升空。4月14日發射了北斗試驗星,4月15號時候衛星實現變軌,4月16號衛星開始向下發送信號,在距離4月17號北斗申請的頻率資源失效前24個小時內,中國正式啓用了北斗申報的頻率資源,也就此拉開了北斗全球系統建設的帷幕。
在一個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夜晚你們喜歡作什麼事情?我本身比較喜歡看恐怖片,那樣比較有感受嘛,有一種說法是,雷電和恐怖片更配哦。那麼雷電和什麼不般配呢?不錯,就是衛星發射。衛星發射的時候,火箭箭體中裝滿了燃料,一點點火花就能引發箭體的爆炸。1987年,美國大力神火箭就曾在大雨中發射,升上天空一分鐘後就在空中遭到雷擊,發生了爆炸。
因此,一般遇到雷電的時候,衛星發射是會推遲的,可是在2011年7月,北斗第9顆衛星發射時也是一個電閃雷鳴的天氣,它卻在等待着發射,爲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這是由於北斗系統不是一個單顆衛星,而是一個組網星座。對於組網星座而言,每一顆衛星都要有既定位置,北斗系統不只要求把這顆衛星發射到哪個軌道,還要求這一顆衛星在軌道中的既定位置,要知足這樣的條件必須有發射窗口,而這一天就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發射窗口,若是錯過這天的機會,有可能推遲四個月,甚至推遲一年纔可以迎來新的一個窗口。
北斗系統當時正在如火如荼建設過程中,若是推遲發射的話,進程必然會延誤,帶來的經濟損失不可估量。當時的指揮系統決定冒雨發射,在兩次雷電的間隙,發了。很是幸運,北斗第9顆衛星升空了。在同年年末北斗開始試運行。如今,北斗系統已經發射了22顆衛星,已經可以爲中國以及咱們周邊地區提供很是穩定的導航定位服務。
北斗到底有什麼用?用途「只受想象力限制」
你們可能會問北斗系統已經發射這麼多顆衛星,北斗到底有什麼用呢?首先,業內有這樣一句名言:「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應用只受想象力的限制」,絕不誇張的說,做爲典型的國家重器,它就像咱們水、電、還有公路同樣,是咱們社會建設基礎的保障。歐盟曾經作過估算,衛星導航服務中斷2天就會給整個歐洲帶來超過10億歐元的損失。下面咱們來看一下北斗應用的相關視頻。
北斗提高精確打擊精度,小動物也被嚇壞了
這是北斗系統一些典型應用,這個是藏羚羊遷徙,北斗系統保護野生動物;大興安嶺發生火災,北斗系統可以爲營救人員提供方位和方向的服務;這是北斗系統用於精確打擊,在安裝北斗系統後,咱們國家的精確打擊,由上公里變到幾十米這樣一個量級範圍,連小動物也被嚇壞了;這是北斗用於海洋漁業,在海洋上咱們所用的通訊定位手段都很是少,有了北斗衛星導航,可以有效保障漁民的生命安全;這是北斗系統用於大型車輛定位和監控;這是北斗系統用於咱們精準農業,在農業現代化當中咱們能夠用北斗系統很是精密的控制;這是北斗系統用於咱們大型集裝箱航運和海運。
以上這些只是北斗系統應用很是基本的方面,在這裏,我想重點強調一下咱們剛纔看到的海洋漁業的應用。在這個應用中,北斗系統不只提供了位置、導航和授時這樣的功能,並且還提供通訊功能,漁民在海上可以用北斗系統發短信,報平安。通訊功能到底有什麼用呢,這裏我想引用一下美國GPS之父帕金森教授的一句名言,他曾經這樣盛讚北斗的導航通訊一體化功能:「既可以知道你在哪裏,也可以知道我在哪裏,這是多麼美妙的體驗。」
那麼通訊到底有什麼用呢?給你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們都看過《魯賓遜漂流記》吧,若是有一天一我的漂流到了孤島上,能怎麼辦呢?若是這個時候他選擇的是GPS,他只能知道本身在什麼位置,沒法通知別人前來救援,因此他仍是隻可以在荒島上求生。若是咱們用的是北斗系統,狀況徹底不同了,咱們既能夠知道本身位置在哪裏,並且還可以把咱們位置發送到方圓幾十千米、幾百千米甚至千里以外的人。相信我,若是你選擇了北斗定位系統,你很快就能夠在救援船上和你手持GPS的小夥伴說再見了~
咱們講了這麼多北斗系統很是好用,並且可用,爲何如今好像在生活當中咱們你們彷佛不多用北斗,好像GPS多一點。GPS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比北斗系統早建設了大約20年,20年的歷史鴻溝不是咱們一朝一夕技術可以填補的,GPS系統的應用推廣都已經很是成熟,好比如今最便宜的GPS芯片可能大約兩美圓左右,而北斗系統的芯片價格因爲量產等緣由可能仍然廣泛在百元左右。用不起制約着北斗發展,可是用不起不是制約主要因素,不敢用、不想用,這纔是制約北斗發展的重要緣由。
清華女生破解北斗?
北斗系統從誕生到如今,雖然已經經過多方面證實,精度和可靠性,徹底不輸GPS導航系統,可是人們對北斗系統有着種種質疑。這是網上大概2011年左右傳得比較沸沸揚揚的新聞,當時媒體使用的標題是「清華女生破解北斗送給美國」,或者是「北斗上百億的投資打水漂」等等,比較聳人聽聞。那麼北斗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嗎?固然不是。事實上真正不可靠的是GPS系統。由於GPS系統只被咱們開放了民碼,並且GPS民碼信號戰爭時候很容易說變就變,美國就曾經在海灣戰爭的時候對歐盟關閉了GPS的信號,歐盟也很是的不滿意,因此爲了保障自主權,歐盟纔開始建伽利略系統。對咱們來說也是如此,爲了保障咱們的可靠性,咱們國家開始建設屬於咱們本身的北斗系統。
2011年,高杏欣因「破解」北斗,得到美國航空無線電委員會的表彰
咱們回到清華女生破解北斗這個新聞上,實際上她只是破譯了北斗的民碼信號的僞碼序列。首先第一點,北斗建設過程中,咱們爲了兼容和互操做的考慮,北斗的民碼設計和GPS、伽利略都是一脈相承的,並無特殊設計。我國但願全世界人民都能使用北斗,不只是中國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她想破解這個沒有通過加密的民碼信號,首先是沒有技術難度的。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說就是一個信號檢測與估計的問題。事實上2012年的時候,咱們國家已經公佈了北斗的ICD文件,告訴了你們咱們的民碼格式,但願全球的接收機廠商都能用這個ICD文件來生產相應的北斗接收機。
除了民碼以外,北斗還有軍碼,軍碼通過了加密等特殊設計等,這是穩定可靠的。若是想破解軍碼系統,咱們可能建議一些更簡單的方式。那就是造時空穿越機穿越回到北斗軍碼設計的時候在旁邊偷聽好了。這個技術難度都比從技術上來破解北斗軍碼更容易一些。因此,你們要相信咱們北斗系統很是好用,並且很是穩定的。
做爲一個衛星導航的普通科研工做者,咱們相信北斗這一艘巨輪在你們支持下,在咱們的不懈努力下必定能夠繼續乘風破浪走向世界,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