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知道IT圈有個很是著名的曲線圖,就是Gartner的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Hype Cycle),昨天看了一下Gartner 2016的存儲成熟曲線圖,今天給你們簡單聊聊,多多指教。:) 廢話很少說,直接上圖服務器
先簡單說說這個曲線圖,成熟曲線圖將每種技術的優勢與Gartner所指望其可以達到主流採用開始以前的時間長度進行映射。這種觀點能夠幫助用戶肯定如何優先考慮他們的存儲硬件和存儲軟件技術投資和採用。通常來講,企業應該從商業利益中被評爲轉型的技術開始,並極可能迅速實現主流應用。這些技術每每對業務流程,收入或下降成本的努力產生最顯着的影響。架構
細心的同窗應該看到了左上角有個圖1的標示,是的沒錯,下面咱們來看圖2。ide
圖2顯示了2016年「Hype Cycle」評估的存儲技術在曲線圖中的位置。每一個組織的圖表將根據其具體狀況和目標也將有所不一樣。測試
好了,圖表看完了,咱們來着重說下基礎架構SDS與開源存儲兩部分。大數據
今年的曲線圖呢,相比於去年發生了一些變化,其中Gartner把Software-defined storage:這個技術屬性被分紅兩個,一類是Infrastructure SDS,一類是Management SDS。其中咱們在今年的成熟曲線圖中能夠看到Infrastructure SDS目前已經走過了頂峯走向成熟,而Management SDS則屬於上升期。ui
咱們看下Gartner是如何定義Infrastructure SDS的。雲計算
一套存儲軟件跑在X86服務器或者虛機上,來對外提供存儲服務的一套解決方案,這就是Infrastructure SDS。spa
(解釋的很是簡單,清晰)設計
另外Gartner認爲基礎設施SDS的定位是改變企業存儲基礎架構的經濟性和交付模式。不管是獨立部署仍是做爲超融合HCI的一個組成部分,SDS正在改變企業購買和部署存儲的方式。orm
下面說下開源存儲,從圖1的成熟曲線圖中能夠看到,目前開源存儲還屬於上升期,同時也在不斷的走向成熟。
從Gartner的報告中能夠看到,不管是開源存儲的成熟仍是SDS的成熟,都與目前雲計算、大數據的發展有着密切的聯繫,正因如此在加上前面文章說到的通用平臺的發展等種種緣由促使,SDS & 開源存儲逐步走進企業,替代部分傳統存儲。
同時呢建議客戶,雖然開源存儲提供了一種比傳統存儲更先進的替代方案,但企業IT的領導者須要準確地衡量效益,風險和成本。一些企業誇大了利益,低估了成本和風險。相反,隨着開源存儲解決方案的成熟,企業不該忽視這些解決方案的價值,同時也應該積極的嘗試部署測試。
術業有專攻,雖然開源存儲能夠免費下載源代碼,但建議使用商業版本並經過供應商獲取支持,由於須要大量的工做和專業知識來安裝,維護和支持。
適合本身的纔是最好的,在大多數狀況下,開源存儲不等於通用存儲。 所以,使用時應該結合應用場景來選型。例如, OpenStack的私有云、離線數據備份歸檔等,就比較適合於開源軟件定義存儲,重要的是集中在硬件設計和選擇通過供應商認證而且以集成方式提供支持的具備成本效益的參考架構。
總之而言,在選擇開源存儲解決方案時,術業有專攻,適合本身的纔是最好的!
Gartner指出的供應商:
Infrastructure SDS
Sample Vendors: Atlantis Computing; EMC; Formation Data Systems; Hedvig; IBM; Nexenta; Red Hat; Scality; SwiftStack; VMware
開源存儲
Sample Vendors: Cloudera; ClusterHQ; Hortonworks; iXsystems; IBM; Micro Focus International; OpenStack; Pivotal Labs; Red Hat; SwiftSt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