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mus代碼質量平臺實踐總結

背景

代碼質量在項目開發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更好的質量的代碼,可以產生更少的bug,也能使開發人員更不容易犯錯,產品的質量獲得提高。那麼怎麼定義代碼質量,怎麼測量以及如何展示就成爲咱們內部平臺Litmus的主要探索領域。程序員

以前的文章有屢次提到咱們團隊內部的Litmus平臺,它是一個自動化代碼審查反饋的系統,可以給開發者提供當前代碼的各類維度的分析結果,幫助開發人員更好的解決潛在的bug和更好的管理組織代碼文件。web

目前,咱們的系統已經不斷迭代和運行了近4個月,獲得了不錯的效果,也籌備和設計了後續的開源計劃。同時也從平常使用中優化了自身不少方面,咱們決定在這裏完整的介紹一下咱們的Litmus代碼質量檢查平臺,關於它是如何構建和架構的,以及在構建這個平臺中所產生的對代碼質量問題的思考和總結。算法

什麼是代碼質量

代碼質量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可是它貫穿於整個程序開發中,而且大部分的bug和delay,以及開發中的體驗,都來自於代碼質量的偏低。咱們一直在探索如何將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的定義出來。隨着業務的增長,隨着團隊的發展,項目代碼會愈來愈多,變得愈來愈難維護,這些變化並非一天造成的,而是每次提交每次合併帶來的一點點的複雜和混亂,由於沒有監控和人力問題,致使項目愈來愈臃腫和繁雜。咱們但願對這個過程進行插手,探索和改進整個流程。數據庫

首先咱們對現有的工具進行了一番調查,好比sonar等一些學院派的檢查工具,這些工具在使用上就很是困難,數據也略複雜和專業,用在業務中將會是一個overkill,因而咱們決定本身創建一套質量管理平臺。npm

最早進入咱們計劃的就是Lint工具提供的語法和風格檢查,也是最容易看到直觀的結果的檢查。因而咱們統一了團隊的ESLint和TSLint規則,最開始集成在開發流程中,因爲衆多歷史項目和成員的開發習慣,這一步驟常常會被避免掉,因而咱們決定將Lint檢查放在服務端統一運行做爲一個最後的確認,若是有Lint錯誤將不容許合併代碼。其次咱們發現代碼的重複度和代碼的複雜度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具體的指標下文有介紹。服務器

同時咱們認爲,代碼質量檢測應該是一個自動運行的東西,程序員不該該從工做流上有所改變,它應該自動分析咱們的代碼提交,給出結果反饋,程序員再進行相應的修改,整個過程須要流暢和迅速,同時結果的展現應該儘量的簡單,去掉專業化的描述,讓學習成本降到最低,直接看到問題便可。帶着這些想法,咱們嘗試構建了Litmus平臺。架構

基礎介紹

利用內部倉庫系統的鉤子,在每次項目提交PR和Merge後觸法鉤子,發送請求到咱們的服務器。服務器便會依照以前對每一個項目設置好的配置信息,進行檢查,檢查完畢後,檢查結果將會經過內部im工具發送給PR提交者,他即可以經過頁面看到檢查結果並有可能對代碼進行相應的調整。
運維

目前檢測主要有3個維度,分別是語法規則,複製粘貼率和代碼複雜度:
工具

  • 語法規則也就是ESLint,TSLint等lint工具的檢測,經過對錯誤和警告數量的計算獲得一個代碼結果的分數。
  • 複製粘貼率表明代碼中間的類似部分,在代碼中出現大面積的類似代碼,就是一個質量很差的地方,可能出現修改了一處另外一處沒有被修改致使出現問題的狀況。經過重複的多少計算出一個合理的分數來表明結果。
  • 代碼複雜度是一個較爲複雜的概念,具體的介紹比較多,關於介紹能夠參考咱們以前的詳細的文章

系統部分截圖以下(敏感數據被遮蓋):
學習



總體架構

最初的架構能夠在這個文章中找到,那時候的技術棧很雜,同時擴展性也不高,維護起來會很麻煩。咱們不斷的對litmus進行修改,目前的架構能夠用這個圖來展現:


整個Litmus被分紅3個部分,一個是處理請求的Server,這個是核心;一個是包含着各類檢查器的Core,是一個純算法庫;一個是存儲數據的MongoDB。整個Ltimus使用JavaScript編寫。下面分別來介紹下每一個組成部分

Litmus Server

Server能夠說是整個系統的核心部分,它負責提供web界面,處理界面請求,同時還會接受倉庫系統觸發的鉤子請求,分別從數據庫中拿到數據來展現和運行檢查器。Server的啓動須要兩份配置文件,一個是對server自己的端口,數據庫地址之類的基本信息(Litmus Config);另外一個是對每個須要檢查的項目的具體配置信息文件(Project Config)。

當倉庫的鉤子被觸發,倉庫將會發起一個請求(在倉庫配置),請求咱們的Server,接收到請求後,將會知道一個任務須要檢查了,就會將任務推動檢查隊列(Working Queue),檢查隊列是一個可以同時運行多個任務的任務隊列,每次運行任務,經過開啓一個進程,運行Litmus Core檢查器算法程序。檢查結果將會經過事件發送被監聽,而後寫入數據庫。

Litmus Core

Core是檢查器的算法庫,它是一個純粹的接收數據,計算,而後產生結果的庫,不能感知到外部的任何結構,全部的檢查器位於此。須要注意的是,因爲要使用ESLint等Lint工具,咱們須要將團隊的規則作成sharable config的形式,打包成一個npm包,全局安裝這個包和其peerDependencies在Server運行的主機上,才能使檢查器訪問到正確的規則文件。從實際來講,大部分團隊的ESLint規則也都是一套全團隊適用,這樣才能風格統一。

MongoDB

數據庫用來存放全部的檢查結果,經過在配置文件中給出數據庫的地址讓Server可以操做它。爲了更快速的檢索咱們創建了一些索引。

Litmus部署

最先期,Litmus爲團隊內部使用的項目,沒有考慮到向外擴展來設計系統的結構。可是隨着不斷的擴張,咱們但願可以將系統的運維工做分發給各個團隊的使用者,而不是一個集中化的管理在咱們團隊,這樣咱們承擔的運維任務就要少不少,同時機器的資源也獲得了保證,因而就須要其他的團隊可以方便簡潔的搭建整個系統。

爲了簡化自身部署,同時可以給其餘團隊測試試用版本,咱們參考Ghost CLI開發了安裝的CLI程序,可以一行命令安裝好所須要的各類組件和代碼。固然,配置文件的內容仍是須要使用者本身來填寫。

實踐效果分析

咱們在不斷的迭代中,也在同時的關注litmus總體使用狀況,對此咱們選擇了上線以後到2017年末,幾個較爲活躍的項目進行統計分析,將分數作成圖表,在這裏展現部分統計圖:




能夠看到團隊對質量平臺的重視程度,而且編寫代碼的確受到了Lint工具的反饋,重視起代碼質量。對於這些數據和咱們的詳細使用狀況分析,以及對現有系統的改進計劃,將會在下一篇文章中詳細介紹。

將來的計劃

在通過了實際使用後,發現有些指標的做用並無咱們指望的那樣優秀,表現略平庸,因而咱們決定在檢測維度上和展現方式上進行一些改進升級。目前的維度尚未足夠全面,須要有更多的指標加入才能更好的發揮代碼審查的做用。一些新的維度正在被籌備和設計的同時,也將會一改之前使用列表的方式展現數據的方式,採用結構圖的方式結合不一樣的顏色來可視化結果。這些都是咱們在使用過程當中的探索,目的也是打造一個完善的代碼質量評測流程,可以爲團隊帶來實際更大的改進。

關於你們關注的開源計劃,咱們但願可以將內部團隊的使用體驗打造至極致後,通過公司內部多團隊的測試體驗不斷的優化自身,再向外部開源一整套解決方案。具體的開源形式尚未肯定下來,不過這都是被提上日程的事情,關於Litmus的開發還在不斷的迭代之中,你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