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程組服務器
線程組主要包含三個參數:線程數、準備時長(Ramp-Up Period(in seconds))、循環次數。併發
線程數:虛擬用戶數。一個虛擬用戶佔用一個進程或線程。設置多少虛擬用戶數在這裏也就是設置多少個線程數。測試
準備時長(秒): 設置的虛擬用戶數須要多長時間所有啓動。若是線程數爲20 ,準備時長爲10 ,那麼須要10秒鐘啓動20個線程。也就是每秒鐘啓動2個線程。spa
循環次數:每一個線程發送請求的次數。若是線程數爲20 ,循環次數爲100 ,那麼每一個線程發送100次請求。總請求數爲20*100=2000 。若是勾選了「永遠」,那麼全部線程會一直髮送請求,一到選擇中止運行腳本。線程
二.結果3d
Label:每一個 JMeter 的 element(例如 HTTP Request)都有一個 Name 屬性,這裏顯示的就是 Name 屬性的值blog
Samples:表示你此次測試中一共發出了多少個請求,若是模擬20個用戶,每一個用戶迭代100次,那麼這裏顯示2000進程
Average:平均響應時間——默認狀況下是單個 Request 的平均響應時間,當使用了 Transaction Controller 時,也能夠以Transaction 爲單位顯示平均響應時間element
Median:中位數,也就是 50% 用戶的響應時間io
90% Line:90% 用戶的響應時間
Note:關於 50% 和 90% 併發用戶數的含義
Min:最小響應時間
Max:最大響應時間
Error%:本次測試中出現錯誤的請求的數量/請求的總數
Throughput:吞吐量——默認狀況下表示每秒完成的請求數(Request per Second),當使用了 Transaction Controller 時,也能夠表示相似 LoadRunner 的 Transaction per Second 數
KB/Sec:每秒從服務器端接收到的數據量,至關於LoadRunner中的Throughput/Sec
Sample:每一個請求的序號
Start Time:每一個請求開始時間
Thread Name:每一個線程的名稱
Label:Http請求名稱
Sample Time:每一個請求所花時間,單位毫秒
Status:請求狀態,若是爲勾則表示成功,若是爲叉表示失敗。
Bytes:請求的字節數
樣本數目:也就是上面所說的請求個數,成功的狀況下等於你設定的併發數目乘以循環次數
平均:每一個線程請求的平均時間
最新樣本:表示服務器響應最後一個請求的時間
偏離:服務器響應時間變化、離散程度測量值的大小,或者,換句話說,就是數據的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