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人工智能崗位面試經歷分享前端
https://mp.weixin.qq.com/s/sSQlhZdXDgu80OINf3Uu7Q程序員
做者面試
Jack Yang算法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做者受權。編程
Part.1數組
面試是在馬桶上進行的,由於那裏安靜。網絡
開始我自我介紹,而後他說整體介紹的很清晰。前端工程師
而後問個人項目細節,問我使用的哪一個卷積神經網絡模型,爲何選擇這個模型,一般都有哪些模型。數據結構
在項目中最難的地方是在哪裏?機器學習
我介紹了我還會爬蟲,數據分析,他就問我以爲哪些工做讓我最有成就感。
我說當我搞定一個爬蟲網站,頗有成就感時候,就發現說錯了,明明面試的是AI崗位,哭死。
項目中都使用了TensorFlow的哪些函數?
問我非科班出身,是否學過數據結構和算法分析等計算機課程。我說我在大學選修過。而後開始問了都有哪些排序算法,快速排序,選擇排序,冒泡排序……
來,分析下他們的時間消耗,我靠,我搞不懂,老是搞混淆啊。
知道二分查找嗎?知道,是對已經排好序的數組進行查找,數據和中間的數值比較,而後迭代就行。
那分析下時間消耗,我不知道怎麼分析,只知道是程序運行的次數啊。也看過書上怎麼一步步分析,說不出來。
面試官不耐煩了,那你下去再看看。繼續下面的問題。
你都知道哪些機器學習方法,我一口氣把統計學分析上的大部分都說出來了。
問我k近鄰算法和k均值算法都是怎麼回事?講講唄。
問我是否知道監督學習和無監督學習的區別,這個入門級問題也來問我。
關鍵是後面這個問題,你剛纔說的那些算法中哪些是無監督,哪些是有監督學習。我菊花一緊,不知道我剛纔都說了啥。
想起來統計學分析都是在討論有監督學習,也知道聚類算法和k均值算法是無監督學習。就如實說了。
後來問我查準率和查全率怎麼回事?又問我精確率和召回率怎麼回事。
我說有四種狀況,正正,正負,負正,負負。具體公式怎麼算,我想不起來了。
回家查了下是這樣。
精確率:P= TP/TP+FP 機器學習西瓜書裏: 也叫查準率
召回率:R= TP/TP+FN 機器學習西瓜書裏: 也叫查全率
F1值:精確率和召回率的調和均值。
最後問我評價一個模型好壞的標準是什麼?
我說看模型是否可以準確擬合測試集,儘可能避免欠擬合和過擬合的狀況。
Part.2
最後讓我提問。我問,若是我可以進華爲,我要作什麼項目?
他說了不少,估計十分鐘,佩服他的口才,我只記住了他說有許多項目,好比會議場合的語音識別。
又問了他們此次要招多少人?他說幾百人。
又問了工做地點,由於華爲深圳總部一直在搬遷去東莞。他說在深圳,他們同時在全球廣招人才。
後來我問我有多少競爭者?他說不少,感受他們最近把深圳的人工智能工程師都挖完了。嗯,我在美麗又富饒的深圳,美國硅谷碰到深圳硅谷都要哭了。
面試這個崗位的有多少人,他們都是什麼背景,我哪裏還不足?
後來我感受涼涼,趕忙說我如今剛轉行,技術可能還不夠精湛,可是我我的很是努力,是一個高度自律的小夥子(其實,我是大叔了)
學習讓我開心的人,我還寫了公衆號《灣區人工智能》,我願意投入100%,200%的時間和熱情在AI領域。
舉例說,你看我會四國語言,有多年海外留學,工做經歷,很符合華爲的國際化戰略。他又問我語言水平,我說日語初級,應付旅遊場合能夠,德語,英語均可以應付工做和學習,有時候也會找外國人吵架。
後來我四點還有其餘面試,看着時間感受來不及了,趕忙從商場的衛生間出來往地鐵走,他說差很少也說完了,聽到我這邊也很吵,就結束了談話,看了下手機,哇,面了我一個多小時。
其實,我第一次面試AI崗位,心臟都快跳出來了,後來面試了十幾家,都麻木了,一點都不緊張。
Part.3 建議
邊準備面試,邊投簡歷,不用等到準備充分,萬事俱備,過去直接面試,讓面試官檢查本身哪裏還作的不夠好,把最想去的公司放在最後面試,先拿不想去的公司練習着,找感受。
不要以爲這樣過度,其實不少公司並不想招人,可是總招人過來面試,過來和你討論技術問題,頗有多是他們碰到的,沒法解決的問題。固然也有不少公司是急缺人,都靠緣分。
面試最重要的就是簡歷上面的項目,必定要描述清楚,若是項目都說不清,很難拿到offer,我第一個遊戲公司面試就是由於項目問題掛了。
平時每作一個項目,都好好總結一下,用未來要面試的心態,用一段自我陳述的,別人可以輕鬆理解的句子寫到博客裏。大概100字左右把項目說清楚。而後把項目裏用到的庫,經常使用的函數及其用法,含義也整理出來,放在博客開頭。面試的時候直接複製到手機裏閱讀,方便麪試。把功夫花在平時,而不是準備面試時候才抓頭騷耳想當時項目是怎麼回事。每一年讓老闆給本身開具一份工做證實,順便也讓老闆回顧下你付出了多少,收穫了什麼。
面試時候也碰到薪資問題,讓人感到很氣憤。有些公司會問你如今的工資,只願意給你增長3成或者5成,若是你是轉行,那就很不合理。不過,總有公司願意給你合理的價格,不看之前的薪水。
假如你在實體行業工做,每一年工資漲5%,幹了十年,發現工資沒有應屆生工資高。這個時候,你醒悟了,出去面試,其餘公司仍是要你提供工資流水,只願意漲5成工資。這個就很不公平。
公司只看目前薪水,不考慮行業,職位的平均水平和員工在這個崗位的工做年限,這種思惟只會致使員工頻繁換公司,由於換工做漲工資比努力工做漲工資快不少倍。固然換工做也會逼迫本身努力學習,準備面試。
目前中國通貨膨脹,M2超發了十幾年,也就是每一年政府會多印不少錢出來,致使工資漲幅趕不上通貨膨脹。尤爲是大型的實體行業每一年漲幅5%,可是招新人,必須給出市場價才能招到人。因此纔會致使10年老員工沒有應屆生工資高,還要指導應屆生工做,內心不爽。老員工工資更沒有跳槽過來的工資高。有些理智的跨國公司,會按期考察市場價,而後給遠遠低於市場價的老員工集體調薪。
Part.4 不一樣公司的福利
大公司:
工資可能不會特別高,可是福利保障很好。全市的班車,晚上九點後打車免費,週末加班打車免費,吃飯免費。午餐,晚飯都有20元的吃飯補助,9點後還有各類水果,點心隨便吃,咖啡機,飲水機,茶葉隨便享用。平時各類TED分享,出差五星級酒店,頭等艙。15天帶薪年假,30天帶薪病假。各類心理諮詢服務,租房補貼,每一年給2萬吧。各類體育活動場所。
拿到天量風投資金的小公司:
每日三餐都免費,加班出租車報銷,工資很高,好比普通公司前端工程師最高給3萬,他們直接給6萬招前端,招APP工程師。有些崗位直接給10萬招人。打開公司招聘欄目,幾乎全部崗位都比行業平均工資高太多。這種公司也會招到各類大牛,海歸,清北名校學生。
沒錢開不起工資的小做坊公司:
各類摳門,老闆通常沒有人品,人員素質最差,動不動就罵人,沒有任何福利,在裏面只有受氣的份,全部人的惟一想法都是趕忙離開,可是大部分人又沒有離開的能力。
其實,一個公司就是一種氣質,這種氣質是由領導層決定的,老闆什麼性格,手下員工大多都是什麼性格。公司越好,裏面同事背景都會越好,什麼海歸,清北一抓一大把。小做坊公司大可能是底層學校,底層家庭出身的居多。身邊同事的質量決定了你的工做環境,決定了你的眼界,認知,他們說話,辦事,工做方法,勤奮程度都值得讓人學習。因此,從這個層面講,底層出身(學校,家庭等),儘可能去大公司,跟着牛人學習,自我成長後再去小公司。
我曾經在國外的一個國內物流公司工做過幾天,那裏的人員大都是華人,可是那裏大部分的華人都有一個特色,混得很差,有些是難民身份,有些是由於各類緣由大學無法畢業,找不到正式工做,可是不肯回國,都熬到50多歲了,有些是剛畢業找不到工做,又面臨經濟危機,好比我,還有一個女生是嫁給了一個外國人,生了孩子,家庭經濟壓力太大,老公對她不滿意,不得不出來工做,沒啥技能,只能去物流公司打包東西(人很很是漂亮,惋惜沒有技能,嫁到國外的華人女子的一種命運)。這個公司彙集了被主流社會忽視的人羣。記得日本東野奎吾的小說《信》裏面也提到了這點,日本有個公司,工資很低,工做環境惡劣,裏面的人都是各類緣由,沒有什麼技能爲了生存不得不在那裏工做,好比,大學沒有畢業,高中由於家庭緣由沒有畢業,復原的犯人,等等被摺疊的底層人物。
當時在國外就在想,既然在外國找不到好工做,爲啥不回國呢,回國後起碼是海歸身份,有不少好公司願意給一個工做機會,不用再作社會底層的工做。好比我在國外小公司作電站維護工做,天天都在開車出差,面臨着車禍的風險。
到了電站,面臨被高壓電瞬間擊斃的風險,工資也不高。可是福利很好,保證個人生活不會差到哪裏去,可是我的徹底沒有任何成就感。那就果斷回國,回國後,很輕鬆靠着學歷進入大公司,作了我想作的程序員工做,充分利用了降維打擊的法則。在一線城市拿着985大學的學歷過很差,回到小城市,瞬間就被關注,有更多的機會。過一段時間,我分析下國內每一個城市的優點產業,指導你們就業。目前來看,北上廣深已經服務業化了,適合搞輕資產的互聯網服務,金融服務,保險服務。從事製造業的趕忙往內陸轉移,要否則之後很麻煩。
願你們都抓緊時間學到一技之長,靠本身的技能可以不依賴任何人生存於這個世界,不論如今年紀多大,改變老是來得及,活到老,學到老;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你的技能創造的價值越大,或者技能越稀有,你的收入就會越高。把握這個原則,從如今開始學習一門有價值的技能,換工做技能貶值低的技能。不要被本身的年齡,性別,家庭出身,專業背景,學校背景限制,不要讓任何東西限制你無限的可能,找工做,最關鍵的是,能不能給公司創造價值,解決問題。
沒有作不到的事,只有不想作的心。You will make your dream come true if you 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
Part.5
最後給你們分享一下我以爲有價值,工做環境又好的工做,也是我盡心盡力在作的工做。那就是編程,作程序員,進入互聯網服務業,中國的製造業時代已經進入尾聲了。過去10年讓農業進入尾聲,下一個10年就是讓製造業面臨農民的境地,辛苦工做一年,還不如給人打工一個月掙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