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踩過的坑
前言程序員
- 大早上寫ccf考題呢,睡得香甜的室友蹦蹦跳跳地落下牀來."xx,選課沒""欸,要選課嘞,哦豁服務器炸了".
- 屁顛屁顛地蹦躂到老區鍛鍊身體(上體育課),服務器忽然暢通無阻,因此人都偷偷拿起手機選課,老師也默許了.
- 正當我想是選水課(沒用但好過)仍是技術課(有點用但很難)時,皮皮蝦拍個人肩膀問我選什麼網課.
- 我內心忽然一涼,趕緊看看上學期選的課,果真有一門在智慧樹上,哦豁,涼涼.
Chicken Soup服務器
- 熟話說吃一塹,長一智.說的是咱們踩了不少坑就必定會有所長進.從過後不久的時間段來看確實是這樣的,
- 但好幾年過去了,有時甚至一個月咱們就忘了曾經踩過的坑了,因而又被同一個坑絆倒第二次,第三次...
- 從小到大由於馬虎,踩了太多坑了甚至是地雷,到如今也沒啥太大進展,時不時仍是會馬大哈.
- 單論道理來講確實是這樣的但爲何我一而再再而三的犯一樣的錯誤呢,我自認爲不是一個好逸惡勞的人,
- 也很努力的向雞湯文中那些鼓舞人心的強要求,好習慣靠齊,爲何只能在短期內有必定的效果呢?
- 思前想後,結合我閱讀書籍和博客的一些體會我得出瞭如下結論
- 雞湯就像一個理想主義者,它滿腹經綸而又志存高遠,意識上甚至達到了無熵的境界.
- 雞湯大多假大空,十分籠統,雖含有必定的哲理,讓不少人(包括我在內)讀後信心倍增,躊躇滿志,準備幹一番大事業.
- 好比"你不夠優秀,是由於你對本身不夠狠",頗有道理吧,但何爲優秀,何爲狠呢?咱們要如何定義本身是否優秀呢
- 學習好?身體素質好?人緣好?對本身要求達到什麼程度纔算對本身狠呢?天天6:30起牀學個15-6個小時算對本身狠了吧
- 我高三就是這樣對本身的,有用麼,還不是名落孫山了.
- 雞湯之因此爲雞湯是由於它能喚醒咱們渴望成功的慾望併爲了慾望作出一些改變.
- 而雞湯之因此只是雞湯我想大概是由於它幾乎沒有可執行性,它並無告訴咱們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個具體到每時每刻
- 作什麼,怎麼作,爲何要這樣作的方法.實際上它也不可能提供出這樣的方法.
- 畢竟咱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能靠同一套解決方案解決全部事端.
- 對於這件問題我也很頭疼,偶然從知乎的monsterJohn的解決方案上找到了一些靈感
- 它幫助我解決了學習效率低下和時間分配紊亂的頑疾,但它仍然不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案.
- 我從中汲取到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必定是像寫代碼同樣,進行模塊化細分具體到方方面面.
- 將複雜的問題細化分紅不少個小模塊,每一個小模塊咱們能夠很輕鬆的解決,最終複雜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 舉個栗子吧,假如假期我要去巴黎自由行,我須要準備些什麼呢?

- 先思考去巴黎自由行須要什麼?簽證,語言和金錢.
- 關於簽證的概念度娘上都有,咱們須要關心的即是怎麼拿到它.首先明確簽證的得到地點,而後是得到簽證的條件.
- 得到地點可能有不少個,這時咱們又要進行優化處理及怎麼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高的彙報呢?
- 代價主要有:去簽證地點的差旅費以及地方簽證條件的寬鬆程度(這對於你是否能一次拿到簽證相當重要),而咱們
- 的最終目的只有拿到簽證.因此要思考的即是怎麼較少代價,而正如你所見減小代價的方法中牽扯到咱們談到的簽證條件...
- 而後以此從下往上分析便最終能夠整理出一套具體可行的方案,讓個人巴黎之行充滿幸福感(固然有時還須要進行偏差處理)
- 這時你可能會想:天吶,我不就去旅個行麼至於弄得那麼麻煩麼,並且感受很浪費時間還要絞盡腦汁.
- 實際上當你採用這種方式進行旅行準備後,你會發現幾乎全部的事都在你預料之中,你的旅途暢通無阻.
- 當你習慣於這種思考模式後,你會發現你作事漸漸變得高效而富有條理性.讓本身和別人都賞心悅目.
- 雞湯飽含人生的大道理,但咱們想要掌控本身的人生就不是那兩三句空洞的話就能起做用的.
- 你也許是個理想主義者但生活永遠都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因此拋棄不切實際的理想吧,具體到每一步要走的路
- 羅馬纔不會遙遙無期.雞湯有毒,請不要貪杯喲.
You can you up網絡
- 各大網友喜歡戲稱"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你行你就上,不行就不要話多.
- 對於這個觀點過去我是深信不疑的,所以從小到大我幾乎沒有過一次抓住過展現本身的機會.
- 長此以往,每次面對這樣的機會,我都會想這不是我所擅長的,我就不去丟人現眼了,發展到如今逐漸成爲一種恐懼感
- 從我每次被逼上講臺的表現來看,身體是緊張的,心理倒是泰然的,展現的雖沒有多好但也不差.
- 那麼既然我不算怯場爲何會產生這種公衆展現的恐懼感呢?
- 首先是源於人意識中的熵,懶惰是人的原罪,大多數人比起花費力氣改變現狀更願意保持現狀.
- 而一我的又很難從心裏深處認可其懶惰,因此咱們會天然地給本身找藉口.
- you can you up即是最好的藉口.讀過一本書有一段話大概是這樣的:小時候以爲跳舞和書法太難,放棄了,
- 中學時期看着別人優美的舞姿和漂亮的文字發愣;
- 中學時以爲鋼琴按鍵太多,吉他按指太累,放棄了,
- 大學裏望着舞臺上那靈巧雙指彈出美麗旋律的白皙少年與隔壁寢室某個吉他少年的彈琴說愛內心有一萬隻草泥馬飄過;
- 大學時以爲英語背的太多,學車太陽太辣,因而放棄了,
- 畢業之後因英語水平太低遭拒,出個遠門因要換乘好幾輛公交轉好幾趟地鐵生氣.
- 最後空嘆:人生無味,世界太不公平.
- 人原本就是不斷學習和進步的,最近聽到許多終身學習的例子,心裏也是很有感觸.
- 咱們並非生來就會作任何事的,大多數的事都須要有一個由會到不會的過程,這即是學習的過程.
- 記得實驗室寫項目時,項目組同窗給我提了一個需求,我思考片刻便義正言辭地拒絕了他.
- 該需求要修改不少源碼還觸及到了一些我不太清楚的技術,因此個人思想下意識不是去解決它.
- 而是用"我不擅長這個"的口吻去逃避這個需求帶來的繁瑣問題.
- 因而可知拒絕可能比面對容易太多,咱們最常拒絕的對象即是咱們心裏的潛意識,因此不少心理毛病也就出來了.
- 那咱們要怎麼去作呢?
- 採用以前的思惟模式,咱們須要化繁爲簡,化抽象爲具體.將一些"想作不敢作"的事理出來,而後逐個思考解決.
- 這個過程可能會很是緩慢,一口也吃不成大胖子.對於學習切勿操之過急,咱們的每個學習計劃都必須是切實可行
- 的,並且每個小點的實現都不會太累,這樣咱們纔會對學習充滿汲取知識的期待而不是以爲那是一件痛苦累心的事.
- 對於一件事,咱們不該該爲本身不能作開脫,而應該思考爲何不能作,是本身的能力學識問題麼.
- 若是是,那說明咱們是有能力作這件事的,那咱們能夠高傲地說我能作,在這個任務驅動下,你可能會被本身的能力驚訝到.
- 固然理性分析有些事咱們確實不能作到以後請不要沮喪,那並非咱們的錯,天賦決定咱們在這件事上的上限,
- 咱們盡最大努力就好.畢竟不是全部人都能像博爾特那樣跑進9.6s內,也不能像愛因斯坦那樣提出相對論改變整個世界
- you can you up ×
- i can try ✔
Gambler模塊化
- 人們常說,搏一搏單車變摩托.世界盃期間更是流傳"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乾活"的段子.
- 賭徒心理,幾乎存在於咱們每一個人身上.它意味着以極小的代價企圖獲取最大的收益.
- 感受這和咱們前面談到的思惟模式很類似,區別只在於極小和最小.
- 中國人喜歡咬文嚼字,這兩個字的不一樣致使一我的的心理和行爲有着天壤之別.
- 極小與最小最明顯的差別是機率上的差別.極小事件發生的機率多是最小事件發生機率萬分之一可能還不止.
- 而促成這機率差別的主要緣由就是咱們前面提到的代價.當咱們決定以小博大時就請您接受十賭九輸的結局.
- 分享一個栗子吧.高考結束後,成績不太理想,心裏比較失落急切渴望證實本身.
- 那時網絡兼職十分火爆,但騙子佔九成.只是那時天真的我仍是莫名其妙的相信了一個認識不到3分鐘的"客服人員".
- 網監類型都是廣爲人知的打字,刷單,發廣告,拉人..這是就來了第一個坑--會費.
- 它會很正式地讓你在金山上測試你的打字速度而後不經意給你提到入門門檻費.
- 這時的我已經被時薪30,日薪200-300這樣的說辭迷得神魂顛倒了(如今仔細想一想這麼高的工資程序員還不氣死在大街上)
- 天然交了錢入了羣,羣裏會用那些冷門的灰色語音軟件給你講工做流程最後又提到培訓費...
- 這時我猶豫了,我認爲本身被下套了,但這裏就陷入了一個博弈的心理環境.
- 若是此時退出我會必定損失會費,若是我不退出繼續交錢有可能按它說的我能在幾天內將錢掙回來.
- 而後通過激烈的思想鬥爭,賭徒心理佔了上風,我又交錢了.
- 最後好歹是分配任務了,關於刷單的,不是正規平臺,而是轉帳到私人店鋪,而後它連本帶利還給你.
- 聽着都很好笑對吧,但當時的我就是上當了,由於第一次它還了我本金+6元利息.
- 我馬上打消以前的懷疑,更加相信這個"客服人員".
- 第二單任務比較昂貴不足以讓我完成.但據說利潤會很豐盛時,我仍是心動了.
- 反覆確認我給部分錢任務就會鎖定給我後,我又叕叕地打錢了...
- 最後爲了贏回本金,我還準備去處處借錢..後來被我媽及時制止教育了一頓
- 故事告一段落,你可能以爲這很好笑,並笑稱我以爲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這個觀點涉及到了咱們以後要談到的一個坑,我先賣個關子.
- "小賭怡情大賭傷身"頗有道理但就像咱們前面談到的,不具有可執行性.咱們須要本身定義小賭與大賭的界限,防止本身成爲一個賭徒.
- 個人定義,親戚朋友間可貴見一次在幾百元之內的輸贏無傷大雅,贏了的買單就行,這樣合情合理又增進感情.
- 而關於賭球這種事,看似賭的錢幾十百塊貌似沒有上面的多,那請不要忘記你賭輸後飯盒裏少掉的肉片和由於一場球賽帶來的糟糕心情.
- 賭之因此成爲三大禁忌之一,就在於你不可能一直輸(除非非酋),你總有贏的時候,一旦你贏了你就想贏的更多,這是小孩子都懂的事
- 雖然事實老是輸多贏少.我據說過一個學長大學期間十分優秀,學生會會長,多個社團骨幹,能歌善舞.
- 不幸的是某一天他抱着試一試的心態賭了一次,後來贏了,賺了100多.後來一發不可收拾,各類賭球方法牢記於心
- 賭到如今欠着幾十萬外債.前段時間好不容易工做了兩月開始還債,這個月工資過低,還了債只剩500感受很艱難.
- 因而...
- 讀了這個案例,不知道大家想到了什麼,對於我,我想到了巴菲特--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者.
- 個人書桌裏仍放着那本厚厚的巴菲特傳.有時我會想巴菲特某種意義上講也像是一個賭徒,爲何他幾乎立於不敗之地呢?
- 書的扉頁便給了我答案:投資最核心的原則即是把錢用到大機率事件上,這與我所想的科學思惟模式不謀而合.
- 你是寧願作一個以小博大的賭徒,仍是成爲一個科學的投資者呢?
- 這不只適用於金錢,幾乎適用於咱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考試成績,你是寧願臨時抱佛腳取得不錯的成績,
- 仍是日積月累的汲取知識,不只在考試中表現出色並且在將來某一天也能很熟練的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呢?
Mirror學習
- 若是你問我大學生涯至此最糟糕的經歷是什麼我會毫無疑問地回答你:那段體力勞動兼職期.
- 若是你問我何時感受最良好,我也會毫無疑問地告訴你:我在鏡子前以爲本身最帥.
- 若是你問我我最常踩的坑是什麼,我會不耐煩地說:不瞭解本身.
- 想象中的我應該是睿智而冷峻,談吐文雅,溫文爾雅,迷倒萬千女性的紳士...
- emmmm,果真理想與顯示差距嘛...
- 平常生活中,你可能不會像我上面說的那麼誇張,但其實你會在不經意掉進不了解本身的坑.
- 最多見的狀況是--這個很簡單嘛,只須要這樣,那樣再這樣,bingo!實際中..欸,這個怎麼跟我想的不同...
- 因此咱們可能會花大量功夫理出一個感動上帝的學習計劃,而後第一天,欸咬咬牙堅持;次日,要很多作一點吧..
- 第三天....最後的結果是你只感動了上帝,除此以外並無什麼卵用.這一般是由於咱們給本身制定的計劃過於嚴苛
- 且跨度較大,可執行性很差.就像你不可能期望一個200斤的胖子通過一次馬拉松後就減到150斤吧.計劃執行的困難每每
- 會使咱們失去信心,逐漸"佛系".一個優秀的計劃必定不是普適的.它須要你客觀的瞭解評價自我,根據本身的狀況
- 按部就班的制定計劃.這聽起來有點假大空了,那咱們不妨延用前文談到的"我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的故事.
- 當你信心滿滿立下flag後被打臉的事相信每一個人都遇到過.
- 仍是舉一個個人例子吧(書讀的少..),從小學第一落下做業開始,我就對本身發誓不再要犯這種低級錯誤.
- 因而初中我常常忘記帶重要證件,高中常常在同一道題的同一個考點上栽跟斗,大學前段時間不是又忘記交做業了麼(我早早作了的)
- 昨天,呵..
- 至於這種問題怎麼解決我前面說的夠多了,再也不累述.但這樣的事我相信不僅發生在我身上,它接近於一種共性.
- 對本身的錯誤估計,以及過分相信本身都屬於"不瞭解本身"的坑.
歡迎關注本站公眾號,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