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不過8年,現在用戶卻已經超過9億,市場估計其市值達到1000億美圓。1993年,IBM延請郭士納執掌公司,最終得以重振「藍色巨人」的雄風,到了2012年,隨着Facebook的上市,咱們又極有可能見證一個新「藍色巨人」的誕生。安全
可是Mark Zuckerberg和他的Facebook如今真得就安全上壘了嗎?在輝煌背後,老是隱藏着危險的信號,而這樣細微的地方最終每每倒是最致命的。網絡
1、審查機器網站
現在,因爲一些你們都心知肚明的緣由,全世界還有4個國家封禁着Facebook,這其中的一個國家有着世界上最龐大的網民羣體,最廣闊的市場和最具潛力的開發空間,而在另一些國家,如新加坡等地的政府也有可能由於各類緣由而對Facebook採起封鎖措施。設計
若是Facebook要想取得進一步發展,就必然要想辦法打破封禁,暢通無阻地進入上述國家,可是,這也必然要以自我閹割和審查做爲代價,問題是這樣的代價,Facebook能承受得了嗎?Facebook的用戶願意嗎?開發
另外一方面,在美國國內,Facebook也一樣面臨着國家機器的審查,CISPA就像懸在Facebook和其用戶頭上的一把利劍。get
也許有一天,Facebook就會由於同審查機器之間的妥協而致使用戶大量流失,最終所以一蹶不振。it
2、強敵環伺基礎
現在Facebook在市場上面臨着來自Google +和Twitter的強大壓力,儘管Google +背後有Google的全力支持,Twitter的發展勢頭也漸漸超過Facebook,但實際上,或許對Mark Zuckerberg和Facebook而言,最大的威脅並不來自這些檯面上聲名顯赫的敵手,而是那些默默無聞的開發者、創業者甚至大學生。Facebook的成功和MySpace的衰敗必定讓Facebook心有餘悸,最致命的威脅者並不每每是最大的競爭者,反而頗有多是那些突然崛起的新人。用戶體驗
當Facebook壯大最終成爲巨人後,它會不會變得懶惰起來,會不會自大自滿,會不會不思進取?擴展
或許有那麼一天,Mark Zuckerberg會注意到一個由穿着睡衣、嘴邊還沾着批薩渣、睡眼惺忪的年輕人設計的社交網站,那時候,他深情的目光透過屏幕,滿眼都是20多歲的本身。
3、移動設備
Facebook現在絕大部分營收都來源於網站上的展現廣告收入,根據以前公佈的2012年S1財報來看,總營收達到10.6億美圓,由廣告實現的營收達到8.7億美圓。
但Facebook在移動設備上的表現一貫爲人詬病,而受制於智能手機的屏幕尺寸,屏幕越小,所能展現的廣告就越少,這樣勢必會使Facebook的廣告營收受到嚴重影響,而移動智能設備又必然成爲將來互聯網發展的核心和趨勢。
不僅僅是廣告展現的問題,Facebook的疲軟在移動應用上表現得更是淋漓盡致,而Facebook對此應對的措施,目前看來只是經過收購Instagram等優秀的應用來提高本身的用戶體驗和競爭力,還在根本上還未有如何突破性的改進。
把握住現在愈來愈明顯的移動化趨勢,這對已經成功把握住社交潮流的Facebook來講,無疑是往後發展的重中之重。
4、用戶的新鮮感
爲何Facebook能迅速崛起,並一舉戰勝曾經社交領域的霸主MySpace?
或許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Facebook在創立初期堅持的只面對特定用戶開放策略,最早只是接納精英用戶和年輕人,經過他們的影響力和活力來提升網站的知名度並不斷改進用戶體驗,當基礎用戶羣擴大受衆增多時,再進一步開放吸納普通用戶。創建初期的Facebook只面向常春藤聯盟開放,然後擴展到全美的大學,以後繼續開放,最終到2006年面向全球網民開放註冊。
持續貫穿這一過程的始終是用戶的新鮮感。不一樣層次、年齡、背景的用戶逐漸進入用戶圈子,經過此來維持並刺激網站的新鮮度,可問題是當用戶羣達到現實維度的規模時,當用戶的真實生活近乎完整地投射到Facebook之上時,當互聯網上最本質的「隱匿性」特徵被社交網絡破壞殆盡時,用戶的新鮮感還能有多少,還能保持多久。
即便是IBM,也曾在九十年代經歷過陣痛,然後勵精圖治才能鳳凰涅磐,對Facebook而言,如今還遠不是開香檳慶祝的時候,不久之後的IPO、上市不過是通往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真要作巨人,Facebook纔剛上道而已。
原文出自互聯網,由企業即時通信轉載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