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個人小經驗來看,軟件萌新寫出來的代碼大多「沒法直視」。具體現象包括空格和換行符亂用、文件夾和變量的命名多使用拼音等。坐不住的我,便想到了經過 ESLint 配置文件來規範實驗室的 JavaScript 代碼規範的 Idea。css
因而巧遇前實驗室畢業學長曾經發布的 npm 包——creatshare-project-quick-init。安裝好這個包,咱們即可以在空文件夾下生成一個項目的基礎骨架。html
dist //發佈目錄,用於生產環境 src //開發目錄,開發時所需資源 |----dist //測試環境目錄 | |----static | |----css //編譯打包後的css資源 | |----js //打包壓縮後的js資源 | |----imgs //測試環境圖片資源 |----less //開發所需less代碼 |----js //開發所需js代碼 | |----lib //庫或框架資源 |----imgs //開發所需圖片資源 index.html //開發頁面 gulpfile.js package.json README.md
What a good idea~!前端
在學長的這個包中,主要構建了 gulp 配置,less 和測試文件的骨架。雖然再無更多內容,但這份構建基礎骨架的靈感仍是被我愉快的收走了——學前端的人不少,但大多都太缺工程化意識了。因而,這個靈感成爲了避免錯突破口。node
creatshare-app-init 腳手架孕育而生。webpack
經過這篇文章,你能瞭解到:git
在本文中,或多或少出現過如下關鍵字,個人解釋是:github
creatshare-app-init
就是一個模塊,是開發前端項目中的一個子集。正如汽車的各個部件同樣,多個模塊合理組裝起來纔是一輛汽車。嘗試解析源碼,第一步,從模塊根目錄下的 package.json
來看。web
"dependencies": { "commander": "^2.11.0" }, "devDependencies": { "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 "^6.23.0", "babel-preset-es2015": "^6.24.1", "babel-preset-stage-2": "^6.24.1", "babel-runtime": "^6.26.0", "eslint-config-standard": "^10.2.1", "eslint-plugin-import": "^2.8.0", "eslint-plugin-node": "^5.2.1", "eslint-plugin-promise": "^3.6.0", "eslint-plugin-standard": "^3.0.1" }
如上,dependencies
聲明瞭模塊上線時的依賴,devDependencies
聲明瞭模塊開發時的依賴。該模塊在上線時,即 npm 包被用戶用到時,只須要 commander
庫。commander
庫是 NodeJS 命令行接口開發的優選解決方案,受啓發於 Ruby 的 commander。在解析 bin/index.js
源碼時將詳細拓展。npm
"name": "creatshare-app-init", "version": "2.1.0", "description": "CreatShare 實驗室前端項目初始化工具", "bin": { "cs": "bin/index.js" }, "scripts": { "compile": "babel src/ -d lib/", "prepublish": "npm run compile", "eslint": "eslint src bin", "test": "echo \"Error: no test specified\" && exit 1" },
上面一段是 package.json
最開頭的內容,字段詳情以下:json
name
字段:聲明模塊名稱。特殊注意該字段不容許大寫字母及空格的出現,且其與 version
字段造成了 npm 模塊的惟一標識符。version
字段:聲明模塊當前版本號。這裏每當使用 npm publish
將模塊發佈到 npm 倉庫中時,版本號都須要手動自增。description
字段:對模塊進行描述,同時有助於被檢索。bin
字段:npm 自己是經過 bin 屬性配置一個或多個可解析到 PATH 路徑下的可執行模塊。模塊若被全局安裝,則 npm 會爲 bin 中配置的文件在 bin 目錄下建立一個軟鏈接;模塊若被局部安裝,軟鏈接會配置在項目內的 ./node_modules/.bin/
目錄下。script
字段:定義模塊的腳本配置。如,當咱們在模塊目錄下使用 npm run compile
時,將自動執行 babel src/ -d lib/
命令,進行 ECMAScript6 代碼的轉譯。
剛剛提到 package.json
配置文件下的 bin
字段聲明瞭 npm 在生成軟鏈接時的配置。這就即是用戶在安裝好這個目錄後,能夠隨時使用 cs
命令的出處。
咱們又提到了該模塊在非開發環境下只需用到 commander
模塊,這個模塊是 NodeJS 命令行接口開發的優選解決方案。
基於這倆點,咱們就從 bin
字段所指向的 bin/index.js
聊起。
#!/usr/bin/env node var program = require('commander') var cs = require('../lib/cs') program .allowUnknownOption() .version('2.1.1') .description('CreatShare 互聯網實驗室前端 Web App 項目腳手架') .option('-e, --enjoy') program. .command('create <dir>') .description('建立一個新的 Web App 項目骨架') .action(function (rootDir) { cs.create(rootDir) }) program.parse(process.argv)
就這麼二十來行。由於咱們要寫的模塊是要運行在命令行下的,就須要 #!/usr/bin/env node
語句來告訴系統使用 node 環境來運行咱們的文件,必不可少。
在引入 commander
並將其賦值給 program
變量後,咱們對其使用了以下方法:
.allowUnknownOption()
方法:.version()
方法:用於設置命令程序的版本號。.description()
方法:用於設置命令的描述。能夠綁定在跟命令下,這裏是 cs
命令;或綁定在子命令下,如 cs create <dir>
命令。.option()
方法:定義命令的具體選項。.command()
方法:定義命令的子命令,這裏是 cs create <dir>
命令。.action()
方法:用於設置命令執行的相關回調。這裏綁定在 cs create <dir>
命令上,在使用該命令時觸發執行回調函數。代碼最後的 process
爲進程對象,是 NodeJS 運行時存在的衆多全局變量之一。process 對象中的 argv 屬性用來捕獲命令行參數。
剛剛在 bin/index.js
裏說明的 .action
回調函數綁定在 cs create <dir>
命令下。當咱們使用該命令時,會觸發 cs.create()
語句的執行,這就要說起咱們引入的 lib/cs.js
文件了。
打住,第一節裏展現的 package.json
中,script
字段裏有這麼一條語句:"compile": "babel src/ -d lib/"
。這是說明 lib/
文件夾下的代碼是經過 src/
文件夾下的代碼轉譯過來的,真正咱們須要去關注的是 src/cs.js
文件。
爲何須要轉譯?src 裏的 JavaScript 代碼或多或少的使用到了 ECMAScript6 新特性,有些用戶的 Node 環境並不必定能獲得較好的解析。
src/cs.js
主要代碼片斷爲:
let create = require('./create') let path = require('path') let distPath = path.join(__dirname, '/../dist') let dist = process.cwd() + '/' /** * [運行 create 命令] * @return {[type]} [description] */ exports.create = (rootDir) => { console.log('\n項目目錄開始建立\n') create.init(distPath, dist, rootDir) helpGuide() }
不難理解,create
變量指向 cs create <dir>
所要執行的源代碼;path
是 NodeJS 自帶模塊,提供文件目錄解析功能。
最終 src/index.js
使用 exports.create
語句向外部暴露出 create
方法。bin/index.js
即可以將該方法經過 .action()
綁定到 cs create <dir>
命令上了。
精彩的來了。都說 ECMAScript6 的指定振奮人心,JavaScript 的魅力愈來愈大,這裏即是一次體驗 JavaScript 在 NodeJS 上的新玩法有趣之旅。
在 src/create.js
文件中,主要用到了 NodeJS 自帶的 fs
文件模塊,來生成新項目的基礎架構。文件最後暴露出的 init
方法源碼以下。
exports.init = (path, dist, rootDir) => { createRootDir(rootDir) // 重新目錄開始新建項目 dist = dist + rootDir copyDir(path, dist) }
init
方法獲取了 path
參數、dist
參數和 rootDir
參數。在該方法中,咱們先將 rootDir
參數傳入 createRootDir()
函數中建立項目根目錄。
在哪裏建立項目根目錄呢?就在執行 cs
命令時的當前目錄下:
const createRootDir = (rootDir) => { fs.access(process.cwd(), function (err) { if (err) { // 目錄不存在時建立目錄 fs.mkdirSync(rootDir) } }) }
有了項目根目錄,就要將模塊下 dist/
文件夾裏的全部文件遞歸拷貝到根目錄下。一個參數用來指向 dist/
文件夾,另外一個參數用來指向根目錄,即可以開始遞歸複製。
/** * [初始化靜態資源] * @param {[type]} src [初始化資源路徑] * @param {[type]} dist [當前終端所在目錄] * @return {[type]} [description] */ const copyDir = (src, dist) => { fs.access(dist, function (err) { if (err) { // 目錄不存在時建立目錄 fs.mkdirSync(dist) } _copy(null, src, dist) }) function _copy (err, src, dist) { if (err) { throw err } fs.readdir(src, function (err, files) { if (err) { throw err } // 過濾不生成的文件 miscFiles.forEach(function (v) { if (!files.includes(v)) return files = files.filter(function (k) { return k !== v }) }) // 遍歷目錄中的文件 files.forEach(function (path) { var _src = src + '/' + path var _dist = dist + '/' + path fs.stat(_src, function (err, st) { if (err) { throw err } // 判斷是文件仍是目錄 if (st.isFile()) { fs.writeFileSync(_dist, fs.readFileSync(_src)) } else if (st.isDirectory()) { // 當是目錄是,遞歸複製 copyDir(_src, _dist) } }) }) }) } }
fs
文件模塊的具體內容推薦閱讀阮一峯的開源電子書——《JavaScript 標準參考教程》中的「NodeJS」章節,來深刻淺出 fs
模塊的用法。
完美,這時咱們就能夠發佈咱們的腳手架包了。
如何發佈一個 npm 包到 npm 倉庫中,供其餘人使用?當咱們照着第一步,將 package.json
配置好後,其實模塊的準備工做已經作好了。
尚未作的就是在域名爲 npmjs.com 的官網上註冊一個帳號。這樣,當咱們直接在模塊根目錄使用 npm publish
命令的時候,輸入正確的 npmjs.com 帳號、密碼,就能成功發佈你的開源包了!
縱然讀博文是一個有趣的體驗,但也能夠親自動手試一試哦。
也就是說,酷炫的生成新項目骨架的來源,只是簡單的遞歸複製該模塊下的 dist/
文件夾到新項目中。但咱們須要關注的重點在於,dist/
文件夾下,到底裝了什麼?
「初級 Web App 項目初始化工具」一說,也就名歸有主了。dist/
模板,也就是新項目的骨架以下。
. ├── .babelrc # ES6 代碼轉義規則配置 ├── .eslint.js # JavaScript 代碼規範 ├── .gitignore # Git 不跟蹤的特殊文件 ├── LICENSE # 開源協議 ├── README.md # 項目介紹 ├── material # README.md 引用的圖片庫 ├── package.json # 項目配置文件 ├── src # 源碼開發目錄 │ ├── favicon.ico # 網頁標題小圖標 │ ├── html # HTML 頁面模板目錄 │ ├── image # 圖片資源目錄 │ ├── manifest.json # 網絡應用清單 │ ├── script # 腳本文件資源目錄 │ └── style # 樣式文件資源目錄 ├── webpack.config.js # Webpack 多文件打包基礎配置 ├── webpack.dev.js # Webpack 開發環境配置 ├── webpack.prod.js # Webpack 發佈上線配置 └── yarn.lock # yarn 包管理器的依賴說明
新項目骨架中默認推薦了:
src/
目錄下;src/
目錄要對不一樣的代碼進行合理的分層。
如今的不足,是將來的暢想。
這個模塊並不完美,一個健壯的命令還應該能支持足夠多的參數,運行足夠有意義的子命令。好比咱們經常使用 man
命令來看另外一個命令的使用手冊,那要讓用戶能用到 man cs
命令,還須要咱們在代碼中加入 man
字段等等。。
我又爲何,這麼熱衷於分享這個輪子?
記得有一個前端羣裏曾有人問過:
「怎麼沒有 VueJS 的源碼解析?」
時,我說過:
「大牛很忙,關注的是前端前沿,不寫這些源碼解析博文是個好事。「當咱們想有一個源碼解析教程的時候,這是一個打開新世界的契機——何嘗不使咱們親自來寫,經過分享走向學習效率金字塔的最高層?」
這樣的能力並非人人都能具有,也沒必要要讓人人都具有。我曾在大一傲氣的說過「作最好的本身,影響該影響的人」,如今想起來除了有馬上找地洞鑽進去的衝動外,反而仍是以爲有必定的道理(笑。這時候容許我自稱爲一次「教主」,咱們的理念是:
讀文檔,讀文檔,讀文檔。
寫博客,寫博客,寫博客。
- Hello,我是韓亦樂,現任本科軟工男一枚。軟件工程專業的一路學習中,我有不少感悟,也享受持續分享的過程。若是想了解更多或能及時收到個人最新文章,歡迎訂閱個人我的微信號:韓亦樂。個人簡書我的主頁中,有個人訂閱號二維碼和 Github 主頁地址;個人知乎主頁 中也會堅持產出,歡迎關注。
- 本文內部編號經由個人 Github 相關倉庫統一管理;本文可能發佈在多個平臺但僅在上述倉庫中長期維護;本文同時採用【知識共享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禁止演繹 4.0 國際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