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獨自完成大型軟件的設計和開發(三)

就像上一篇說的那樣,產品設計人員老是陷入本身的世界,極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而後脫離問題的本質,行走在產品理論的世界。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不少。安全

不少產品在設計結束後並不像網上說的那樣和原先設計預想的相比破爛不堪,而是:原先設計預想的是一個自行車,最後設計作成了一個破爛不堪的小汽車。顯而易見,雖然小汽車用起來自行車好不少,但小汽車的開發成本、維護成本使用成本和使用風險都變的很高。在用戶需求「代步工具」上其實並無質的變化。工具

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我在如何進行產品設計一文中就描述了一種方法——肯定產品核心目標,下面摘抄一段其中的文字:插件

爲何目標這麼重要? 舉個例子,阿里巴巴的slogan是「讓天下沒有難作的生意」,這是馬雲向社會傳達的一種阿里巴巴精神,這有什麼好處呢,好比當阿里的戰略方向難以抉擇的的時候,slogan或者說這種信仰就起做用了,哪一個戰略方向更符合信仰那就選擇哪一個,這就是信仰或者說目標使得咱們的選擇變得簡單,也避免了盲目擴張,在產品設計上就避免了咱們的功能冗餘、脫離實際和目標。 實際的對於南京項目咱們就能夠很簡單的得出一個結論:給旅客更實用和優質的服務、給機場帶來更多收益。可能還會想到對悅泰要有更多幫助和發展,這個是咱們後面會講到產品化的內容,跟核心沒有關係,必定要注意避免產品核心冗餘,一個產品能作到解決好一個核心問題已經很不容易了。設計

正式起步

鋪墊作的足夠長的了^_^,那麼如今正是開始說說我是怎樣完成大型產品的開發和設計的。我發現微小型企業(200人如下)制度規劃老是偏離。code

好的公司制度下的員工老是充滿正能量,思想積極與公司站在一塊兒。而多數制度不完備或者過於完備卻執行不到位的企業,員工騎驢看馬,工做拖拉、疲憊,這不是員工的問題,人都有惰性,員工也但願清晰的時刻的知道本身要幹啥,在幹啥,那樣才充實,那樣纔不至於亂忙。公司真正須要的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推動工具,而不是目前市面上萬能定製化的工具,要否則到頭來定製的恰好知足企業現有的低效模式,挺諷刺的。對象

肯定核心目標

就像上面說到的,我一開始就結合這些年的親身經歷、讀的書、聊的天爲IAsset立下了一個目標:利用管理企業資產來幫助企業掙錢,看起來有點繞,我來簡單解釋一下。 企業的存在確定有這兩大根本目的:盈利、發展,所謂盈利不是單純的今天、本週或者本年掙了多少錢,而是你實實在在有多少資產、多少債務,經過這兩點來反映企業運營的情況是最有價值的。blog

作產品設計時必定要刨開問題的本質,人類文明爲了便於傳播設立了許多概念門檻,概念套概念很讓一讓問題便的負責或者忘記本質,因此在遇到一個需求時,一句話歸納它變得極其重要。進程

如今咱們已經肯定了IAsset的產品設計目標:統籌企業資產和債務。 產品體驗上咱們也應該立個目標:堅固可靠開發

現有解決方案(商業和環境)

仍是前面描述過,由於沒有相似我構思的產品,因此我查閱和試用了不少ERP、CRE、資產管理系統、OA都是努力在解決企業管理中的問題,聊幾個咱們常見的產品:get

泛微

很強大,功能衆多,集成性、安全性、擴展性也很高,可是我在使用中總以爲有點麻煩,系統也老是個我提示一些好比須要安裝插件什麼的,體驗不是很好。實際中,就拿請假來講,不少同事很煩在這個上面走流程,操做比較麻煩,使用頻率很低,有時候就是爲了責任劃分而必須使用泛微。並且泛微爲企業定製的APP版本,使用體驗、產品完成度都不好(多是個別案例吧)。另外價格也相對高。 也可能服務對象和IAsset的小型、微型企業(200人如下)不同吧。他更可能是使用在集團性、國有等注重安全、完善和知名度的企業。

結論:反面教材,沒有值得借鑑的。

釘釘

背景強大,野心也很大,和Slack要作的很像,以IM爲主要進程,完備的API可集成可插件各類外部系統,集聊天羣組、大規模工具集成、文件整合和統一搜索的功能於一身,能夠把各類碎片化的企業溝通和協做集中到一塊兒。感受啥都想作,一統天下的意思。但作得最好的仍是IM,責任劃分性(證據性)不足。

結論:責任劃分性(證據性)不足;太大了用起來眼花繚亂。

常規資產管理系統

資產標籤生成、資產盤點,比較專業,爲了減稅和設備資產管理而生的工具,和企業管理的總體關聯性比較差,屬於企業管理的細分領域。

結論:可借鑑。

下一篇文章我將描述我想作一個什麼樣的產品和我能作一個什麼樣的產品來達到上述目標。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