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三大去中心化交易協議,0x、路印Loopring與kyber。git
中心化交易所存在不少典型的問題:github
安全性問題
最突出的問題。中心化交易平臺依然按照傳統金融機構的方式運做,須要充值提現,扮演了資金託管的角色,容易被黑客攻擊形成資產損失,同時交易平臺也可能倒閉或捲款跑路。安全
交易過程不透明
交易所能夠利用信息不對稱來操縱價格。交易所內部的掛單和成交,都是用平臺的IOU來記錄的。IOU:I OWE YOU的簡稱,相似銀行券的存在,其所表明的真正含義,就是用戶在平臺所實際抵押的法幣/數字幣數量的實際數量。中心化交易所須要對抗的是人性中的貪婪,交易所虛增IOU和挪用客戶保證金參與市場作對賭的行爲,將成爲交易所的系統性風險。服務器
KYC信息
KYC即Know your customer,KYC在追查黑客和不法分子時,KYC預留的信息能夠提供很好的幫助,可是大量的交易者是在作合法交易,中心化交易平臺經過KYC收集客戶信息,也與數字貨幣匿名性不符。網絡
結合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特色,去中心化的交易平臺將是從此的趨勢。而目前已經有多個去中心化的技術項目,其中比較成熟協議有0X、kyber以及路印(Loopring)。app
去中心化交易所現階段也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流動性問題,大多數的DEX交易量和交易深度不夠;版本更新問題,去中心化交易所可能發生的分叉等。分佈式
通常來講,將來的趨勢是中心化交易所適合少許實時交易,去中心化交易所適合大額安全性高的交易。oop
下面主要就0x、路印與kyber主要的去中心化協議進行對比。性能
0x是一種開源的去中心交易協議,容許符合ERC20的幣種在上面交易,目標是成爲以太坊生態上各類DAPP的共享基礎設施,爲區塊鏈生態提供技術標準規範。區塊鏈
白皮書定義:
0x is an open protocol for decentralized exchange on the Ethereum blockchain.
0x 是一個基於以太坊的,爲去中心化交易所而設計的開源協議。
白皮書地址:https://0xproject.com/pdfs/0x_white_paper.pdf
中文版:https://github.com/exchange-prototype/mozi/wiki
在0x協議中,交易經過鏈下傳輸實現,相較置於主鏈的線上方案,0x協議能夠下降交易成本,消除網絡擁堵。每一次發起交易時,任何一個節點均可以稱爲「中介」,能夠傳輸訂單交易並收取必定的費用。
因爲0x協議創建在以太坊的分佈式網絡上,具備去信任的特色,不會像中心化機構那樣會由於服務器故障而沒法工做,於是消除交易中存在的風險。
0x在技術實現上引入了Relayer的概念,其中任何能夠實現0x協議,包括提供鏈下訂單薄服務的作市商、交易所、Dapp等,均可以稱爲Relayer。更簡單的理解,Relayer就是一個特別的中繼節點,而基於Relayer的訂單薄技術能夠是中心化的也能夠是非中心化的。
經過0x協議的交易過程大體以下:
1.Relayer設置自身的交易服務費用規則,並對外提供訂單簿服務。
2.Maker選定一個Relayer進行掛單建立和填充必要的訂單,手續費信息,並用私鑰簽名。
3.Maker將簽名後的訂單提交給Relayer。
4.Relayer對訂單作必要的檢查,並將其更新到自身的訂單簿。
5.Takers監看到訂單簿的更新,並選中成交訂單。
6.Takers對選中的訂單進行填充,並廣播至區塊鏈完成最後的成交。
中文白皮書:
zh_whitepaper-old.pdf
路印協議和0X協議很類似,王東在分享上也說受到了0X的不少啓發。
路印協議中一樣有Relayer的概念,而且借鑑了閃電網絡的思路,將訂單生成、傳播、撮合放到區塊鏈以外,能夠避免鏈上交易擁堵,去除區塊鏈對訂單表更新維護的性能瓶頸。
對於用戶來講,路印協議簡化了整個交易的充值提現步驟,使資產丟失的可能性爲零。同時訂單賣出時代幣沒必要鎖定,下單後還能夠將代幣隨時轉走。
路印協議引入了環路撮合的概念,傳統撮合系統是在兩個幣種間,即一個交易對的買賣兩個方向間完成撮合;而Loopring 協議將撮合的概念擴展到多幣種,經過交易環路來完成多個幣種之間交易的撮合。環路撮合能夠大大增長資產的流動性,提升交易確認速度。
1.用戶甲、乙、丙分別對 Loopring 撮合智能合約受權,受權後該合約可對用戶指定代幣帳號作不超過必定額度的轉出操做。在上面實例中,合約可最多從用戶甲的帳號轉出 1000 個 A 代幣,從用戶乙帳戶轉出 9個 B 代幣,從用戶丙帳戶轉出 100 個 C 代幣;
2.用戶甲、乙、丙分別生成本身的訂單,並用私鑰對其進行數字簽名。訂單再也不區分買單和賣單,全部訂單都被視爲交換單 — 甲的訂單聲明:甲願意賣出很少於1000 個 A 代幣,買到儘量多但很多於 10 個 B 代幣;若是是部分紅交,那麼 A到 B 的兌換率不得低於 1000/10 = 100.0(賣出代幣數量除以買入代幣數量)。
3.甲、乙、丙分別將本身的訂單經過適當的方式發送到一個或多個交易所;
4.交易所收到上述三個訂單,將它們分別放到三個對應的訂單表(orderbook)中,並實時經過區塊鏈數據更新計算每一個訂單的狀態,同時不斷努力尋找可以撮合的一組訂單 — 咱們後續稱之爲交易環路或者撮合環路。一旦肯定三個訂單的當前狀態能夠撮合成功,且收益知足預期,即決定實施這個撮合;
5.交易所對撮合交易簽名後發送到 Loopring 撮合智能合約地址;
6.撮合智能合約驗證四方簽名,以後驗證三個訂單(的最新狀態)是否能夠真正成交。若沒法成交,合約終止(交易所依然要消耗必定的油費);不然智能合約分別計算出甲、乙、丙三方各自須要支出的金額,以及交易所該收取的費用,而且實時將甲、乙、丙帳號中的資產進行互轉,並完成對交易所的費用支付 — 以下圖
所示。在交易過程當中,撮合智能合約還會調用 Loopring 註冊智能合約(LoopringRegistration Contract)來計算交易所應該給予該筆交易的費用折扣;在交易完成前,還會調用 Loopring 統計智能合約(Loopring Stats Contract)對交易因此及代幣相關的統計數據作更新。
7.交易所監聽新的區塊和鏈下新的交易數據,並根據這些數據更新訂單表,而後不
斷進行新的撮合。
KyberNetwork是一個數字資產與加密數字貨幣的即時交易和兌換的鏈上協議,基於KyberNetwork協議的鏈上去中心化交易所可爲用戶提供多種應用,包括構建各類交易API並提供給商家與用戶。
白皮書地址:https://cn.kyber.network/assets/KyberNetworkWhitepaper-cn.pdf
KyberNetwork支持跨鏈交易,其路線圖包含了使用中繼技術和相似於Polkadot 和 Cosmos 這樣的將來協議,以支持不一樣加密幣種之間的跨鏈交易。
網絡中的參與者共分爲 5 種角色:
- 在網絡中發送和接收代幣的用戶。 KyberNetwork 的用戶包括我的用戶、智能合約帳戶和商家。
- 爲平臺提供流動性的(一個或多個)儲備實體。它能夠是平臺本身的儲備庫或者由其餘者註冊的造市第三方儲備庫。根據是否從公衆那裏取得貢獻,儲備庫也被分爲公共的和私有的兩類。
- 爲儲備實體ᨀ供資金並分享平臺的利潤貢獻者。這類參與者只存在於公共儲備庫中,從公衆那裏接收貢獻來建立儲備庫。
- 維護儲備庫、決定兌換率並將該比率反饋給 KyberNetwork 的儲備管理者。
- KyberNetwork 運營者,負責在網絡中添加、刪除儲備實體以及將代幣對列入/移出交易列表。Kyber 團隊將做爲初始運營者引導平臺的早期發展。後期將設置去中心化的管理來接替團隊的運營者角色。每一位參與者都以不一樣的方式獨立地與智能合約交互。
路印協議能夠認爲0x協議的升級版,不在主鏈上交易,避免網絡擁堵,路印協議引入了環路撮合的概念,能夠大大提升交易確認速度,給交易所提供了套利作市的空間,能夠提升生態的參與度。
Kyber的特點是儲備庫與競爭機制,能夠實現去中心化的代幣交易與跨鏈交易。但Kyber比較依賴於以太坊網絡,受主鏈性能約束較多。
目前三大協議的開發基本都完成,應用也逐漸豐富,最新的信息能夠關注官網動態。
參考:
zh_whitepaper-old.pdf
https://github.com/exchange-prototype/mozi/wiki
https://cn.kyber.network/assets/KyberNetworkWhitepaper-c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