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是一種地址轉換的技術,工做在路由器上,內部網絡想要訪問因特網時能夠通過NAT轉換爲一個外部網絡,安裝有NAT的路由器叫作NAT路由器。安全
由於目前的ip地址很稀缺,不能知足一人一個(A,B,C類)ip地址的奢侈需求,NAT解決了這個問題,但也有它的利弊之處。服務器
NAT的實現方式有三種,即靜態轉換Static Nat、動態轉換Dynamic Nat和端口多路複用OverLoad。網絡
1>靜態轉換是指將內部網絡的私有IP地址轉換爲公有IP地址,IP地址對是一對一的,是一成不變的,某個私有IP地址只轉換爲某個公有IP地址。藉助於靜態轉換,能夠實現外部網絡對內部網絡中某些特定設備(如服務器)的訪問。ide
2>動態轉換是指將內部網絡的私有IP地址轉換爲公用IP地址時,IP地址是不肯定的,是隨機的,全部被受權訪問上Internet的私有IP地址可隨機轉換爲任何指定的合法IP地址。也就是說,只要指定哪些內部地址能夠進行轉換,以及用哪些合法地址做爲外部地址時,就能夠進行動態轉換。動態轉換可使用多個合法外部地址集。當ISP提供的合法IP地址略少於網絡內部的計算機數量時。能夠採用動態轉換的方式。spa
3>端口多路複用(Port address Translation,PAT)是指改變外出數據包的源端口並進行端口轉換,即端口地址轉換(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採用端口多路複用方式。內部網絡的全部主機都可共享一個合法外部IP地址實現對Internet的訪問,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節約IP地址資源。同時,又可隱藏網絡內部的全部主機,有效避免來自internet的***。所以,目前網絡中應用最多的就是端口多路複用方式。設計
NAT工做原理以下圖所示;htm
NAT的利弊:進程
優勢:ip
1>:由於NAT會有外部地址和內部地址之分,它對主機有必定的保護做用。資源
2>:他解決了目前ip地址緊張的局面。
3>:寬帶分享,這是NAT的最大做用。
侷限性:
(1)NAT違反了IP地址結構模型的設計原則。IP地址結構模型的基礎是每一個IP地址均標識了一個網絡的鏈接。Internet的軟件設計就是創建在這個前提之上,而NAT使得有不少主機可能在使用相同的地址,如10.0.0.1。
(2)NAT使得IP協議從面向無鏈接變成面向鏈接。NAT必須維護專用IP地址與公用IP地址以及端口號的映射關係。在TCP/IP協議體系中,若是一個路由器出現故障,不會影響到TCP協議的執行。由於只要幾秒收不到應答,發送進程就會進入超時重傳處理。而當存在NAT時,最初設計的TCP/IP協議過程將發生變化,Internet可能變得很是脆弱。
(3)NAT違反了基本的網絡分層結構模型的設計原則。由於在傳統的網絡分層結構模型中,第N層是不能修改第N+1層的報頭內容的。NAT破壞了這種各層獨立的原則。
(4)有些應用是將IP地址插入到正文的內容中,例如標準的FTP協議與IP Phone協議H.323。若是NAT與這一類協議一塊兒工做,那麼NAT協議必定要作適當地修正。同時,網絡的傳輸層也可能使用TCP與UDP協議以外的其餘協議,那麼NAT協議必須知道而且作相應的修改。因爲NAT的存在,使得P2P應用實現出現困難,由於P2P的文件共享與語音共享都是創建在IP協議的基礎上的。
(5)NAT同時存在對高層協議和安全性的影響問題。RFC對NAT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討論。NAT的反對者認爲這種臨時性的緩解IP地址短缺的方案推遲了Ipv6遷移的進程,而並無解決深層次的問題,他們認爲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