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來,得再往前倒兩個月,18年11月,公司線上一個活動,微信分享邀請註冊出現嚴重bug,致使分享行爲走不通,邀請排行榜也不許,對運營銷售的影響比較大,公司里人們都有點看低開發。前端
那會公司總共30來人,公司有一位boss是產品,當時產品、設計、開發統歸產品boss管,程序員說少也很多,前端加後端11人,沒配測試。boss決定在開發團隊中選一我的當leader,在開發一線凝聚戰鬥力,把控質量,提升效率,保障定期交付。那會兒,把我從一個並無實際領導團隊經驗的管理菜雞,任命來負責技術管理的工做。git
以後除了開發內部的宣講會,開始參加各類產品、運營、教研、銷售部門提的需求會,公司決策會的大會小會,同事也寫了不少代碼,偶爾看開發同事上班劃摸魚啊,午休超時啊,內心也會有點精神資本家的意思,從18年末開始,會伸手管管,總之,常常是公司走得最晚的一我的。程序員
創業公司原本就不多存在上班摸魚的狀況,常常集體要求加班寫碼趕進度,再加上我沒啥管理經驗,就以爲多壓榨壓榨本身的生活時間以提高開發總體效率,交付的快一些,代碼也相對靠譜一些,不出bug;再者公司也沒有OA,開發同事範圍內的一些請假、調休、晚餐餐補、交通補助彙總報銷的這些瑣碎小事也到我肩頭;管理扁平化,平常的人員管理,代碼管理,進度管理,乃至十來個開發出啥問題都找我解決,好比開發環境崩了,git操做失誤,代碼實現的業務邏輯有疑問,包攬諸多事宜,天天會有很長一個TODO list。數據庫
具體的工做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後端
19年的上半年累得要死要死的。最後以爲這樣下去真的不行,頭髮掉的厲害,從一個大學健身4年,精氣神都不錯的小夥從140多斤的累成了160多斤,有一次在公司樓下打籃球,沒打幾個球感受渾身脫力心臟快蹦出來了,至此,真切的感覺到,工做強度超過生理極限了。想起電視劇裏司馬懿打探軍情,據說軍中「事無鉅細,鹹決於亮」,直言這並非什麼好兆頭。安全
單靠一我的,終歸只是一個強點,不能激發團隊的力量。運用管理能力運轉開發團隊,管理者應該把總體效率的提高做爲工做重點
怎麼解決這種局面呢?微信
創建組織架構架構
明確了員工轉正制度; 明確了團隊工做流程; 明確了技術部管理制度; 明確了技術部考覈標準; 執行過一段時間出bug發紅包制度,嚴抓實現質量; 增長月度綜合評定,包含十多項考覈條目,以此得出月度優秀員工,以及年終獎評定; 創建了輪流值班制度,更好的解放不值班的開發同事的生產力(更專一),把事情安排交代到一兩我的身上,抓責任也好抓; 創建了項目制,即一次大的版本迭代設定一個總負責人,對進度和實現質量負責,也給與相應的權利和獎勵; 增設前端負責人,對前端負責; 肯定了開發協做規範(簡化版的git workflow); 增長開發的宣講環節,腦暴一下,提高實現質量下限; 統一了開發同事的本地環境,搭建了測試環境,預發佈環境(效率提高),各自環境創建獨立建數據庫(數據安全)。
明確了不少細節,好比晚餐餐補是多少錢可報銷,到幾點能夠打車交通補助,產研設計的交付流程,天天公司同事和用戶反饋的問題誰來處理,不少事情定下來了,效率提高不少,至此,我也解套了。測試
相對比技術的提高,管理能力的提高更爲顯著一些,學了一些書,好比《人件》,《人月神話》,《重構》,《程序員的三門課》等書,掌握了不少做爲公司中層如何工做的技巧。優化
18年末 | 19年 |
---|---|
對強制加班制度的不滿意 | 對公司總體的協做運轉,商機緊迫的理解,發現身邊優秀的人,見賢思齊 |
只站在員工的角度 | 同時站在管理者&員工角度,和老闆,開發同事能換位思考,思惟共識。 |
作好本身負責的部分 | 對整個產品使用的人性化,流暢,健壯負責 |
其餘同事解決不了本身來 | 授人以漁(或者共同思考解決問題) |
指望樂觀,但願他好我好 | 發現並非這麼回事兒,志不一樣確實不相爲謀,相反,給有能力有態度的人更多耐心 |
19年更加珍惜時間,畢竟今天是餘生中最年輕的一天了,要知道無論佛繫上班,仍是用心作事,一天的時間都流失掉了。
由於喜歡健身擼鐵,最近對幾家互聯網巨頭的健身房作了個不全面調查(問朋友),瞭解到百度和鏈家的健身房很不錯,空間大、器材多。若是要換工做的話,但願能夠有幸去一家技術氛圍不錯,健身房還不錯的公司。各位大佬若是有推薦,歡迎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