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平,花名玉伯。熟悉前端和SeaJS的人必定對這個名字不陌生。做爲前端領域的一枚大大大牛,他如今擔任螞蟻金服體驗技術部負責人。本文,他分享了他從前端一路進階升級到體驗科技的我的思考,並詳細介紹了體驗科技的歷史及將來發展,以及本次體驗科技開放的願景。前端
前端的本質是什麼?隨着移動和物聯網的發展,前端技術又會有哪些變化?但願經過本文內容你們能對這些問題以及體驗科技有更進一步的瞭解,文末有文章相關的PPT及視頻連接,歡迎查閱,也歡迎你們留言交流。程序員
做者介紹:王保平,花名玉伯,現任螞蟻金服體驗技術部負責人。2008 年入職淘寶 UED,與團隊一塊兒奠基了阿里巴巴在國內前端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2012 年加入支付寶,致力於設計語言 Ant Design、數據可視化 AntV、智能建站、圖形與藝術等領域的工做。目前一心打造服務於螞蟻金服與業界億萬客戶的世界一流的螞蟻體驗科技,致力於讓用戶體驗美好。後端
什麼是前端技術瀏覽器
我第一次接觸前端開發是 2002 年大學期間,轉眼 15 年多。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是前端技術?很長很長一段時間,前端技術的定義很是清晰,就是瀏覽器端的 HTML、CSS、JS 技術。咱們用這些技術作出各類各樣的頁面,咱們是離用戶最近的程序員。框架
記得 2009 年開始接觸 Node,很快前端技術開始爆炸性增加。最開始的變化,是前端壓縮工具從基於 Java 的 YUI Compressor 開始切換到基於 Node 實現的 UglifyJS 等工具。除了前端工具上的一路狂奔,在服務端領域也出現了 Express 等框架,前端開始經過 Node 完成服務端模板甚至整個 MVC 層的開發。在螞蟻金服,服務端層咱們更多把 Node 定位爲 BFF 層實現,BFF 是 Backend For Frontend 的縮寫,翻譯成用戶體驗適配層。工具
BFF 模式下,總體分工很清晰,後端經過 Java 等語言負責服務實現,理想狀況下給前端提供的是基於領域模型的 RPC 接口,前端則在 BFF 層直接調用服務端 RPC 接口拿到數據,按需加工消費數據,並實現人機交互。基於 BFF 模式的研發,很適合擁有前端技術背景的全棧型工程師。這種模式的好處很明顯,後端能夠專一於業務領域,更多從領域模型的視角去思考問題,頁面視角的數據則交給前端型全棧工程師去搞定。領域模型與頁面數據是兩種思惟模式,經過 BFF 能夠很好地解耦開,讓彼此更專業高效。s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