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人·獨家】連續創業者高春輝的這六年:高強度投入打造全球領先的IP數據庫

文章首發自公衆號【CTO科創圈】,文末有彩蛋:《與雷軍的分歧並不是否認電商》。算法

您能看到:高春輝的創業觀,IPIP.NET半程覆盤及將來規劃,連續創業的體驗,小衆產品趣事
您看不到:往年創業的回顧,技術乾貨,受制於篇幅忍痛割捨的精彩觀點
文末彩蛋:《與雷軍的分歧並不是否認電商》數據庫

特別鳴謝:左耳朵耗子陳皓引薦網絡

因「牙疼」啓動又一次創業性能


▲圖靈聯合創始人劉江在知乎回答「如何評價高春輝」。
科創人 (如下簡稱科):做爲著名的連續創業者(參考《超級連續創業者高春輝》),您最近一次創業爲什麼選擇作IPIP.NET?  **優化

**高春輝(如下簡稱高):最初我是想作網絡性能監控(NPM)的產品,但後來發現這款產品國內的整體需求量並非很大,有些簡單需求也都被應用性能監控(APM)解決了。在探索這款產品的過程當中,我發現網絡路徑分析是很是有意義的,但要作好這事就要有很是準確的IP庫,去市場上找過一些產品,國內的、國外的、免費的、付費的都看過,符合這個要求的就沒有,當時心想IP庫也許能夠作成一個產品。即使是今天,不少人也不認爲IP庫的需求是剛需,而是像牙疼,不疼的時候白給都不要,疼的時候滿世界找診所。可實際作起來,我發現企業成長到必定規模以後,牙確定是要疼的(笑)。


▲圖二
▲基於不一樣數據庫的解析結果,圖一爲IPIP.NET 。   **人工智能

科:相比當年市面上常見的IP庫,好比純真IP,您以爲哪些方面本身能作得更好?blog

** 
 
高:以純真爲例,純真做爲一個免費庫維護至今其實很不容易——尤爲本身作了以後更知道作好這事有多辛苦,可是純真的UGC模式致使數據來源存疑,又缺少驗證方法,商用風險不小(好比IP可能被冒名修改),還缺乏海外數據的貢獻,再者數據規範上也有問題。
我也有過顧慮,本身到底能不能作下去?即使作成了有沒有人買?這是否是一個能夠當創業的事?內心沒底。畢竟最初只是爲了解決問題,也考慮過在現有庫的基礎上加工一下,咱們能夠爲純真提供數據、幫它維護,只要最終成品可用就行。但糾結來回,空想仍是不如上手試試。**2013年10月17日,我建了一個空文本,從0行開始,本身一我的作了半年,到2014年2月有了幾萬行的積累。**在微博上分享了本身作IP數據庫這件事,有不少朋友都有興趣,幫咱們驗證,在這裏也感謝你們的幫助。又優化了兩個月,2014年4月上線了第一個版本。     **開發

科:聽上去IPIP.NET的創業構想簡單得匪夷所思,發現一個需求,確立一個標準,直接就啓動了?產品

**高:創業對於我來講就是一種作事的方法。若是是打工,即使本身不承認的事情也要盡力去作,這叫職業精神。而對我來講,作對的事熱情更大、更願意投入,只要我認爲對就會盡快推動。**因此創業不應用成功與否去衡量,創業者有勇氣去大膽嘗試併爲結果負責,結果的好壞其實並不重要。用朋友的話來講,是一種修行。     ****微博

**科:您甚至不肯定盈利模式是否存在,就投入了一年的時間,除了勇氣,是否還有一些其餘的底氣?  **

高:底氣就是我認爲能作得更好,畢竟我也是多年的計算機愛好者了,自學出身,能力很是雜,如今看很適合作這件事。作IP庫難點並不在技術層面,而在工程邏輯層面,數據質量我自信能作到最好,而且一開始就肯定要作每日更新維護,保證用戶第一時間拿到市面上最準確的數據。
我常說此次創業是無意插柳,但我也一直相信,事情作對了會水到渠成。這一次運氣比較好,上線以後就有客戶來諮詢有沒有收費版本,對方的要求聽起來也不復雜:有錯沒關係,別太多,重要的是反饋後可以儘快修正並及時推送。(科:最初訂價是多少?)幾千塊,對標的是美國同行,只不過人家單位美金咱們是人民幣(笑)。又過了半年,到了2014年雙11的時候,咱們已經有了20個客戶。雙11的前一天,我在想這件事情已經作了一年多,從拍腦殼折騰到真正瞭解,一時間有些感觸就寫了一篇文章(《IP 庫的那些事兒之 2013 - 2014 流水帳版》 )。我琢磨着應該是你們等雙11比較無聊,那篇文章的閱讀量很是大,接下來一個月內爲咱們帶來了60個客戶。
這時候內心踏實了,市場上有需求,只是沒有被知足,這個項目能夠作下去。作到如今,咱們的客戶廣泛是巨頭企業,500強、上市企業、B輪之後的獨角獸,只要咱們作到最好,企業有需求就會找到咱們,沒有需求的企業上門拜訪也沒效果,因此很長時間咱們都沒有專職銷售,甚至直到今天都沒有專職客服,產品質量作到最好就能吸引客戶上門。

**科:您判斷是否能夠作下去的標準,彷佛不包括規模預期?   **

**高:**直到如今,我和個人團隊精力全都用於作好產品、知足客戶需求。結局如何?是賣仍是融資?能發展到多大規模?沒太多考慮。說到融資,2007年我爲了解決ECSHOP的資金問題,見過一位投資人,人家說將來10年咱們不看好中國電商行業的發展,5分鐘就送客了。後面的事情你們都知道,電商發展到了什麼程度。我把項目賣掉半年以後,有人找上門來要投資,可是已經晚了。甚至再以後我還知道那位投資人的基金投了不少電商項目。只能說你們對於事情的判斷邏輯不同,創業者專一於眼前事,投資人更關注形勢、趨勢,投資一個項目未必是本身承認,也許只是你們都在作。

**科:作IPIP.NET和以往的項目比較,情緒、心態上有沒有變化?  **

**高:由於很快就有了收入,因此沒什麼壓力。之前經歷過只有支出沒有進帳、眼看着帳面錢慢慢變少的痛苦,你得出去喝茶、找錢,承受巨大的焦慮感。**若是項目很差也就罷了,好項目拿不到錢焦心的感受更強烈。如今咱們要作的就是控制好本身的野心、面向現金流、別把錢花超了、把產品作紮實,不做死就不會死(笑)。

** 地理差生變身人形地圖  
 IP衍生業務需慎重考慮  **

** 科:除了您前面說的高強度、高精度維護以及每日更新,IP庫這個項目的技術性價值在哪? **

**高:IP庫的邏輯價值在文本以外,這與代碼有不小的區別。咱們如今的文本有500多萬行,明年必定會超過600萬行,**與其說這是一個技術項目,不如說是一個牽涉了大量數據信息挖掘與整理的工程項目,堪稱真正的「人工智能」。並非在算法基礎上有優點,而是在實現速度、質量、規模上有優點。咱們從不說本身發明了什麼新東西,但咱們可以將那些邏輯原理真實落地,給客戶一個天天更新、準確度最高的結果。
這個事有不少簡單粗暴的作法,好比有一個方法叫投票,就是蒐羅一堆庫,比較結果,一個IP有8個庫標註北京、2個標天津,那就按北京算。但實際上真正作過IP數據的人都知道這並不成立,這些庫不少都是互相借鑑模仿,若是最有影響力的那個錯了其餘大機率也是錯的。可是,若是你不用這麼low的方法,就得在工程層面作出巨大投入和建設,這就是爲何IP庫道理上看着不難、但勞動強度大,沒什麼人愛作但又總有人以爲沒那麼難作,我只能呵呵。

**科:6年半時間不短,有沒有出現戰略發展層面的分歧和糾結? **

**高:2016年的時候,咱們已經有了300多個客戶,大部分都是估值數億美圓以上的企業,互聯網50強企業應該只有5家不是咱們的客戶。當時大陸地區的IP庫已經完善,只要作好平常維護工做就好,團隊10我的就夠。眼前就擺上了一個大難題:要不要作海外數據。感受又回到了2013年的春天,仍是問本身那幾個問題:能不能作?有沒有客戶需求?依舊看不清。和3年前不同的是,項目已經運轉起來了,有盈利,很健康,若是要作海外數據意味着大量的投入、未知挑戰和沒有接觸過的海外市場,團隊人數要增長几倍,下決心比3年前更難。   **

**2016年9月我去了臺灣,我對景點遊沒什麼大興趣,就是換個環境散散心、想一想事兒。我想到了兩個關鍵要素,**第一,已經有客戶提出須要海外IP庫,**好比頭條的海外業務發展得很好,還有一些須要建設地理圍欄的項目,以前只能建議對方拼庫,國內用咱們的,國外採購其餘家的,拼在一塊兒;**第二,咱們已經作到了大陸地區的最佳,那有沒有可能作到全球第一?細思極恐(笑)。想到這,答案也有了:要作全球庫,還要作到最好,這是一次成就感兼顧利益的決定。

** 科:爲何團隊人數要增長几倍?國內的成功經驗不能直接套用在海外市場嗎?    **

**高:在作以前咱們並不清楚,上手以後才發現各個國家地區的複雜程度是不同的,好比國內是大運營商模式,相對集中,複雜度不是最高的。好比歐洲最複雜的俄羅斯,有5000多個AS(自治域),**一個國家地區的IP複雜程度主要看AS數量、IP數量和可細分地區數量,**5000個AS超過了歐洲幾個發達國家的總和;**全球最複雜的就是美國,三項數量都是全球第一,他們有17000多個AS,15億IP,10000多個城市。**美國是咱們海外板塊啓動的第一站,由於它最難,搞定它就有信心搞定其餘,但到目前爲止美國板塊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   **

作全球IP庫會遇到一些有趣的事,**IP能夠看做是世界地圖在網絡維度的投影,**但表面上看見的東西在IP層偶爾會是另外一個樣子。好比一些爭議領土,IP層能體現出誰的控制力更大;好比一些完整的國家,但在IP層看上去分紅了兩個部分,在標註時只能用東XX、西XX來提高精確度,但這只是地理稱呼,不是行政區劃;還有,印度出現了一個情況,邦的區域劃分調整了,在咱們國內,好比萊蕪從泰安劃歸濟南,那麼IP層面會有相應的割接變化,但印度不這樣,這就致使了IP層面依舊是老地圖的模樣,最後只能標成「舊XXXX邦」。

科:有種重溫地理課的感受。

高:我實際上是一個地理差生,由於從小不喜歡死記硬背,作IP以前洛杉磯在美國東岸仍是西岸都分不清(笑)。可是如今基本各個國家的首都、大概的地理位置和網絡間的最低延遲,都能記的住了。另外咱們如今都習慣用毫秒估算地理距離,好比天津到北京大部分時候就是4毫秒,到北京2毫秒的IP標了天津基本就是錯的,河北廊坊卻是有可能。

**科:企業打開發展天花板的兩個模式,一是擴大規模,開拓海外業務應該算這種,還有一種就是挖掘現有產業的衍生價值,IP庫是否可能跟其餘產業結合,產生新的產品?  **

高:IP庫的特性決定它是基礎設施,其餘業務如何使用IP庫,都是基於自身的業務邏輯,就像公路,很難將路上跑的汽車、三輪車視做公路的衍生產品。說到下一步計劃,也是我惟一有點焦慮的事,就是但願明年把非洲和南美的數據作完,趕忙把IPv4收尾,早點抽時間作IPv6。
**
最大難題:招人
這是最後一次創業?**

科:這6年半中最大的苦惱或者挫折是什麼?
 
高:招人,實在很差招,表面上看我一年增長了10我的,但實際多是招了20個,中間走了10個。尤爲是社招,這個工做畢竟不太廣泛,你們對問題的理解很難達成一致,就算我把人家說服了又怎樣?不來仍是不來。最終仍是大量啓動校招,本身從頭培養,爲此還在天津成立了一個辦公室。有人問我在天津作是否是想省錢?實際上咱們的人力預算從沒降低過,咱們是給加班費的(科創人注:此處應有掌聲),在天津設立辦公室是儘量想用一樣的價格招到更好的人才。IPIP.NET的業務邏輯基本已經明確了,接下來就是招人,推動。另外會看看橫向還能作些什麼新的產品。

**科:您對從此的人生有怎樣的規劃?  **

高:初步打算50歲退休吧,IPIP.NET也許是我最後一個創業項目。而後可能去作投資,我以爲如今跟隨熱點投資的投資人不少,注重產業價值、項目價值的投資人少一些,但光打嘴炮沒意義,得本身作着看看。**最終可能我作得也不比別人好,但我總想試試,哪怕打本身臉。
     
科:做爲一位成就感驅動的連續創業者,全部的項目,算上「中國我的站長第一人」,IPIP.NET帶給您的成就感能排到第幾?  **

高:全球第一應該成就感更大一些(笑)。廣告法不讓說啊,咱們至少是全球領先,固然還有優化改良的空間。

** 彩蛋一:與雷軍的分歧並不是否認電商
 
 

▲摘自極客公園《中國 B2C 電商的第一場仗》高春輝與雷軍的分歧廣泛被描寫爲「資訊」與「電商」的路線之爭。

**科:對於您當年出走卓越,您可否完整還原一下當時的分歧? **

高:首先要澄清,我從沒有否認過電商路線,我也看過不少文章都在寫「雷軍要作電商,高春輝不一樣意」,不,電商這個方向你們一致,但具體怎麼作有分歧。我其實解釋過,但闢謠老是沒有謠言傳得廣。  
雷軍的想法是購買版權產品打造爆款,我認爲不可行,你們都知道卓越網曾經以《大話西遊》的DVD銷售吸引了很多關注,但《大話西遊》多少年纔有一個?靠購買版權賭爆款不可控,這纔是咱們之間的最大分歧。等到小米作起來,本身生產、本身營銷,流程在本身手裏,爆款的成功率理所應當的就提升了。相比之下,流程不徹底由本身把握的小米生態,成長出來的爆款數量仍是有限。
後來卓越網的成長策略也調整了不少次,若是當年你們都有「先作再迭代」的想法可能分歧也不會那麼激烈。我跟雷總最初不是在職場認識的,雷總在咱們那代技術人心目中是神同樣的存在,但合做後才發現神也是人(笑),而人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前面我也說過,我這我的沒辦法逼本身去作本身不承認的事。後來和雷總也見過面,小米也是咱們的客戶,有些經歷只是人生的回憶。

**今日故事由「科創人」獨家首發, 經高春輝受權,歡迎分享給您的好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