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十到二十年,你們基本已經造成了一個共識,那即是新格局的奠基將由 AI 和物聯網技術來支撐。放眼國內,在這些互聯網巨頭之中,將來真正成爲競爭對手廝殺的,阿里和華爲是首當其衝,在這兩個領域雙方分別暗自發力,更有各有各的優點。」--《阿里雲物聯網之路》小程序
物聯網看似簡單的三個字,實現起來卻不那麼容易,不只僅是硬件和軟件的問題,更是通訊和各類設備聚合的問題。做爲中國最有影響的公司,阿里巴巴從芯片、到嵌入式系統、到物聯網平臺,再到各類 ET 大腦及工業互聯網平臺,最後到 SaaS 加速器及小程序。用兩到三年的時間,才把阿里將來 AI+IoT 的戰略佈局初步成型,這已是最快的速度了。安全
我在2001年就投身於工控行業,主要在鋼鐵廠作一些自動化相關的項目,各類PLC、HMI觸摸屏、各類智能儀表、板卡,還有各類組態軟件,現場總線,無線通訊比較熟悉。一直以來,對物聯網和工控自動化概念上是有混淆的,感受上物聯網技術其實就是工控自動化的一部分,或者是工控自動化的外延而已。服務器
後來隨着物聯網技術的不斷髮展,及本身從事的各類物聯網項目的增多,好比種植大棚物聯網監控,遠程漁業監控,遠程垃圾和污水監控,還有一直和新但願合做的養殖物聯網監控等等。此外還設計了各類物聯網網關,智能終端,養殖綜合採集器,水處理綜合檢測儀等等產品。網絡
物聯網的概念在腦中愈來愈清晰,愈來愈立體。特別是從2016左右開始,國內外各類大公司開始發佈本身的物聯網平臺,好比微軟發佈了IoT HUB,亞馬遜發佈AWS IoT,百度發佈了物接入、物解析和物管理平臺,阿里也發佈了最基礎的物聯網平臺--物聯網開發套件。在2018年4月份在阿里雲MVP專訪中,我這樣說道:隨着將來分工愈來愈細,雲計算髮展的愈來愈成熟,物聯網協議標準的確立和客戶技術能力的提升,將來也許是在最終客戶的統一協調下,不一樣物聯網廠商各作一部分(或軟或硬),共同完成最終的項目。架構
如今看來,國內外的物聯網IoT平臺,特別是阿里雲IoT平臺的出現也許就是爲了這一使命而騰空出世。併發
其實阿里雲物聯網之路很是的清晰,充分發揮了阿里在大數據領域的多年的技術積澱,讓衆多的傳感器、智能設備接入到阿里物聯網平臺,充分利用阿里雲併發接入的優點,真正實現互聯中國,數字中國。記不清是阿里哪位專家曾這樣說過:只要有大數據的地方,阿里就有機會。佈局
不過從我一個多年工控人走來的物聯網從業人士來看,雲端上層建築通過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基礎設施已經很是穩固,可是做爲設備,硬件端,各類設備、傳感器的接入其實大部分行業並無像宣傳中講的那樣已經充分準備好,目前其實並不必定適合大規模、快速的接入。因此預計將來一到兩年以內,阿里的物聯網之路也許不會如開始那般迅捷,不過這也將是物聯網將來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將來中國「工業4.0」,智能製造的基礎。大數據
在十多年前,其實也有過相似物聯網的大潮,就是串口轉網口,工廠中的不少串口設備經過串口轉爲網口設備,而後經過以太網把各類設備接入到中控室,後續幾年的第二波其實就是隨着移動互聯網的大發展,DTU(百度百科:DTU (Data Transfer unit),是專門用於將串口數據轉換爲IP數據或將IP數據轉換爲串口數據經過無線通訊網絡進行傳送的無線終端設備)出現了一個爆發期。ui
如今物聯網大爆發,除了各類傳感器,DTU設備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可是相對於之前,時代大背景變了,之前DTU設備只是做爲一個透明傳輸的通道,服務端大都是集成廠商本身實現,DTU的做用就是代替一段通訊線而已。可是如今各類物聯網平臺已經出現,DTU做爲透明傳輸已經不能知足當前的需求,不只僅是須要協議上傳數據,而且還要支持多種平臺功能,好比事件,好比服務,好比遠程參數,好比遠程升級等等。阿里雲
因此在這種時代大背景下,有很多提供DTU相似產品的公司爲了適應當下市場,採用了以下兩種作法,一是DTU內嵌了modbus和mqtt協議,經過配置鏈接一些支持modbus協議的設備,而後經過mqtt鏈接特定的物聯網平臺。二是DTU仍是保持透明傳輸,上傳到DTU廠商本身的雲平臺,而後進行協議解析,經過API接口讓客戶訪問設備數據。
這兩種模式其實各有優缺點,第一種作法能夠適應一些相對簡單的上雲場景,可是現場比較複雜的,有一些須要級聯或者非modbus等一些非標準協議的設備入網就相對困難。第二種依賴廠商的雲平臺,對數據安全及通訊穩定是一個考驗。
就如我所經歷的DOS到Windows平臺的遷移,自搭服務器到雲平臺的遷移。我深信,將來構建物聯網系統,物聯網IoT平臺是繞不過去的,由於物聯網平臺不只僅是數據傳輸,還有大數據採集,分析,甚至AI人工智能。因此一開始咱們設計的網關設備就不是所謂的DTU,首先就是解決經過組態的方式,接入各類設備,不只僅是各類協議,還能夠是各類物聯網鏈路接口的設備,此外就是天生支持各類物聯網平臺。
YF3300系列,兩個特點,一是組態式架構,二是天生對接物聯網IoT雲平臺,特別是阿里雲IoT平臺,支持平臺的大部分經常使用特性。下面將經過一系列文章來介紹阿里雲IoT+YF3300碰撞出的各類火花。
【阿里雲IoT+YF3300】1:時代大背景下的阿里雲IoT物聯網的現狀和將來
【阿里雲IoT+YF3300】2:阿里雲IoT雲端通訊Alink協議介紹
【阿里雲IoT+YF3300】3:Alink物模型之屬性上傳和下發
【阿里雲IoT+YF3300】4:Alink物模型之事件觸發
【阿里雲IoT+YF3300】5:Alink物模型之服務下發
【阿里雲IoT+YF3300】6:物聯網設備報警配置
【阿里雲IoT+YF3300】7:物聯網設備表達式運算
【阿里雲IoT+YF3300】8:物聯網設備用戶腳本開發
【阿里雲IoT+YF3300】9:快速開發modbus設備驅動
【阿里雲IoT+YF3300】10:快速開發188協議設備驅動
【阿里雲IoT+YF3300】11:物聯網多設備快速通訊級聯
【阿里雲IoT+YF3300】12:阿里雲IoT Studio入門介紹
【阿里雲IoT+YF3300】13:阿里雲IoT Studio WEB監控界面構建
【阿里雲IoT+YF3300】14:阿里IoT Studio打造手機端APP
【阿里雲IoT+YF3300】15:阿里雲物聯網小程序構建
【阿里雲IoT+YF3300】16:雲端一體化,實例展現物聯網項目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