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Bubble Sort)

一、定義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種交換排序。
算法

應用交換排序基本思想的主要排序方法有: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數組

二、基本思想

    兩兩比較待排序記錄的關鍵字,發現兩個記錄的次序相反時即進行交換,直到沒有反序的記錄爲止。性能

    將被排序的記錄數組R[1..n]垂直排列,每一個記錄R[i]看做是重量爲R[i].key的氣泡。根據輕氣泡不能在重氣泡之下的原則,從下往上掃描數組R:凡掃描到違反本原則的輕氣泡,就使其向上"飄浮"。如此反覆進行,直到最後任何兩個氣泡都是輕者在上,重者在下爲止。優化

    (1)初始spa

    R[1..n]爲無序區。code

    (2)第一趟掃描
orm

    從無序區底部向上依次比較相鄰的兩個氣泡的重量,若發現輕者在下、重者在上,則交換兩者的位置。即依次比較(R[n],R[n-1]),(R[n-1],R[n-2]),…,(R[2],R[1]);對於每對氣泡(R[j+1],R[j]),若R[j+1].key<R[j].key,則交換R[j+1]和R[j]的內容。排序

    第一趟掃描完畢時,"最輕"的氣泡就飄浮到該區間的頂部,即關鍵字最小的記錄被放在最高位置R[1]上。it

    (3)第二趟掃描
class

    掃描R[2..n]。掃描完畢時,"次輕"的氣泡飄浮到R[2]的位置上……

    最後,通過n-1 趟掃描可獲得有序區R[1..n]

    注意:

    第i趟掃描時,R[1..i-1]和R[i..n]分別爲當前的有序區和無序區。掃描還是從無序區底部向上直至該區頂部。掃描完畢時,該區中最輕氣泡飄浮到頂部位置R[i]上,結果是R[1..i]變爲新的有序區。

三、冒泡排序算法

    (1)簡單冒泡排序

/*對順序表L做交換排序(冒泡排序初級版)*/
void BubbleSort0(SqList *L)
{
    int i,j;
    for(i=1;i<L->length;i++)
    {
        for(j=i+1;j<=L->length;j++)
        {
            if(L->data[i]>L->data[j])
                swap(L,i,j);    /*交換L->data[i]與L->data[j]的值*/
        }
    }
}

/*交換L中數組data的下標爲j和j的值*/
void swap(SqList *L,int i,int j)
{
    int temp=L->data[i];
    L->data[i]=L->data[j];
    L->data[j]=temp;
}

分析:

    上述算法的基本思路是讓每個關鍵字,都和它後面的每個關鍵字比較,若是大則交換,這樣第一位置的關鍵字在一次循環後必定變成最小值。但該算法效率較低。

    嚴格地講,概算髮不是標準的冒泡排序算法,由於它不知足」兩兩比較相鄰記錄「的冒泡排序思想,應該是最簡單的交換排序而已。

    (2)標準冒泡排序

/*對順序表L做冒泡排序*/
void BubbleSort(SqList *L)
{
    int i,j;
    for(i=1;i<L->length;i++)
    {
        for(j=L->length-1;j>=i;j--)    /*注意j是從後往前循環,起始位置不是Length*/
        {
            if(L->data[j]>L->data[j+1])    /*若前者大於後者(注意這裏與上一算法的差別)*/
            {
                swap(L,j,j+1);    /*交換L-data[j]和L->data[j+1]的值*/
            }
        }
    }
}

分析:

該算法是標準的冒泡排序算法,可是在某些狀況下存在必定的多餘操做。好比咱們待排序的序列{2,1,3,4,5,6,7},也就是說,除了第一個和第二個關鍵字須要交換外,別的都已是正常的順序。當i=1時,交換了2和1,此時序列已經有序,可是算法仍然將i=2到7以及每一個循環中的j循環都執行了一遍,儘管沒有數據交換,這樣以後的大量操做都是多餘的。爲了消除冗餘操做,能夠增長一個標記變量flag來實現算法的改進。

    (3)冒泡排序優化

/*對順序表L做改進冒泡算法*/
void BubbleSort2(SqList *L)
{
    int i,j;
    bool flag=true;    /*flag用來做標記,初始化爲true用於第一次進入循環*/
    for(i=1;i<=L->length && flg;i++)    /*若flag爲true則退出循環*/
    {
        flag=false;    /*初始化爲false*/
        for(j=L->length-1;j>=i;j--)
        {
            if(L->data[j]>L->data[j+1]
            {
                swap(L,j,j+1);    /*交換L->data[j]與L->data[j+1]的值*/
                flag=trrue;    /*若是有數據交換,則flag爲true*/
            }
        }
    }
}

也能夠以下操做:

/*R(l..n)是待排序的文件,採用自下向上掃描,對R作冒泡排序*/
void BubbleSort(SeqList R)
{ 
    int i,j;
    Boolean exchange;    /*交換標誌*/
    for(i=1;i<n;i++)      /*最多作n-1趟排序*/
    {            
        exchange=FALSE;           /*本趟排序開始前,交換標誌應爲假*/
        for(j=n-1;j>=i;j--)       /*對當前無序區R[i..n]自下向上掃描*/
        if(R[j+1].key<R[j].key)    /*交換記錄*/
        {    
            R[0]=R[j+1];          /*R[0]不是哨兵,僅作暫存單元*/
            R[j+1]=R[j];
            R[j]=R[0];
            exchange=TRUE;        /*發生了交換,故將交換標誌置爲真*/
        }
       if(!exchange)               /*本趟排序未發生交換,提早終止算法*/
           return;
     } 
}

分析:

    由於每一趟排序都使有序區增長了一個氣泡,在通過n-1趟排序以後,有序區中就有n-1個氣泡,而無序區中氣泡的重量老是大於等於有序區中氣泡的重量,因此整個冒泡排序過程至多須要進行n-1趟排序。

    若在某一趟排序中未發現氣泡位置的交換,則說明待排序的無序區中全部氣泡均知足輕者在上,重者在下的原則,所以,冒泡排序過程可在此趟排序後終止。爲此,在下面給出的算法中,引入一個布爾量exchange,在每趟排序開始前,先將其置爲FALSE。若排序過程當中發生了交換,則將其置爲TRUE。各趟排序結束時檢查exchange,若不曾發生過交換則終止算法,再也不進行下一趟排序。

四、冒泡算法分析

    (1)算法的最好時間複雜度

    若文件的初始狀態是正序的,一趟掃描便可完成排序。所需的關鍵字比較次數C和記錄移動次數M均達到最小值:

    Cmin=n-1

    Mmin=0。

    冒泡排序最好的時間複雜度爲O(n)。

    (2)算法的最壞時間複雜度

    若初始文件是反序的,須要進行n-1趟排序。每趟排序要進行n-i次關鍵字的比較(1≤i≤n-1),且每次比較都必須移動記錄三次來達到交換記錄位置。在這種狀況下,比較和移動次數均達到最大值:

    Cmax=n(n-1)/2=O(n2)

    Mmax=3n(n-1)/2=O(n2)

    冒泡排序的最壞時間複雜度爲O(n2)。

    (3)算法的平均時間複雜度爲O(n2)

    雖然冒泡排序不必定要進行n-1趟,但因爲它的記錄移動次數較多,故平均時間性能比直接插入排序要差得多。

    (4)算法穩定性

    冒泡排序是就地排序,且它是穩定的。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