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hat6下NFS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管理

1、關於NFS服務
linux

  NFS 是Network File System的縮寫,即網絡文件系統。一種使用於分散式文件系統的協定,由Sun公司開發,於1984年向外公佈。功能是經過網絡讓不一樣的機器、不一樣的操做系統可以彼此分享個別的數據,讓應用程序在客戶端經過網絡訪問位於服務器磁盤中的數據,是在類Unix系統間實現磁盤文件共享的一種方法。web

  NFS 的基本原則是「允許不一樣的客戶端及服務端經過一組RPC分享相同的文件系統」,它是獨立於操做系統,允許不一樣硬件及操做系統的系統共同進行文件的分享。shell

  NFS在文件傳送或信息傳送過程當中依賴於RPC協議。RPC,遠程過程調用 (Remote Procedure Call) 是能使客戶端執行其餘系統中程序的一種機制。NFS自己是沒有提供信息傳輸的協議和功能的,但NFS卻能讓咱們經過網絡進行資料的分享,這是由於NFS使用了一些其它的傳輸協議。而這些傳輸協議用到這個RPC功能的。能夠說NFS自己就是使用RPC的一個程序。或者說NFS也是一個RPC SERVER。因此只要用到NFS的地方都要啓動RPC服務,不管是NFS SERVER或者NFS CLIENT。這樣SERVER和CLIENT才能經過RPC來實現PROGRAM PORT的對應。能夠這麼理解RPC和NFS的關係:NFS是一個文件系統,而RPC是負責通訊的鏈接以及鏈接的基本信息的。vim


2、當前的測試環境centos


系統平臺:Redhat enterprise linux6_x86_64安全


NFS 服務器 IP:192.168.199.99bash


防火牆已關閉/iptables: Firewall is not running.服務器


SELINUX=disabled網絡


3、安裝NFS服務async


NFS的安裝是很是簡單的,只須要兩個軟件包便可

nfs-utils-1.2.3-54.el6.x86_64 :包括基本的NFS命令與監控程序 

rpcbind-0.2.0-11.el6.x86_64:支持安全NFS RPC服務的鏈接


一、查看系統是否已安裝相關軟件

[root@cdshell ~]# rpm -q nfs-utils
nfs-utils-1.2.3-54.el6.x86_64
[root@cdshell ~]# rpm -q rpcbind
rpcbind-0.2.0-11.el6.x86_64

這兩個軟件包是我本身後來裝上的。推薦使用yum安裝

首先你的系統必須得先裝有yum軟件,這個我以爲是系統通常默認安裝的,就很少說了。下面看看我本身創建的yum倉庫,資源來自網絡,方便簡單的解決了軟件依賴的問題

[root@cdshell ~]# cd /etc/yum.repos.d/
[root@cdshell yum.repos.d]# ls
rhel-source.repo
[root@cdshell yum.repos.d]# tail rhel-source.repo 
enabled=1
gpgcheck=1
gpgkey=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redhat-beta,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redhat-release
[rpmfind]
name=From http
baseurl=ftp://ftp.sjtu.edu.cn/centos/6/os/x86_64/
enabled=1
gpgcheck=1
gpgkey=ftp://ftp.sjtu.edu.cn/centos/6/os/x86_64/RPM-GPG-KEY-CentOS-6
[root@cdshell yum.repos.d]#

若是安裝不了的話,建議編輯 /etc/yum.repos.d/ 下的repo後綴的文件,在最後加入如下內容

[rpmfind]
name=From http
baseurl=ftp://ftp.sjtu.edu.cn/centos/6/os/x86_64/
enabled=1
gpgcheck=1
gpgkey=ftp://ftp.sjtu.edu.cn/centos/6/os/x86_64/RPM-GPG-KEY-CentOS-6

而後,用如下命令安裝便可

# yum install nfs-utils

# yum install rpcbind


4、NFS服務器的配置


NFS服務器的配置相對比較簡單,只須要在相應的配置文件中進行設置,而後啓動NFS服務器便可。


NFS的經常使用目錄

/etc/exports                           NFS服務的主要配置文件

/usr/sbin/exportfs                   NFS服務的管理命令

/usr/sbin/showmount              客戶端的查看命令


NFS服務的配置文件爲 /etc/exports,這個文件是NFS的主要配置文件,不過系統並無默認值,因此這個文件不必定會存在,可能要使用vim手動創建,而後在文件裏面寫入配置內容。


/etc/exports文件內容格式:

<輸出目錄> [客戶端1 選項(訪問權限,用戶映射,其餘)]  [客戶端2 選項(訪問權限,用戶映射,其餘)]


a. 輸出目錄:

輸出目錄是指NFS系統中須要共享給客戶機使用的目錄;

如  /var/web/


b. 客戶端:

客戶端是指網絡中能夠訪問這個NFS輸出目錄的計算機

客戶端經常使用的指定方式

指定ip地址的主機:192.168.199.200

指定子網中的全部主機:192.168.199.0/24  192.168.200.0/255.255.255.0

指定域名的主機:cdshell.test.cn

指定域中的全部主機:*.test.cn

全部主機:*


c. 選項:

選項用來設置輸出目錄的訪問權限、用戶映射等。NFS主要有3類選項:


訪問權限選項

設置輸出目錄只讀:ro

設置輸出目錄讀寫:rw


用戶映射選項

all_squash:將遠程訪問的全部普通用戶及所屬組都映射爲匿名用戶或用戶組(nfsnobody);

no_all_squash:與all_squash取反,,即什麼用戶訪問即記錄是什麼用戶訪問(默認設置);

root_squash:將root用戶及所屬組都映射爲匿名用戶或用戶組(默認設置);

no_root_squash:與rootsquash取反;

async:將數據先保存在內存緩衝區中,必要時才寫入磁盤;

wdelay:檢查是否有相關的寫操做,若是有則將這些寫操做一塊兒執行,這樣能夠提升效率,應與async配合使用;默認設置);

sync:將數據同步寫入內存緩衝區與磁盤中,效率低,但能夠保證數據的一致性;

no_wdelay:如有寫操做則當即執行,應與sync配合使用;

subtree:若輸出目錄是一個子目錄,則nfs服務器將檢查其父目錄的權限(默認設置);

no_subtree:即便輸出目錄是一個子目錄,nfs服務器也不檢查其父目錄的權限,這樣能夠提升效率;


當前個人配置文件 exports 的內容是,要注意主機IP和選項是緊跟着的,中間不能有空格

[root@cdshell ~]# cat /etc/exports 
/var/web/  *(ro,async,no_root_squash)
/var/cloud/ 192.168.199.100(rw,sync)


5、NFS服務器的啓動與中止


在對exports文件進行了正確的配置後,就能夠啓動NFS服務器了。


一、啓動NFS服務器


爲了使NFS服務器能正常工做,須要啓動rpcbindnfs兩個服務,而且rpcbind必定要先於nfs啓動。

# service rpcbind start

# service nfs start


二、查詢NFS服務器狀態

# service rpcbind  status

# service nfs status  


三、中止NFS服務器

要中止NFS運行時,須要先中止nfs服務再中止rpcbind 服務

# service nfs stop

# service rpcbind  stop


四、設置NFS服務器的自動啓動狀態


對於實際的應用系統,每次啓動LINUX系統後都手工啓動nfs服務器是不現實的,須要設置系統在指定的運行級別自動啓動rpcbind 和nfs服務。

查看服務當前的自啓動設置:

[root@cdshell ~]# chkconfig --list rpcbind 
rpcbind        0:off1:off2:on3:off4:on5:off6:off
[root@cdshell ~]# chkconfig --list rpcbind 
rpcbind        0:off1:off2:on3:off4:on5:off6:off

設置rpcbind和nfs服務在系統運行級別3和5自動啓動。

[root@cdshell ~]# chkconfig --level 35 nfs on
[root@cdshell ~]# chkconfig --level 35 rpcbind on
[root@cdshell ~]# chkconfig --list rpcbind 
rpcbind        0:off1:off2:on3:on4:on5:on6:off
[root@cdshell ~]# chkconfig --list nfs
nfs            0:off1:off2:off3:on4:off5:on6:off
[root@cdshell ~]#

6、具體例子


一、再次確認我當前服務器的設置

[root@cdshell ~]# cat /etc/exports 
/var/web/  *(ro,async,no_root_squash)
/var/cloud/ 192.168.199.100(rw,sync)

二、重啓rpcbind 和nfs 服務

# service rpcbind restart

# service nfs restart


三、客戶端使用showmount命令查詢NFS的共享狀態

# showmount -e NFS服務器IP

如 showmount -e 192.168.199.99


五、客戶端掛載NFS服務器中的共享目錄

命令格式  # mount  NFS服務器IP:共享目錄 本地掛載點目錄

如 # mount 192.168.199.99:/var/cloud/  /tmp/cloud/

沒有報錯通常就是掛載成功了


查看文件是否和服務器端一致。

服務端文件:

[root@cdshell cloud]# pwd
/var/cloud
[root@cdshell cloud]# ls
test1.file  test2.file  test3.file  test4.file  test5.file
[root@cdshell cloud]#

客戶端文件:

[root@client1 cloud]# pwd
/tmp/cloud
[root@client1 cloud]# ls
test1.file  test2.file  test3.file  test4.file  test5.file
[root@client1 cloud]#

很明顯,文件是一致的。。。。


六、NFS的共享權限和訪問控制


如今咱們在/tmp/cloud/ 裏面創建一個文件,看看權限是什麼

[root@client1 cloud]# touch testfile
touch: cannot touch `testfile': Permission denied

這裏出現Permission denied,是由於NFS 服務器端共享的目錄自己的寫權限沒有開放給其餘用戶,在服務器端打開該權限。

# chmod 777 /var/cloud/


再次在客戶端/tmp/cloud/ 裏面創建一個文件

[root@client1 cloud]# touch testfile
[root@client1 cloud]# ls -l
total 0
-rw-r--r--. 1 root root 0 Dec 17 04:51 test1.file
-rw-r--r--. 1 root root 0 Dec 17 04:51 test2.file
-rw-r--r--. 1 root root 0 Dec 17 04:51 test3.file
-rw-r--r--. 1 root root 0 Dec 17 04:51 test4.file
-rw-r--r--. 1 root root 0 Dec 17 04:51 test5.file
-rw-rw-r--. 1 nfsnobody nfsnobody  0 Dec 17 05:07 testfile
[root@client1 cloud]#

我用root 用戶創建的文件,變成了nfsnobody 用戶。

NFS有不少默認的參數,打開/var/lib/nfs/etab 查看分享出來的/var/cloud/ 完整權限設定值。

# cat /var/lib/nfs/etab

默認就有sync,wdelay,hide 等等,no_root_squash 是讓root保持權限,root_squash 是把root映射成nobody,no_all_squash 不讓全部用戶保持在掛載目錄中的權限。因此,root創建的文件全部者是nfsnobody。


下面咱們使用普通用戶掛載、寫入文件測試。

[root@client1 ~]# su eva
[eva@client1  root]$ cd /tmp/cloud/
[eva@client1  cloud]$ touch new.txt
[eva@cclient1  cloud]$ ls -l
total 0
-rw-rw-r--. 1 eva       eva       0 Dec 17 05:15 new.txt
-rw-r--r--. 1 root      root      0 Dec 17 04:51 test1.file
-rw-r--r--. 1 root      root      0 Dec 17 04:51 test2.file
-rw-r--r--. 1 root      root      0 Dec 17 04:51 test3.file
-rw-r--r--. 1 root      root      0 Dec 17 04:51 test4.file
-rw-r--r--. 1 root      root      0 Dec 17 04:51 test5.file
-rw-r--r--. 1 nfsnobody nfsnobody 0 Dec 17 05:10 try
[eva@client1  cloud]$


普通用戶寫入文件時就是本身的名字,這也就保證了服務器的安全性。

  關於權限的分析

  1. 客戶端鏈接時候,對普通用戶的檢查

    a. 若是明確設定了普通用戶被壓縮的身份,那麼此時客戶端用戶的身份轉換爲指定用戶;

    b. 若是NFS server上面有同名用戶,那麼此時客戶端登陸帳戶的身份轉換爲NFS server上面的           同名用戶;

    c. 若是沒有明確指定,也沒有同名用戶,那麼此時 用戶身份被壓縮成nfsnobody;


  2. 客戶端鏈接的時候,對root的檢查

    a. 若是設置no_root_squash,那麼此時root用戶的身份被壓縮爲NFS server上面的root;

    b. 若是設置了all_squash、anonuid、anongid,此時root 身份被壓縮爲指定用戶;

    c. 若是沒有明確指定,此時root用戶被壓縮爲nfsnobody;

    d. 若是同時指定no_root_squash與all_squash 用戶將被壓縮爲 nfsnobody,若是設置了                           anonuid、anongid將被壓縮到所指定的用戶與組;


七、卸載已掛載的NFS共享目錄

# umount /tmp/cloud/


7、自動掛載nfs文件系統


若是你但願NFS在客戶端一開機就能夠自動掛載,能夠寫入文件,讓系統開機掛載:
[root@cdshell cloud]# vi /etc/fstab 
#
# /etc/fstab
# Created by anaconda on Wed Dec 10 04:44:26 2014
#
# Accessible filesystems, by reference, are maintained under '/dev/disk'
# See man pages fstab(5), findfs(8), mount(8) and/or blkid(8) for more info
#
UUID=eb554424-be61-4fda-8cc4-11357d5d2dcc /                       ext4    defaults        1 1
UUID=a23f812b-62fb-4700-b65e-8757e2bfc7a8 /boot                   ext4    defaults        1 2
UUID=14c936d0-44cb-4ca1-adf6-9576c86b6d27 swap                    swap    defaults        0 0
tmpfs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sysf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192.168.199.99:/var/cloud/   /tmp/cloud/         nfs    defaults        0 0

                                                                                            

8、相關命令

若是咱們在啓動了NFS以後又修改了/etc/exports,是否是還要從新啓動nfs呢?這個時候咱們就能夠用exportfs 命令來使改動馬上生效,該命令格式以下:


  # exportfs   -aruv

  -a 所有掛載或卸載 /etc/exports中的內容 

  -r 從新讀取/etc/exports 中的信息 ,並同步更新/etc/exports、/var/lib/nfs/xtab

  -u 卸載單一目錄(和-a一塊兒使用爲卸載全部/etc/exports文件中的目錄)

  -v 在export的時候,將詳細的信息輸出到屏幕上。


具體例子: 

  # exportfs -au 卸載全部共享目錄

  # exportfs -rv 從新共享全部目錄並輸出詳細信息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