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部份內容摘抄自大願法師演講的《玉耶女經學記》學習
理想婚姻伴侶的四項法則:優化
第一法則:理想伴侶不是求來的,而是吸引來的spa
不是你到外面去找過來的,而是你本身的心開放了,有智慧了。他可以吸引orm
過來。理想的婚姻伴侶是一隻蝴蝶。你拼命去抓它的時候,你會累得氣喘吁吁,對象
就算抓到了它也會掙扎,不會甘心被你抓住。而若是你不會抓它,你只是去種一方法
盆花呢,聞到花的芬芳,蝴蝶會本身飛過來,翩翩起舞。因此花香吸引蝴蝶。同im
樣的,你的心開了智慧花、般若花,伴侶就來了。總結
怎麼樣子讓本身的心開花呢?首先要有自信:自信、自在、自由。有這些你margin
的心就會開花,開般若花。word
怎樣子纔可以有自信呢?你要完整地接受本身,你要深信本身本自具足,本自
完美。這是從性德上說了。完整地接納本身、認識本身。不要只接納本身一部分,
把本身認爲很差的那一部分,想把它隱藏起來,其實一切都是你生命力的顯現,哪
裏有好和很差呢。要完整地接受本身,要誠實地面對本身的心。
這樣,你的心就能自在,就能自由。你的心能自由,固然你就顯得精神煥發,
你就頗有自信,你就會頗有智慧,固然理想的伴侶就會吸引過來,他就會自動地
向你靠攏。其實財富也是如此,大的財富不是你向外求來的,而是你的智慧心開
了之後,四面八方向你飛過來的。
因此咱們愛的強度,取決於咱們的誠實度。咱們越誠實,咱們越自信,越敢
於面對本身的心,不掩藏、不隱瞞,那麼就越加可以與人心心相應,沒有隔閡。
只有愛才可以打敗全部的邊界和對立,纔可以消除我執。這樣就知道原來修菩提
心,是最好的破我執的方法。
若是在婚姻家庭裏面修的話,先在夫妻之間修菩提心。菩提是覺,修覺悟的
心。那麼有真正的大愛可以化解自與他的衝突對立,凡夫心他是迷的,他執着於
這個軀殼是我,因此就產生了人我對立。
你要讓這我的我對立可以消融。你要可以有大愛,你徹底地願意無我利他,
這樣人個人衝突對立就消融了,纔可以消融生與死的對立、種族與種族的對立等
等,均可以在這個大愛之中消融。這是第一法則。
第二法則:是向內走,而不是向外尋找,才能遇到真愛。離自心越近,離你
的理想伴侶也越近
向內走遇到真愛。你一直向內走,一直去照亮本身。把你的朋友看做是一面
鏡子,每一次他勾起、激起了你的情緒波動,你就把他看做是一次修行的機會來
了。好好地用它,好好地去覺照。
這樣你就離你真心愈來愈近了,固然也就是離你的理想伴侶愈來愈近。離自心
越近,越有自信、越自在、越自由,對他人的這種感召力、吸引力就越大。因此先
要有自信,先要愛本身,才能真正有愛他人的能力。
若是你連本身都不愛,你說你會對男友愛得死去活來,那是騙人的,那是你
本身自欺欺人的。由於你不自愛,因此你就不自信。你不愛本身,你認爲本身不夠
好,因此你一直想到外面去找個靠山,一旦被你抓住了某一個,你就死死地像蜘蛛
結網同樣,緊緊地想粘住他。
那個不是真正的愛,那個叫蜘蛛精。(衆笑)是否是?你是佔有慾、控制慾啊,
你並無真正的愛的能力啊。
一我的真正的愛別人的話,必定要先本身有自愛,愛本身才可以真正有愛的能
力。真愛就是走向本身,不是走向別人,讓本身在婚姻中覺醒,讓本身成爲一個完
整的人,覺悟的人。這是第二法則。
第三法則:戀愛和婚姻是重要的學習機會
淨化業力是學習因果法則,優化生命是學習空性智慧,在最執著的地方學習放
下。
學習什麼東西呢?就學習兩樣。做爲在家居士來講,在婚姻關係裏面修行是你
很重要的修行。若是你把這一塊置之不理,視若無睹,那麼你的修行就缺失了一大
塊,極可能變成葉公好龍式的假修行。
學習哪兩樣呢?第一個就是學習淨化業力,第二個是學習因果法則。
教育很重要,學習很重要。儒家的教育是一輩子一世的爲人處世的教育。佛家的
教育是更透徹的三世因果的教育,三世的教育,不是一輩子一世,她是三生。
欲知前世因,此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此生做者是。
因此深信因果的人,她不會抱怨,她會歡喜地承受一切,她會把和伴侶相處做
爲學習的機會。由於兩我的夠近,若是伴侶激發了她的情緒,讓她很生氣,讓她很
憤怒,或者讓她很貪婪。
這個時間她每個念頭都不會錯過,就把這個看做是一個鏡子,哦,原來我顯
得頗有修行的樣子,原來在個人親人面前實際上是不堪一擊。那些修行都是假修行,
他一句話就搞得火冒三丈了。
我在人前仍是一個彬彬淑女,可是在他面前我就變得不可理喻了,這就是假修
行。因此就把對方看做是一個鏡子,照出本身的醜陋。在這個中間你去好好地修,
這就對了。
因此這就是學習,允許咱們心中存在的一切,完整地接納本身,而且也容許我
們經歷一切。任何的情緒的波動,我都去經歷它,都去照亮它,都去穿透它。任何
的誤會,任何的矛盾,我都不排斥,我都歡喜接受它,而且去穿透它,這樣就是修
行。
在伴侶這面明鏡之中,照亮本身的盲點,而且穿透它。當夫妻之間這樣去修的
時候,你們就會變得愈來愈透明,愈來愈簡單。這個簡單是大智慧的簡單,固然就
可以愈來愈心心相印。
要作到大智慧的簡單是不容易的,你們不少人都知道會說大智若愚,可是就不
曉得這個大智若愚是怎麼講,其實就是頗有智慧的那種簡單。遇到這個事情就呈現
這個事情的真實相,不會加上本身的觀點,不會把它弄得愈來愈複雜。
凡夫是喜歡把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加上本身的觀點。有智慧的人可以穿透迷
霧,刪繁就簡,而後就愈來愈心心印。生命很簡單,咱們太造做。
咱們已經不習慣接納事物原來的樣子了,發生任何事情,咱們都要去跟我聯繫
起來。而後用個人喜愛,用個人情緒,去分別它們,去把它們複雜化,把它們想得
很複雜很複雜,而後不能自拔,把本身陷在裏面去了,陷進去了,總是陷入這種情
緒的旋渦。因此當你和你的伴侶可以互相照亮,大家就會活得愈來愈輕鬆,愈來愈
天然。
夫妻必定要相處得很天然、很輕鬆才能長久。若是不輕鬆,不天然,那表示你
必定戴了一個假面具在生活。若是你戴了一個假面具跟你丈夫生活幾十年,你累不
累呀?
因此要活得很輕鬆、很天然,就必定要有智慧去穿透它,這就是咱們要學習的
地方。發生一切都知道這是業力的顯現,好的我不會傲慢,很差的我也不會排斥,
這樣就對了。
北宋時期,台州太守唐仲友在臺州作官的時候,聽聞有一位官妓叫作嚴蕊頗有
才名。宋朝由於趙匡胤他是把人家皇帝的位子,本身搞兵變搶過來,他就很怕這個
武官再奪權。因此他就「杯酒釋兵權」 ,而且後來他就成爲一個祖訓。
整個的宋朝都是武將地位很低,文人地位很高。因此那個時候作文官,在宋朝
是很舒服的。待遇又高,薪酬又好,工做又輕鬆,一切福利待遇都有了,甚至於還
會有什麼?
每一個州都會有官妓,那個官妓就是指那些犯了事情的那種官員,他的妻子,他
的女兒就會被集中起來做爲官妓。可是這種官妓是賣藝不賣身的,她是會奏音樂等。
他據說有個嚴蕊就頗有才名,所以就把她召到府裏面來想考她一下。恰好春天
桃花開了,紅紅白白的很漂亮,立刻就把她召過來,就叫她即席填詞,題目就是桃
花。
嚴蕊確實就頗有才氣,立刻就寫了一首詞《如夢令·桃花》。那個詞是唱的,
咱們如今只是念,那些宋詞是能唱的,一邊唱就一邊彈琴,把這個《如夢令》唱
出來了: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
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琴聲歌喉都很是妙,詞和曲是雙絕。所以唐仲友就很讚揚她,可是唐仲友有
一個政敵朱熹,咱們的理學家朱熹。
朱熹就據說這件事情,就抓住一個把柄立刻就給皇帝連送了六道奏章,來誣
告唐仲友,說他跟這個官妓有兒女私情。其實沒有了,只是比較欣賞她的才華了。
而後朱熹親自又把嚴蕊抓起來放在監獄裏面,親自來審訊。一直打得她皮開
肉綻,嚴蕊就一直不認可,一直兩我的是很清白的。那有人就勸嚴蕊說,哎呀,
你就認可了也不過是受一受杖刑嘛,也就被棍棒打一下。可是這個嚴蕊說呢,
我雖然地位很低下,可是我要有氣節,不能夠誣陷人。
一直審不出結果,後來岳飛的後人嶽霖就職提點刑獄,他就來過問這件事情
了。他就問嚴蕊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嚴蕊就寫了一首詞,叫作《卜算子》: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開花落自有時,總賴東風主。
這個是上闕了。
去也終須去,住又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其實前面的兩句就是講因果「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由於過去生的因緣,
因此被捆住了。
嶽霖看了之後就很讚揚她的氣節,就從這個官妓的名錄裏面把嚴蕊的名字勾掉
了,就釋放她,讓她得到自由身了。由於唐仲友和朱熹的關係,嚴蕊就名聲大噪。
登門提親的人絡繹不絕,可是她仍是頗有主見,很淡定的,後來就嫁了一位宋公
子,得其所。
也就是他們兩個的這種關係仍是很是好,很相應的。也是由於說她後面的因
果一直沒有錯亂,一直都仍是頗有氣節的。這是講咱們要學習的地方,在因果裏
面去學習,可以歡喜承受一切。
展開來講,就能夠用達摩祖師的二入四行: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
法行。以這四行來看待一切,這樣子是因果可以清淨,學習因果的法則。
古德說:「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因此
這是要學的第同樣。
要學的第二樣,就是優化生命,是學習空性智慧,在最執着的地方學習放下
執着。
怎麼樣子在婚姻裏面修行?就學習兩樣:一個是淨化業力,淨化業力修的是
因果法則。第二就是優化生命,優化生命學的是空性智慧。其實淨化業力是世間
正見,優化生命是出世間正見,而後就可以生命覺醒。
凡夫衆生他對於感情是最執着的,就是要教他在凡夫最執着的地方去學習不
執着。有不少榜樣,好比說:像勝鬘夫人,像維摩居士,這都是榜樣。愛是一種
純然的狀態,纔是真正的大愛。
凡夫所講的那種,其實都是一種控制慾,或者說變質成爲一種控制慾、佔有
欲,變成那種蜘蛛精似的愛,就想綁住對方。這種其實不是真正的,它應該是一
種純然的狀態。與有沒有對象無關。就像花同樣,花香,不管有沒有人聞到,都
會釋放。空谷幽蘭,蘭花的清香無論你有沒有人到那森林裏面去聞到,它時節因
緣一到它都會天然地釋放。
一樣的也是如此,當咱們的心胸開放的時候,生命的芬芳天然會綻開,這是
真正的大愛。
那麼這裏面學習不執着,其實就是咱們描述幸福的十大定律裏面的自由。不
執着就能自由,當你放下一個想法,放下什麼想法呢?放下必須抓牢對方的心這
個想法的時候,你就從自心的牢籠中解脫出來了,可以好好地享受本身的自由。
而對方的自由也就不會傷害到你。
這樣子的沒有控制慾,沒有佔有慾的愛,纔是健全的。不然的話就是互相折磨
了。雙方的心都是自由的。這個時候大愛天然流動,是幸福的本源,是幸福的源泉,
是幸福的本源狀態,是大愛的生生不息。
這樣咱們就明白了,爲何那些菩薩他們一直可以去度衆生,累生累劫去度衆
生,他們不疲不累呢?他們不以爲疲勞嗎?哦,原來緣由在這裏。由於他的心自由
了,因此生生不息的大愛,就一直一直地涌現出來。其實咱們能夠看到,淨化業力
是學習因果律,優化生命是學習無我律。因果律是在法相上修,無我律是在法性上
修。
因此就明白:原來真理就在戀愛和婚姻裏面就能夠實現生命覺醒。這是第三法
則。
第四法則:理想婚姻的見地是光明——無所求
理想婚姻的行持是覺知——無所住
理想婚姻的果是無我空——無所得
這就越說越靠近真心了。理想婚姻你把它看成修行的話,任何一個修行都須要
什麼?都須要見、行、果。見地很重要。見地錯了,你修不上去。有了好見地,你
還要有真正的行動,要有實現的路線圖。因此行持也很重要,最後你要可以證得果
位,這是見行果。
理想婚姻的見地就是無所求,就是光明心,無所求。不是向外去求一我的解決問
題,你無所求。你要真正實現婚姻幸福,那麼你必定要離開什麼?必定要離開那個
不太好的心態,這個很重要。你要離開的不是特定的人,不是說你以爲,哎呀,你
如今男友不夠好,你要離開他,再找一個更優秀的。
只要你沒有離開你的那個很差的心,不太好的心態,那麼無論你怎麼找來找去,
仍是差很少的人。因此你要離開的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你錯誤的戀情信念。
無所住是什麼?你要一直可以保持覺知,見地是一直要保持心的光明,心的光
明它啓用,就是可以覺知,可以照亮。
因此無所求是心的相,無所住是心的用。修行這個心的本體你是修不到的,你
只可以要麼在相上修,要麼在用上修。在用上修你就是要修覺知,修無所住。
在婚姻關係裏面,你遭遇任何外在的狀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內在狀態是
否可以保持覺知。可以保持覺知,那麼惡緣也會變成善緣,不能保持覺知,善緣也
會變成惡緣。這是無所住,要能保持覺知。無所得,就是無我空(心的體),就是
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你在婚姻裏面並無從外在獲得什麼,惟有把焦點從新對回本身的身心纔是正
確的。
你原來的焦點放在別人身上,如今要放到本身身上來,要向內走不要向外走。你
的焦點放在別人身上的時候,你就失去重心了,你就變得不自信了。因此你要放回來,
把焦點從新對回到本身的身心,對好焦,這纔是正確的。
全部的療愈關係中都是爲了什麼?都是爲了讓本身痊癒,都是爲了找回完整、獨
立、自信、喜悅的狀態。讓本身愈來愈自信,愈來愈喜悅。內在是智慧相。外在就是
快樂相。這種因愛而進行的自我療愈,纔是根本之道,因此無所得。
第一法則是見地,第二第三法則是行持,第四法則就是總結,在婚姻關係裏面修行
的見、行、果。一切一切的修行都是爲了使這顆心明白,無論你念經、持咒、拜佛、禪
修、一切一切的修行,最終目標都是使這顆心明白。
無所求是心的相,是光明相。無所住是心的用,有了光明必定能照亮,照亮就是覺
知,因此它的用就是覺知。無所得是心的體性,體性是空啊。因此你說你證得空性了,
究竟了嗎?不究竟。你必定要證得心的空、明、覺,這纔是完全的覺悟。
不少人好像嚐到一點點空性智慧的法味了,就覺得本身大徹大悟了。其實不是了,
你剛剛纔進門,嚐了一點點而已。不少人說禪,他每每就把它說偏了,他本身沒有徹
悟,他就講了一個空。
其實不是了,必定要同時具足講心的體、相、用,也就是空、明、覺。而心的空
明覺,你在婚姻關係裏面都能呈現,在婚姻關係裏面修行,都可以成就心的空、明、
覺。
全部的修行也能夠說,第一步是讓心安下來,不要那麼漂浮。這個是戒,戒無漏
學。而後讓本身的心變得強大,變得有力量,這個是定,定無漏學。
而後有一天這個心它會覺醒,這是慧,智慧,慧無漏學。因此一切的修行無非就
是什麼?安心、定心、慧心、讓心強大有力量,而後讓心覺醒。在婚姻關係裏面也是
如此。這是第四個要點。
咱們就說遇到理想婚姻伴侶的四項法則,固然如今聽起來好像有點深。可是你要
知道,這是你一輩子一世的功課。豈是你那麼可以容易理解的?豈是你那麼可以一會兒
就答得出來?立刻可以審好題,立刻可以明白的,唰唰唰,五分鐘就寫完了,沒有那
麼快,這個是你一輩子一世要作的做業。
只要你選擇在家修行,此生這個做業題目沒有達到六十分,來生還要作。因此趕
緊修行,起碼作到及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