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T(往返時間)和RPC

 

RTT(Round-Trip Time)往返時間在計算機網絡中它是一個重要的性能指標。表示從發送端發送數據開始,到發送端收到來自接收端的確認(接收端收到數據後便當即發送確認,不包含數據傳輸時間)總共經歷的時間。


RTT由三個部分決定:鏈路的傳播時間、末端系統的處理時間、路由器的緩存中的排隊和處理時間。其中前兩個部分的值做爲一個TCP鏈接相對固定,路由器的緩存中的排隊和處理時間會隨着整個網絡擁塞程度的變化而變化。因此RTT的變化在必定程度上反映了網絡擁塞程度的變化。簡單來講就是發送方從發送數據開始,到收到來自接受方的確認信息所經歷的時間。


該值在RPC中是一個重要的指標。若RTT爲1毫秒的時間,這意味着在1秒時間內只能完成1000次RPC往返響應。在HBase中每一次Put操做就是一次RPC,若用戶能夠把屢次修改的數據批量提交給服務器就能夠減小RPC次數,性能會有相應提高。HBase中就提出了寫緩衝區的概念。先將Put實例保存在客戶端進程中,達到某些條件或者顯示調用刷新方法時,批量提交給服務端。html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