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遇假則假,因此前面爲假就不執行和判斷後面直接返回假;前面爲真則繼續判斷執行後面直到表達式結束或者出現假爲止;python
1git 2github 3編程 4微信 5ide 6函數 7學習 8spa 93d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_*- """ @Author:何以解憂 @Blog(我的博客地址): shuopython.com @WeChat Official Account(微信公衆號):猿說python @Github:www.github.com
@File:python_return.py @Time:2019/10/6 19:48
@Motto: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程序人生的精彩須要堅持不懈地積累! """
def fun1(): # 全部條件都爲真,返回最後一個值 return "21" and True
def fun2(): # 檢測全部表達式,直到遇到假爲止,並返回假 return 54 and 1 and True and 0
def fun3(): # 遇到真,繼續後面的判斷,直到遇到假爲止,若是碰見假直接返回,再也不繼續判斷 return 1 and True and False and 54 and 0
print(fun1()) print(fun2()) print(fun3()) |
輸出結果:
1 2 3 |
True 0 False |
小敲門:
1.若是有假的表達式:返回值爲第一個假表達式的結果;
2.若是沒有假的表達式:返回值爲最後一個真表達式的結果;
or:遇真則真,因此前面爲真就不執行和判斷後面;前面爲假則繼續判斷執行後面直到表達式結束或者出現真爲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def fun1(): # 全部條件都爲真,返回第一個真的表達式 return "21" or True
def fun2(): # 全部條件都爲假,直到遇到真爲止,並返回真,沒有真則返回最後一個假 return "" or False or 0
def fun3(): # 直到遇到真爲止,並返回真,不在繼續後面的判斷 return 0 or True or False or 54 or 0
print(fun1()) print(fun2()) print(fun3()) |
輸出結果:
1 2 3 |
21 0 True |
小敲門:
1.若是有真的表達式:返回值爲第一個真表達式的結果;
2.若是沒有真的表達式:返回值爲最後一個假表達式的結果;
and和or配合使用:其實並無前後順序,表達式重前日後依次執行,上一個表達式的結果做爲下一個表達式的開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
def fun1(): ''' 動做分解:
第一步:"21" and True 返回結果 True 第二步:True or 1 返回結果 True 注意第二步 True or 1 中的 True 是第一步返回的結果並非表達式中的True ''' return "21" and True or 1 #等價:return (("21" and True) or 1)
def fun2(): ''' 動做分解:
第一步:"" or False 返回結果 False 第二步:False and 0 返回結果 False 注意第二步 False and 0 中的 False 是第一步返回的結果並非表達式中的 False ''' return "" or False and 0 #等價:return (("" or False) and 0)
def fun3(): ''' 動做分解:
第一步:0 or True 返回結果 True 第二步:True and False 返回結果 False 第三步:False or 54 返回結果 54 第四步:54 and 0 返回結果 0 注意:上一步的結果做爲下一步的開始 ''' return 0 or True and False or 54 and 0 #等價:return ((((0 or True) and False) or 54) and 0)
def fun4(): ''' 動做分解:
第一步:0 and True and False 返回結果 0 第二步:0 or 54 返回結果 54 第三步:54 and 0 返回結果 0 注意:上一步的結果做爲下一步的開始 ''' return 0 and True and False or 54 and 0 #等價:return (((0 and True and False) or 54) and 0)
print(fun1()) print(fun2()) print(fun3()) print(fun4()) |
輸出結果:
1 2 3 4 |
True False 0 0 |
其實做爲一個普通函數直接返回字符串或者其餘數據類型就完了,爲什麼非要這樣費力不討好?學習學習,學習是一個過程,我想咱們應該過程當中成長,否則即便寫了一萬次hello world又有何用?return邏輯判斷表達式 / 字典推導式 / 列表推導式 都是在各類開源項目中頻繁使用得寫法,這每每也是編程水平的一種提現。
轉載請註明:猿說Python » python return邏輯判斷表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