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構師必需要知道的阿里的中臺戰略與微服務

傳統企業平臺都是煙囪式的系統架構,企業內部爲了迎合業務發展不停的打造各類系統,致使各系統間的重複功能建設和維護帶來的重複投資。重複投資不只消耗的是人力,財力還有時間。但打通煙囪式系統間交互的集成和協做成本高昂,各大企業不得不借助ESB產品,構建企業服務總線,打通各系統間的交互問題。架構

  但這種藉助ESB「中心化」的服務架構缺點也有很多,「中心化」架構的全部服務調用者和服務提供者之間的交互都必須經過這個中心點,而這個中心點的能力是很難進行擴展的,致使這中心會成爲一個瓶頸。大數據

2015年阿里巴巴集團啓動了中臺戰略,目標是要構建符合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具備創新性、靈活性的「大中臺、小前臺」的機制,即做爲前臺的一線業務會更敏捷、更快速的適用瞬息萬變的市場,而中臺將集合整個集團的運營數據能力,產品技術能力,對各前臺業務造成強有力的支撐。總體內容以下:spa

 

阿里的「大中臺、小前臺」架構

  起初,阿里只有一個淘寶事業部,後來成立了天貓事業部,此時淘寶的技術團隊同時支撐着這兩個事業部。當時的淘寶和天貓的電商系統像咱們不少大型企業的同樣是分爲兩套獨立的煙囪式體系,兩套體系中都包含的有商品、交易、支付、評價、物流等功能。由於上述緣由,阿里集團又成立了共享業務事業部,其成員主要來自以前的淘寶技術團隊,同時將兩套電商業務作了梳理和沉澱,將兩個平臺中公共的、通用的業務功能沉澱到共享事業部,避免重複建設和維護。後來上線的聚划算、168八、菜鳥物流等業務,均是基於這個「大中臺,小前臺」思路建設的。以下圖所示:blog

原文連接get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