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 帶你瞭解字體的基礎知識html
如今一般被翻譯爲「字體」的 Font 在傳統印刷界是指特定尺寸、特定字重、字偶間距等信息的一種 Typeface,好比「尺寸 14pt,字重爲 Bold 的 Helvetica」就是一個 Font,而這裏的 Helvetica 就是它的 Typeface。不過如今 Font 一般再也不包括尺寸了,與鑄模的時代不一樣,計算機裏的字體尺寸能夠很輕易的改變。編程
Typeface 的另外一個稱呼是 Font family(字族),這個詞實際上比 Typeface 更好理解且不容易混淆,能很明顯的表達出 Font 是 Font family 的子集的意思,因此在 HTML & CSS 的標準中使用的是 Font family(字族)。簡單來講 「Helvetica」 是一個 Typeface,而指定具體的字重: 「Helvetica Bold」,這就是 Font 了。編輯器
還有一個概念是 Glyph,它表示的是字的某種寫法或者說字體的「骨骼」,好比字母 $a$ 和 ɑ 就是 Glyph 不一樣,涙 – 淚、強 – 強也是 Glyph 的不一樣。字體
而 Font、Typeface 和 Glyph 在中文裏的翻譯就亂七八糟了,按照國家標準(GB/T 16964)應該是:動畫
英文 | 國標 |
---|---|
Font | 字型 |
Typeface | 字體 |
Glyph | 字形 |
然而,在實際使用上字體和字型混亂不堪,經常把 Font 稱爲字體,而字型和字形更是經常搞反。而經常使用民間稱法的是把 Font 稱爲字體,不用 Typeface 而是使用 Font family 即字體族,再把 Glyph 稱爲字形或字型。這種稱法實際上比標準翻譯更加流行。spa
Roman 指的就是襯線體,這個稱呼是由於襯線的起源於羅馬時期的碑刻。因爲一般都把襯線體做爲正文字體,因此不少場合下,Roman 就變成了正文字體的代名詞。操作系統
而 Italic(意大利體)最先是指意大利使用的一種手寫體,然後來 Italic(意大利體)常被用做斜體與正文的羅馬體搭配,成爲了斜體的代名詞。另一種斜體的稱呼是 Oblique(單斜體、仿斜體)也被稱爲 Slanted,這一般是指直接把正文字體作傾斜處理產生的斜體,而 Italic(意大利體) 則是特別設計的與正文相差較大的斜體。翻譯
↑ Roman 羅馬體設計
↑ 同一字體(Adobe Garamond)的 Italic(意大利斜體)與 Oblique(單斜體)3d
字間距(Spacing)顧名思義是字符間的距離,在實現上就是字符圖形外邊界框的尺寸和字符在方框中的位置。
↑ 字間距 - 《西文字體》
字偶間距(Kerning)也被稱爲字距調整,是在字間距的基礎上,爲實現不一樣字偶(一對字符)能夠有不一樣字間距的調整值。不一樣的字母有不一樣的外形,因此字體只有一樣的字間距是不協調的,好比「AH」間是標準的字間距,而「AV」 因爲 $V$ 和 $A$ 的形狀,其位置能夠重疊,因此須要負字偶間距才能達到協調的外觀。字間距和字偶間距都是一個字體的組成部分,而且字偶間距須要爲不少字偶準備。
↑ 一套字體中的多個字偶 -《西文字體》
另外有字距的概念就是等寬字體(Monospaced)與比例字體(Proportional)了,比例字體就是上面說的按字符外形設置有不一樣字距的字體,這種字體外形協調,可讀性好。而等寬字體(Monospaced)是每一個字字間距都相同的字體,其優勢是能夠很好的控制排版對齊,所以目前編程的代碼編輯器一般都會使用等寬字體(Monospaced)最爲顯示字體。
字重的劃分根據不一樣字體廠商各有不一樣,不一樣的字重稱呼也能夠不同,常見的劃分以下:
中文名稱 | 英文 | 其餘名稱 |
---|---|---|
特粗 | Black | |
極粗 | Heavy | Extra-bold |
粗 | Bold | |
中粗 | Semi-bold | Demi-bold |
中等 | Medium | |
常規 | Regular | Normal Roman |
展現 | Display | |
中細 | Semi-light | Demi-light |
細 | Light | |
極細 | Thin | |
特細 | Ultra-Light | Extra-Light |
另外還有窄字體:Condensed、寬體:Expanded、斜體:Italic、Slanted(一般指仿斜體)。
連字(Typographic ligature)也被稱爲合字,源於手寫時的連筆,如「fi」的 i 上一點常與 f 的一鉤合併。傳統英文印刷常會使用連字,而 1970 年代照相排版流行以後就不多使用連字了,並且因爲顯示屏的分辨率有限,是否連字差異不大,因此如今不是很流行使用連字。
連字的實現方式有兩種,一是字體的 PostScript 連字功能,這須要排版或顯示軟件支持,另外是使用合字字符,如:
字面率、字面、中宮、重心是常見描述中文字體外觀特色的屬性。字面是相對於字體的外框而言字體實際尺寸的範圍,一樣字號下不一樣字體字面大的實際尺寸會更大。
字面率是字面與外框內尺寸的比值,通常簡體中文字體有 92 % 左右的字面率,日文字體漢字一般字面率要高一些,94 %左右,相對而言,日文字體漢字更追求平均和較大的字面率。
中宮是漢字主要結構的大小,相似於英文字體的 $x$ 高度。中宮大小能夠用來評判字體的鬆緊程度,中宮分橫向和縱向,不過一般看橫向的中宮尺寸就夠了。
重心是字體另外一個主要的外觀屬性,是字體的視覺中心點,通常字體重心是位於中上部分。
漢朝的表明字體。隸書在秦朝就已誕生,不過到漢朝才成爲主流,因此也被稱爲「漢隸」。
隸書筆畫粗細變化小、較平直,外形扁平、工整、莊重。講究「蠶頭燕尾」(起筆凝重,結筆輕疾)、「一波三折」(線條運筆變化)。
經常使用字體:漢儀隸書、華文隸書、蒙納小隸
草書源於漢代初期。
草書源於書寫潦草的隸書,主要分爲章草、今草、行草、狂草。草書有大量字形的簡化、連筆,較難辨認。而且一般有必定傾斜。
經常使用字體:方正大草、方正黃草、葉根友疾風草書、白舟草書、 奔行かな
行書源於東漢時期。
行書發展源於隸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分爲「行楷」和「行草」,「行草」較「行楷」筆畫更加奔放,更近似草書。相比草書,行書只是在隸書的基礎上更加突出筆畫的變化,筆畫間增長了「遊絲」,字形構成基本不變,沒有草書那樣較顯著的簡化、連筆和傾斜,能很容易的辨認。
經常使用字體: 華文行楷、漢儀行楷、DF 行書體、王漢宗中行楷、方正硬筆行書、金梅草行書、方正字跡-呂建德行楷
魏碑體是北魏的表明字體。
魏碑體階與隸書與楷書之間,相比隸書,不像隸書那樣粗扁,相比楷書筆畫粗細變化又更爲明顯。獨特的特徵是撇捺會向兩側伸展,收筆前有明顯粗頓以及擡峯,使整個字形穩重中又略顯飛揚。
不少時候也會把魏碑體當成楷書的一種。
經常使用字體:華文新魏、方正魏碑、漢儀魏碑
魏晉、南北朝時期到唐朝的表明字體。大致可分爲早期的「魏碑」和後期的「唐楷」。
楷書始脫於隸書,沒有隸書那麼粗扁,筆畫帶有明顯毛筆書寫痕跡,「橫」依然明顯的左低右高。
在常見的中文排版中,楷體有相似西文中 Italic(意大利體)的做用,即宋體做爲正文,而楷體做爲強調、引用字體。
經常使用字體:華文楷體、方正新楷體、漢儀全唐詩、方正蘇新詩柳楷、方正宋刻本秀楷
明朝的表明字體,起源於宋朝。
宋體雖稱爲宋體,但在宋朝並不流行,反而在明朝更爲常見。因爲歷史緣由在大陸稱爲宋體,港臺和日本則稱其爲「明朝體」。
宋體始源於宋代的印刷字體,當時以木板做活版印刷,爲順應木的自然紋理,筆畫直橫平豎直、橫細豎粗,起落筆有棱有角(有明顯襯線),字形方正。因此也被稱爲「匠人體」。
因爲宋體橫細豎粗的特徵,很適合豎排,而現代排版一般都是橫排,因此如今經常使用的宋體筆畫橫豎筆畫對比會比傳統宋體略低。
另外因爲 Windows 中自帶的宋體(中易宋體)12~14 pt 大小時顯示的是點陣字體,常有人以宋體代稱爲點陣字,實際 $2$ 者並不要緊。
↑ 中易宋體 12~14 pt 會顯示爲點陣字體
經常使用字體:漢儀書宋、遊明朝體、小塚明朝 Pro、ヒラギノ明朝、リュウミン(Ryumin Pro)、方正新書宋、方正雅宋、方正宋體、方正新報宋、造字工房刻宋、蒙納長宋
能夠表明宋朝的字體。
仿宋體是仿製南宋臨安陳起陳宅書籍鋪出版的書籍的字體,於實際興盛於明朝但被叫作「宋體」的宋體來講更能表明宋朝的字體風格。在日本直接稱其爲「宋朝體」。
仿宋實際是有明顯楷體風格的印刷體,筆畫較直,但不如「宋體」那樣徹底直來直去,「橫」依然帶有楷書的左低右高特徵,筆畫粗細沒有宋體的橫細豎粗,而是較爲平均。
經常使用字體:方正仿宋、文悅古體仿宋、蒙納仿宋
清朝的表明字體應該說是楷書,隨着雕版印刷技術的提高,印刷字體相比宋體有了更多表現筆畫的特徵。清朝字體的一個特徵是中宮廣泛較緊湊,不過和其餘楷體來講沒有決定性差異,因此「清朝體」的稱呼在國內並很少見,反而在日本比較常見。
清朝體有表明性的字體有仿照揚州詩局刊行的《全唐詩》而做的全唐詩字體,還有清朝官刻體,另外還有前些年在平面設計領域用到爛的康熙字典體,不過康熙字典體的流行和清朝體關係不大,主要是由於其掃描古籍錄入的斑駁字跡。
經常使用字體:康熙字典體、漢儀全唐詩、弘道軒清朝體、 欣喜堂清朝官刻體、 DF 古籍木蘭 A
二十世紀中期以來的表明字體。
黑體便是無襯線的中文字體,沒有裝飾用的襯線,簡化筆畫特徵,筆畫粗細差異極小。也被稱爲等線體、哥特體(日本叫法)。最先是日本依據西文無襯線體而做的中文無襯線體,後傳入中國(吳竹體),最先只是做爲粗大的標題字體,因此被稱之爲黑體。
黑體是目前屏幕顯示的首選字體。
經常使用字體:思源黑體(原生 Android 默認字體)、中易黑體、方正蘭亭黑、冬青黑體(早期蘋果電腦的默認中文字體)、方正等線、方正幼線、方正纖黑、漢儀旗黑(華爲手機系統 EMUI 默認字體)、小塚ゴシック、遊ゴシック 、信黑體、微軟正黑體 (蒙納)、微軟雅黑體(方正,Windows 系統默認中文字體)、方正悠黑簡、メイリオ、蘋方(蘋果手機系統 iOS 使用的中文字體)
上面是中文字體的主要劃分方式,有些字體在其基礎上又獨特的風格,自成一體。
綜藝體是黑體的變種,一般用在廣告、標題上。字面極大、追求儘可能將空間充滿。
經常使用字體:創挙蘭、方正綜藝、漢儀綜藝、造字工房力黑、造字工房版黑
圓體也是黑體的變種,最先在秀英舎的『活版見本帳』(1914年)中出現,早期流行的圓體是石井丸ゴシック體(1956)。
圓體的特徵在於筆劃的末端與轉角呈圓弧狀。所以圓體不但具備黑體清晰易讀的優勢,並且也予人較柔和的感受。國內更加常見的幼圓體是圓體的一種,是筆畫更加細的圓體。
經常使用字體:蒙納幼圓、DF丸ゴシック體(華康圓體)、あいこフォント、方正圓體、造字工房悅圓
宋黑體是介於宋體和黑體之間,帶相似宋體的襯線和黑體筆畫特徵的字體,和普通的的粗筆畫宋體的差異是:粗宋體會有明顯的「橫細豎粗」的筆畫粗細對比,而宋黑體沒有。
經常使用字體:方正宋黑、銳字雲字庫宋黑體
圓宋是基於宋體的變體,至關於圓體之於黑體。在日本被稱爲「丸明朝體」。相對於圓體,其有宋體的特徵:筆畫有「橫細豎粗」的粗細對比、帶有襯線。而相對於宋體其襯線圓滑,雖有宋體的筆畫特徵但把棱角都作了圓化,字體結構方正,但細節圓潤,有馬克筆書寫的感受。
經常使用字體:丸明オールド、漢儀潤圓、方正秉楠圓宋
姚體一般認爲是原中華書局聚珍部主任姚竹天於民國時期設計,上海解放日報社高級技工姚志良在二十世紀 50 年代改刻的字體。也有說法是姚體跟姚竹天的關係是誤傳。姚體興盛於中國大陸的 60、70 年代,被用做報紙標題、宣稱標語和招牌的字體。至今仍能在不少城市的車站中見到姚體的站名。
姚體是結合了宋體和黑體特徵的字體,通常歸類爲黑體的變種。其特徵是像宋體同樣的直線筆畫和「橫細豎粗」的粗細對比,但沒有宋體的襯線,但有明顯的喇叭口和筆畫出頭做爲裝飾,最明顯的莫過於豎長的字形和縱向的筆畫走向。
經常使用字體:方正姚體、蒙納小姚
這個金文體並非指中國古代的金文,而是一個在日本流行的字體,實際上相似於篆書體,其特色是垂直延伸的字形,而且字的下半部分看起被拉長,有相似篆書的筆畫曲線。這種字體看起來既有有古典氣息,又有現代、神祕的感受,很是多的用在日本科幻、魔法風格的小說、漫畫、動畫產品產品的標題和海報中。
經常使用字體:華康金文體(DFP金文體)、DFP金文體うめ
## 系統默認字體
微軟的網頁核心(Web core fonts)字體,是微軟在1996年所發起的一個計劃,定義了一套基礎字體集以供網頁顯示之用,這些字體是 Windows 中會預置的字體,並且微軟提供免費的下載。這些字體直接使用在網頁中有很好的通用性。不過這並非 W3C 的標準,因此也不能保證在不一樣系統均可用,具體各類字體在不一樣操做系統中的支持狀況能夠參考這個列表:font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