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命令顯示的第一行信息從左至右依次爲:當前時間、系統已運行的時間、登陸的用戶數、平均負載。數據庫
load average後面的三個數字分別表明:一分鐘內系統的平均負載值,五分鐘內系統的平均負載值,十五分鐘內系統的平均負載值。緩存
重點是看一分鐘內平均負載數值,他表示一分鐘內使用CPU的活動進程數,數值越大說明服務器壓力越大,通常狀況下,這個字不要超過服務器的CPU數量就沒有關係。服務器
第二行開始顯示的是當前登陸的用戶名和登陸地址等信息。ui
/proc/cpuinfo 文件記錄了CPU的詳細信息 spa
uptime命令顯示的內容和w命令顯示的第一行內容同樣3d
w命令只能查看總體負載,不能具體顯示哪裏有壓力,vmstat命令能夠顯示出進程、內存、磁盤等信息。blog
使用命令 vmstat 1 :每隔一秒輸出一次狀態,要按Ctrl+c結束。排序
也能夠在這個後面加一個數字 :vmstat 1 5 表示每隔一秒輸出一次狀態,只輸出五次。進程
vmstat顯示的相關信息內存
procs表示進程的相關信息
r (run):表示運行或等待CPU時間片的進程數
b(block):等待資源的進程數
memory表示內存的相關信息
swpd : 表示切換到交換分區中的內存數量
free:表示當前空閒的內存數量
buff:表示即將寫入磁盤的緩衝大小
cache:表示從磁盤中讀取的緩存大小
swap表示內存的交換狀況
si :表示有交換去寫入內存的數據量
so :表示有內存寫入交換去的數據量
io表示磁盤的使用狀況
bi :表示從塊設備讀取數據的量
bo:表示熊塊設備寫入數據的量
system表示採集間隔內發生的中斷次數
in:表示在某個時間間隔內觀測到的每秒設備的中斷次數
cs:表示每秒產生的上下文切換次數
cpu表示CPU的使用狀態
us :顯示用戶下所花費CPU的時間百分比
sy:顯示系統花費CPU的時間百分比
id:表示CPU處於空閒狀態的時間百分比
wa:表示I/O等待所佔用CPU的時間百分比
st:表示被偷走的CPU所佔百分比
top命令用於動態監控進程所佔的系統資源,每隔3秒變一次,top明林跟上面五行的信息分別爲:系統負載、進程數、CPU使用狀況、內存使用狀況以及交換分區使用狀況。下面是進程使用系統資源的詳細狀況。RES表示進程所佔內存大小,%MEM表示使用內存的百分比,
top -c 顯示詳細的進程信息
top -bn1 靜態顯示全部進程
top狀態下,數字1顯示全部核CPU,大寫M按內存使用排序6,大寫P按CPU使用排序 ,q鍵退出。
系統默認沒有安裝sar命令因此使用前要先安裝它,安裝了後使用sar命令會出現錯誤,這是由於sar尚未生成相應的數據庫文件,通常十分鐘更新一次,生成的數據庫文件會存放在/var/log/sa/目錄下。
sar -n DEV 查看網卡流量
IFACE 表示設備名稱
rxpck/s :表示每秒進入收取的包的數量,若是數值大於4000,有可能服務器被攻擊了。
txpck/s :表示每秒發送出去的包的數量
rxkb/s :每秒收取的數據量,這個數值若是大於5000000,也有多是被攻擊了。
txkb/s :每秒發送的數據量
能夠使用-f選項查看流量歷史
sar -q 查看歷史負載
用nload命令查看網卡流量會更加直觀。
系統沒有默認安裝,安裝nload前要先安裝epel-release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