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NIO原理 圖文分析及代碼實現

 Java NIO原理圖文分析及代碼實現 
前言: 

最近在分析hadoop的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 ,遠程過程調用協議,它是一種經過網絡從遠程計算機程序上請求服務,而不須要了解底層網絡技術的協議。能夠參考:http://baike.baidu.com/view/32726.htm )機制時,發現hadoop的RPC機制的實現主要用到了兩個技術:動態代理(動態代理能夠參考博客:http://weixiaolu.iteye.com/blog/1477774 )和java NIO。爲了可以正確地分析hadoop的RPC源碼,我以爲頗有必要先研究一下java NIO的原理和具體實現。

這篇博客我主要從兩個方向來分析java NIO

目錄:
一.java NIO 和阻塞I/O的區別
     1. 阻塞I/O通訊模型
     2. java NIO原理及通訊模型
二.java NIO服務端和客戶端代碼實現 

具體分析: 

一.java NIO 和阻塞I/O的區別 

1. 阻塞I/O通訊模型 

假如如今你對阻塞I/O已有了必定了解,咱們知道阻塞I/O在調用InputStream.read()方法時是阻塞的,它會一直等到數據到來時(或超時)纔會返回;一樣,在調用ServerSocket.accept()方法時,也會一直阻塞到有客戶端鏈接纔會返回,每一個客戶端鏈接過來後,服務端都會啓動一個線程去處理該客戶端的請求。阻塞I/O的通訊模型示意圖以下:java

 

 

若是你細細分析,必定會發現阻塞I/O存在一些缺點。根據阻塞I/O通訊模型,我總結了它的兩點缺點:
1. 當客戶端多時,會建立大量的處理線程。且每一個線程都要佔用棧空間和一些CPU時間

2. 阻塞可能帶來頻繁的上下文切換,且大部分上下文切換多是無心義的。

在這種狀況下非阻塞式I/O就有了它的應用前景。

2. java NIO原理及通訊模型 

Java NIO是在jdk1.4開始使用的,它既能夠說成「新I/O」,也能夠說成非阻塞式I/O。下面是java NIO的工做原理:

1. 由一個專門的線程來處理全部的 IO 事件,並負責分發。 
2. 事件驅動機制:事件到的時候觸發,而不是同步的去監視事件。 
3. 線程通信:線程之間經過 wait,notify 等方式通信。保證每次上下文切換都是有意義的。減小無謂的線程切換。 

閱讀過一些資料以後,下面貼出我理解的java NIO的工做原理圖:網絡

 

 

(注:每一個線程的處理流程大概都是讀取數據、解碼、計算處理、編碼、發送響應。)

Java NIO的服務端只需啓動一個專門的線程來處理全部的 IO 事件,這種通訊模型是怎麼實現的呢?呵呵,咱們一塊兒來探究它的奧祕吧。java NIO採用了雙向通道(channel)進行數據傳輸,而不是單向的流(stream),在通道上能夠註冊咱們感興趣的事件。一共有如下四種事件:oop

 

事件名 對應值
服務端接收客戶端鏈接事件 SelectionKey.OP_ACCEPT(16)
客戶端鏈接服務端事件 SelectionKey.OP_CONNECT(8)
讀事件 SelectionKey.OP_READ(1)
寫事件 SelectionKey.OP_WRITE(4)

 

   
   
   
   
   

服務端和客戶端各自維護一個管理通道的對象,咱們稱之爲selector,該對象能檢測一個或多個通道 (channel) 上的事件。咱們以服務端爲例,若是服務端的selector上註冊了讀事件,某時刻客戶端給服務端發送了一些數據,阻塞I/O這時會調用read()方法阻塞地讀取數據,而NIO的服務端會在selector中添加一個讀事件。服務端的處理線程會輪詢地訪問selector,若是訪問selector時發現有感興趣的事件到達,則處理這些事件,若是沒有感興趣的事件到達,則處理線程會一直阻塞直到感興趣的事件到達爲止。下面是我理解的java NIO的通訊模型示意圖:編碼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