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何開始編程?(2015.7-2016.10階段性總結)

從開始學習編程到如今,已經將近1年多的時間,個人大學生涯也到研究生第二學年中期了。這5年多的學習經歷也算是坎坎坷坷,一直在摸索,走了不少彎路,嘗試了一些新事物,總算在研究生的時候真正明確了本身的目標。在這裏對我這一階段的探索作一個總結。

迷茫,本科前期
相信不少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大學填志願在懵懂的狀態下就作了選擇,然而現實老是那麼骨感,經歷過才披露出各類問題。讀完半學期才發現個人專業是一個徹底以科研爲導向的專業,通常模式就是在實驗室作各類生物學實驗,大多專一於腫瘤領域(畢竟這是醫學研究的熱點),一路讀到博士,進入高校或者研究所工做。在很長一段時間的專業課學習中,我都很失望,由於我興趣點在於解決實際問題,但醫學打基礎老是無窮無盡的知識點積累。對於作科研也沒有很喜歡,畢竟科研離真正的臨牀應用距離還很遠。總結來講,就是以爲本身作的事情沒有太大的價值。

這時候我就開始思考本身將來的定位了。可是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成效,咱們學校是一個傳統的醫科院校,接觸到的新事物不多,而咱們本碩連讀的專業甚至連選課都沒有,全都按照學校安排的模式一板一眼的進行。這個階段我看了大量的課外書,課餘時間幾乎都貢獻給圖書館了。除了經典的一些文學做品外,初次涉及了時間管理,我的管理,心理學這些領域,這對我影響很大。在後來的生活中,我會有意識的去關注本身思惟的模式,作事的方式,時間的有效利用。常看書,發現好書的習慣一直沿襲了下來,我也在考慮之後把每一階段看的書寫成書評,更多的分享本身的思考。

起色,本科後期
大三後期,咱們開設了生物信息學相關課程。之前我歷來沒有考慮過編程這一領域,可能以爲專業跨度有點大?總之,當時就以爲「玩轉醫學大數據」這個理念特別酷,有嘗試的興趣又畏懼本身學很差。後來隨着我對原來基礎醫學研究的熱情愈來愈薄弱(一想到要一直作實驗就莫名低落),我就下決心試一試轉到生物信息領域。畢竟,既然現狀不如意,嘗試新事物纔會帶來新機遇。這個階段,我對陌生領域仍是持有憂懼的態度:老是懼怕本身作很差,行動起來也切切諾諾的。原本應該更早的去改變本身的人生方向,卻在本身的遲疑不定中耽擱了這麼久。固然如今的我,認爲若是想改變,只要當下行動起來就不會來不及 (這也是最重大的成長之一,再也不害怕未知)

下定決心後,我馬上就去找了前期帶個人導師,說明了狀況,並轉到了生物信息領域的另外一個老師門下。這一下就沒有退路了,敲定了個人碩士研究方向,我要硬着頭皮開始編程啦!沒想到後來我會深深爲編程着迷,在後來的幾年裏,我一直感謝本身這一天的勇敢和果決。

激情,碩士前期
結束了一年的臨牀課程學習後(咱們學制裏要求的流程),正式進入了研究生階段。有點很差意思的說,我後來幾乎就沒再看過醫學書籍了。編程前期的學習是一半掙扎着一半幸福着過來的:在進步的過程當中獲得了極大的知足感和成就感,但前期入門積累的時間裏徹底不會應用也是很痛苦的。

真正編程有了大的提高是在我接手第一個課題以後。總的來講,個人任務就是實現一個網站以及搭建後臺的數據庫。因而我用大概2周的時機瘋狂的看了視頻教程和書,補充了HTML/CSS/JavaScript/PHP/SQL的基礎知識後就立馬動手實踐了,後期基本是須要什麼現學什麼。搭建好網站大概花了3個月。完成的時候簡直成就感爆棚啊!創建數據表要對數據作各類分割,規整等等處理,我用的是python,所以對於文本的處理基本也徹底沒有障礙了,python也晉升爲我最愛的編程語言了。 課題後續對網站實現新功能,優化代碼,提升mysql性能等等事情又持續了好幾個月,到如今已經所有完成了。也許將來還會再來修改網站,誰知道呢?

憧憬,將來展望
雖然以前的編程主要集中在網站搭建和文本處理,但我真正感興趣的是對數據科學的運用。運用編程技能,把數據層層剖析,探索各個分析數據的角度,靈活的剝離數據的維度,最後用使人驚歎的圖表來呈現。雖然如今我對數據科學的認識還比較表淺,但這是我將來幾年會一直努力的目標。我想去看看互聯網大數據的世界。但願有朝一日能如願成爲數據分析師!
下一年學習的三大目標:統計學,數據挖掘算法,可視化。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