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的拐點隱現。固然了,咱們說的不是雲計算廠商份額的增減,或者競爭格局的變化,而是在雲計算下半場抑或雲計算2.0時代,雲原生或許能成爲雲計算行業變革的催化劑。 |
日前,全球雲原生領域最大的峯會之一KubeCon+CloudNativeCon首次登錄中國。近年來,中國是北美以外對Kubernetes熱情最高的地區,業界領先企業悉數到場。華爲雲BU PaaS產品部總經理廖振欽在大會主論壇發表了《進入垂直行業,Kubernetes幫助各產業加速向雲原生遷移》的主題演講,表示容器既須要在技術角度作演進,更要深刻到行業中實踐。安全
雷鋒網獲悉,據Gartner預測,到2020年,全球容器市場將超過20億美金,容器逐步成爲企業數字化轉型標配,Kubernetes則是容器技術的核心。服務器
在容器領域,華爲雲打的也是全棧的招牌,提供基礎設施、交付、運維、容器化架構轉型的全流程服務,不過華爲雲與容器的聯繫不只於此。網絡
雷鋒網瞭解到,華爲很早就接觸並在雲原生領域作貢獻。早在2015年,華爲就加入Kubernetes社區並做爲創始會員之一參與發起成立CNCF基金會;2016年,華爲成爲國內第一家發佈基於Kubernetes的容器服務CCE;2017年華爲成爲第一批成爲全球Kubernetes認證的服務提供商,而且CCE也首批經過了Kubernetes的一致性認證。截止目前,華爲雲在CNCF基金會,全球貢獻3000+ PR,全球排名第三,國內排名第一。咪咕互娛、豬八戒、秒拍等企業都採用了華爲雲的容器服務來加速自身數字化轉型。架構
在Kubernetes領域,華爲前後大顆粒貢獻了集羣聯邦、高級調度策略、IPVS負載均衡,容器存儲快照等項目。本次大會上,華爲雲還宣佈開源基於容器技術的一站式基因測序計算框架KubeGene與基於Kubernetes架構平臺的邊緣計算管理框架KubeEdge。負載均衡
「歷來沒有一種雲技術,像CloudNative同樣,能夠在各個廠家之間的計算、標準化上取得這麼好的一致性」,廖振欽表示,「核心用戶用了咱們的容器技術對原有系統進行改造之後,整個資源利用率提高了50%,每一年節省的Capex和Opex的投入都是很是大的。」框架
CNCF調查報告顯示,58%受訪者已經在生產環境中使用 Kubernetes。Kubernetes從技術生命週期中的early adopter 進入到了 early majority 階段。less
不過Kubernetes並不是是「萬能藥」。架構合理、設計靈活、擴展性強是Kubernetes的優勢,能夠說Kubernetes知足了應用在生產環境中的一些通用需求,提供了平臺即服務(PaaS)的應用交付運維簡易性以及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的靈活性,提高了跨基礎設施移植的方便性,但Kubernetes仍在演進中途。運維
Google軟件工程師Janet Kuo 介紹了Kubernetes的後期發展模式:開放標準(內置 API:在不一樣環境中運行 Kubernetes;一致性:在任何地方運行 Kubernetes 且結果一致;可擴展性(定製 API + Controller;API 策略;基礎設施可擴展;API 可擴展;)。工具
以容器+Kubernetes爲基礎的PaaS平臺已經成爲互聯網公司的標配,並且逐漸進入到傳統行業,不論是大型企業或者初創公司,不約而同地採用了容器化架構。而另外一面,Kubernetes經歷了3年的發展,已進化到一個平臺階段。在知足了社區對於Kubernetes的指望以後,Kubernetes還能有多大的進步空間,這決定了Kubernetes是高開低走,仍是能再上升一個臺階,這個過程當中場景創新都是必不可少。性能
雷鋒網認爲,不能否認的是,企業在應用容器過程當中仍存在必定技術門檻,這也是當下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2016年華爲發佈了基於Kubernetes的雲容器引擎CCE,提供高可靠高性能的企業級容器應用管理服務,支持Kubernetes社區原生應用和工具,簡化雲上自動化容器運行環境搭建,但很多企業還但願有更簡單的方案。
在今年的華爲全聯接大會上,華爲雲更進一步發佈了基於Kubernetes的Serverless Container(無服務器容器)引擎——雲容器實例服務CCI,兼容Kubernetes和Docker的原生接口,用戶再也不須要關注集羣和服務器,經過簡單的三步配置,便可快速建立容器負載。
圍繞Kubernetes的生態構建還處於起步階段,尤爲是深刻到各個細分行業場景時,華爲雲主推的兩個場景分別是基因測序和邊緣計算。如前所述,要推進Kubernetes生態的進一步發展,作強——技術的縱向延伸,作大——場景的橫向拓展,二者都是必須要素。
基因測序是時下很是熱門的領域,行業公司林立而起,但基因測序帶來的大量數據對處理能力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計算密集、資源利用率敏感、波峯波谷業務量差別大、行業工具繁多,流程標準不統一以及環境搭建複雜度高,都是基因測序行業的共同難題。
結合基因測序的具體場景,華爲雲發現,容器技術很是符合基因行業使用,但行業人員學習配置及控制Kubernetes的學習成本太高。在這種狀況下,華爲雲有針對性地發佈了基因容器服務GCS,將Kubernetes作了封裝,讓基因行業能夠迅速部署和使用容器技術。圖靈生物採用華爲雲的雲容器引擎CCE後,就快速彌補了行業短板,成爲行業領軍者。
圖靈生物CTO王超提到,「用容器化的方式進行打包,管理,升級都很是的方便,並且用 Kubernetes進行管理,資源調度和維護都很是簡單,對於環境的擴容有利」。
與此同時,另外一個適用容器技術的場景便是邊緣計算。如今,說邊緣計算是雲計算的下一個風口也不爲過。做爲從雲到端的「最後一千米」,邊緣計算具有下降帶寬使用和網絡延遲,實現更高效的數據處理等優點。然而就目前來看,邊緣場景還有六大痛點:雲、邊通訊受限;高度分散的海量邊緣節點;端側設備多樣化;邊側資源可能受限;邊側安全控制管理;邊側的自治與恢復。
對此,華爲雲推出了智能邊緣平臺IEF (Intelligent EdgeFabric),除了解決上述六大問題外,還結合華爲軟硬件協同的全棧技術實力,以及」雲-邊-端」三位一體的全棧智能服務的優點,提供從芯片、網絡、硬件、邊緣雲服務、AI全棧一體化的智能邊緣產品,幫助客戶輕鬆構建智能邊緣。該方案適用於安平、工業製造、車聯網等領域,經過在雲端進行模型訓練、邊緣側推理預測,從而實現雲端和邊緣的高效協同。
Kubernetes源自希臘語,表明「舵手」和「領航員」的意思,而在現在的雲原生領域,Kubernetes生態在行業引領者的持續創新下或許真能開闢一個大航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