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的下一戰場:從金融普惠到技術普惠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金融科技年年都是烏鎮的熱點,今年依舊,只不過大家討論的內容又往前走了一步。

在「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多向賦能」論壇上,度小滿金融CEO朱光就拋出了一個頗有爭議的論點,「金融科技應該先解決風險問題,再解決效率問題」,這即是一種新論斷,某種程度上也帶有對過去行業發展模式的重塑色彩。

作爲中國金融科技風向標企業,度小滿與AI捆綁最爲緊密,但是AI既可以解決風險問題,也可以提升效率,朱光要把「風險」排到前面,從行業的角度看並不意外——某種程度上,金融科技發展的這幾年,金融普惠一直在推進,但技術普惠這件事纔剛剛開始,而只有技術普惠,才能解決這些年爲了金融普惠而造成的金融創新「熵增」困局。

「熵增」下的「金融普惠」,不是金融科技的初心

「熵」原本是一個物理學概念,用來衡量一個系統的「無序性」,「熵增」即隨着系統的運轉和發展,無序性也在不斷增加。

這個概念用來描述當下金融創新亂象,再合適不過。

一方面,我們固然看到了越來越多原來享受不到金融服務的人羣得到了應有的服務;但另一方面,高額收益掩蓋了大量的風險事實,不論新興互金平臺還是傳統金融機構(例如農商行),危機愈演愈烈。

金融普惠的實現同時伴隨着金融創新的無序性,恰恰就是「熵增」。

而解決熵增的辦法,只有控制風險的金融科技技術——在這個階段,它比提高效率的金融普惠能力更加重要,畢竟,物理學上的熵增結果是宇宙的無序和滅亡,而金融的熵增不加控制最終也必將導致行業的終結。

在任正非的諸多管理哲學中,讓華爲在體系日益龐大的過程中保證管理的有效性,這種被他稱之爲「熵減」的思維,在所有業務快速發展壯大的組織中都十分適用,金融科技,也不得不開始由被動「熵增」進入主動「熵減」階段。

從這個意義上看,朱光拋出爭議觀點,先解決風險問題,再圖創新效率,這本質上其實就是一種「熵減」式的發展思維,不論是否接受,不論是否基於度小滿的AI技術優勢而提出,這都是行業大背景下的一種現實選擇。

用「技術普惠」控制無序性,「全鏈路」是關鍵詞

「金融普惠」的過程中不關注「無序性」的增長,造成了「熵增」現象,金融科技玩家關注風險控制其實就是用技術來打壓躥升的「無序性」現象。

進入這個階段的風險控制,顯然不能像過去那樣單一環節、單一場景進行,只有全鏈路金融科技技術服務,才能從各個方面解決堵死金融普惠過程中的無序性問題。

事實上,雖然我們講「全鏈路」顯得很高深莫測,但其實,金融科技的全鏈路無非就是與傳統金融的幾個類別的風險類型進行一一匹配,它們都是教科書式的標準內容。

金融領域的三大風險,包括信用風險(例如借貸違約)、操作風險(主要包括日常流程控制及漏洞)和市場風險(也稱宏觀風險,外部大環境帶來風險),而金融科技的全鏈路,也必須分別建立對應的風險控制體系。

朱光說要先解決風險問題再解決效率問題,很明顯其對自家度小滿的風控能力頗有信心,而拆解度小滿的金融風控體系,無非也是這樣的全鏈路過程——它是全行業的標準範式,只是看誰做得更好。

首先是信用風險管理,其中控制無序性,又可以分爲獲客、准入、貸中管理、貸後管理等全業務順序流程,以度小滿爲案例參考,例如,在獲客方面,其風控體系可以通過技術識別有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的優質客戶;在貸中管理方面,依靠AI能力的實時和智能,風控體系能實時監測客戶狀態變化,快速調整風險敞口,避免信息滯後帶來的風險;在貸後管理上,風控體系能夠基於風險預測進行差異化的貸後管理,區別不同用戶採取策略。

然後是操作風險管理,說白了就是數字化系統的完善支持來降低金融機構日常操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例如,度小滿近來推動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深入到業務流程重要環節,如信審、客服、催收等,降低合作伙伴操作性風險。

此外還有市場風險,這裏金融科技能做的主要集中在宏觀風險預警方面,像度小滿就爲客戶提供不同的行業、區域監控,並針對金融普惠過程中常常出現的多頭共債風險進行預警。2018年中發生的P2P集中爆雷,度小滿通過早期多頭預警指標就快速偵測到這一異常風險點,並通過百度大數據迅速描繪出人羣畫像特徵,隨即調整風險策略,保證了正常的風險水平。

技術普惠下,「熵減」金融創新迎來屬於自己的時代

P2P是互聯網金融的驕傲,也是長久的痛點,爆速發展帶來的移動互聯網史無前例的規模和營收擴張,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風險問題被掩藏。

一方面互聯網消費金融放貸規模不斷擴大,但另一方面,P2P網貸等渠道停業及問題平臺涉及的累積貸款餘額不斷飆升,大量平臺倒閉或跑路給金融創新留下傷痛。

股份制銀行商業信用卡不良率攀升顯著(從2018年的1.2%到2019年上半年的1.35%),城農商行的資產質量風險持續暴露(不良率從2018上半年的1.36%上升到1.66%,逾期率從2018年上半年的2.42%上升到2.63%),P2P網貸截止到2019年8月涉及停業及問題平臺數累計達到5914家、涉及貸款餘額達到2142.8億……

在根本上,這些都是過去移動互聯網科技浪潮下過分追求效率的結果,往事不可追,種種亂象成了金融創新走向未來的經驗借鑑。

不論如何,傷也好痛也好,路已經走過來了,對過去底子不太好的傳統金融而言,在其基礎上解決增長和效率容易,但解決隨之而來的,在未來解決風險問題卻並不那麼簡單。

可以說,P2P等金融創新領域帶來的血的教訓,讓整個行業在客觀上已經開始把風險提到比效率更重要的位置,那些強調風控能力的平臺機會開始來到。從這個意義上看,朱光的爭議論斷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對行業客觀事實和需要的描述,並非只是一家之言。

以風險管理爲核心,先解決風險,再解決效率問題,而不是一味追求低質量的普惠,將會是未來多數對金融科技有服務需求的企業所需,也成爲所有金融科技平臺的統一業務方向指導。

這並不意味着效率的喪失,從更長遠的角度看,更高質量的效率與更高質量的普惠,將使金融創新真正走入良性循環。

與此同時,所有擁有「技術普惠」能力的金融科技平臺,將比單純擁有「金融普惠」能力的平臺在未來更具有競爭力,金融業在經歷風雨後,渴盼「熵減」時代的來臨。

*此內容爲【科技向令說】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多家創投、科技網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高級評委;

3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誌撰稿人;

5鈦媒體、36kr、虎嗅、人民日報客戶端、澎湃新聞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爲「自媒體」,成爲一個行業。

7現爲「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