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阿里金融雲徐敏:爲普惠金融地提供技術原力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圖丨阿里金融雲總經理 徐敏

回顧十幾年的職業生涯,用徐敏自己的話說:「要麼在金融行業做IT,要麼在IT公司做金融。」這樣的經歷,使徐敏對整個金融行業的科技發展有較爲深刻的認識。


記者 | 郭敏

官網 | www.datayuan.cn

微信公衆號ID | datayuancn


無巧不成書,2017年以來,中國金融界與互聯網界的跨界聯姻事件上演了一出又一出。3月28日, 中國建設銀行與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牽手;6月16日,中國工商銀行與京東聯合;6月20日,中國農業銀行與百度聯姻;6月22日,中國銀行與騰訊攜手。而就在剛剛過去的8月,交通銀行與蘇寧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爲五大行銀企聯姻畫下了圓滿的句點。


從各自的戰略協議來看,五大行與互聯網巨頭們的合作內容雖然各有側重但殊途同歸:都是圍繞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科技進行跨界合作,加速科技與金融業務的全面深度融合。這樣的結合模式對於早前在銀行、現在互聯網公司工作的徐敏來說,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


從「聚寶盆」到金融雲


十多年前,徐敏任職於中國工商銀行總行科技部,當時國內企業的IT系統被國外IT巨頭所「佔據」。「對於早前的金融機構而言,線下業務窗口數量決定交易量,IT能力主要是以窗口、網點爲參考點進行設計的。在這種設計邏輯下,傳統IT技術能得到很好滿足,但維護的費用非常高。」 徐敏說。


雲計算的出現打破了傳統IT技術一統天下的格局。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執行官埃裏克·施密特首次提出了「雲計算」的概念。之後,亞馬遜發現雲計算與之前推出的AWS整套技術架構無比吻合,於是就推出了Amazon雲計算。2009年9月,亞洲東部地區一個龐大的電商集團成立了雲計算事業部,它的名字叫阿里雲。但在那個時候,具備彈性擴展特質的雲計算並不被傳統行業用戶看好,尤其是金融行業。


2013年11月,阿里雲整合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各方面資源推出了金融雲服務,並取了一個頗具阿里風格的名字——聚寶盆。聚寶盆匯聚了阿里的基礎IT能力、PaaS能力以及業務合作能力。具體來講,阿里巴巴基於這些基礎IT能力實現了淘寶、天貓、支付寶、網商銀行等平臺的異地多活;阿里具有全世界最考驗技術極限的「雙十一」場景,而且經歷了淘寶天貓和支付寶兩個場景的打磨, PaaS層能力已經相當成熟了。


2014年6月,徐敏加入阿里巴巴擔任阿里雲金融業務事業部總經理。「2014年的時候,聚寶盆主要應用於兩個方面:一方面用來滿足衆安保險、天弘基金等阿里系公司的IT需求;另一方面用來支撐支付寶合作銀行的快捷支付接口。整體來說,對外的服務合作還比較少,整個行業也還沒有金融雲的概念,但阿里雲有意向把這個能力向整個行業輸出。」徐敏說。後來的一次經歷讓徐敏決定把這個想法變成現實。


2014年年中,徐敏到西南某省的一個縣城做調研,一家做畜牧業飼料的小生產商給徐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這家生產商正在申請銀行貸款:在當地農發行貸款月利率爲6%,農信社貸款月利率爲10.2%。爲何利率會那麼高?徐敏到當地的農信社進行了解,農信社給的答案是「大客戶都被大行抓在手裏,留給我們的都是一些未知風險的小客戶,而且無論我們放多少貸款,都會投入相同的人力成本,所以必須要用更高的利率來覆蓋風險和成本。」


徐敏意識到,這些問題可以通過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來解決。通過雲計算來降低小型金融機構對於基礎IT的投入,通過大數據技術讓其風控變得更加高效、通過互聯網來降低操作成本,如此一來利率自然就能降下來,小微企業就能獲得更加普惠的金融服務。


經過內部討論後,阿里決定通過雲計算把阿里的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更完整地開放出來,「聚寶盆」不只是承擔PaaS的職責,而是要把金融普惠的力量輻射到中小企業、個性化企業和消費者個人等,「聚寶盆」順理成章更名爲「阿里金融雲」。「雖然名字變了,但是通過技術實現普惠金融的初衷不會變。」徐敏表示。徐敏出任阿里金融雲總經理,全權負責阿里金融雲。


金融行業上雲迎來拐點


距離阿里金融雲的推出有將近4年的時間了,這4年的時間裏金融市場的潛力也慢慢被「激發」出來了。根據ICT諮詢機構計世資訊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銀行、基金、保險、券商等傳統的金融機構開始利用雲計算來承載應用和處理高併發業務,2016年,中國金融雲市場整體規模爲43.4億元。市場越來越大,那麼,各個細分領域的上雲情況如何?


雖說金融業正邁入全面雲化的時代,但對於銀行來說安全、監管合規是最大的問題,多數銀行更傾向於使用阿里雲的技術建設專有云。「我們正在和銀行做基於公共雲的方案,請權威機構來評估風險。今天銀行上公共雲還處於醞釀期,假如未來銀行的另一端業務能遷移公共雲,這種混合的模式能夠更好地提升IT運營效率和靈活度,進而降低成本。」徐敏說。


證券行業與銀行業如出一轍,對於新技術的使用尤爲謹慎。徐敏表示:「目前,整個證券行業對雲計算還不是完全認可,但有一些行業痛點可以通過雲的方式來解決。」對於券商來說,80%的負載在於行情查詢,只有20%的負載用於下單和交易,假如把行業查詢的動作放到雲端,通過高峯時段擴容、低谷時段降配可以節省大部分開支。


由於業務的需求,保險行業正在大力擁抱雲計算,爲何會如此?徐敏告訴筆者:「保險行業面對的個人客戶越來越多,數據處理量是以前的百倍甚至千倍,雲計算的彈性拓展能很好的滿足業務的快速發展和更新,所以今天保險機構上雲很積極。截至目前,已經有近70家保險機構把業務系統遷移到了阿里金融雲上。」


在需求和技術的推動下,互聯網金融——一種嶄新的金融模式正在影響我們的生活。徐敏說:「互聯網金融行業天生在雲上,這個行業的技術模式已經發展的相對成熟了。」


徐敏認爲,雖然各個細分領域的上雲情況各不相同,但總體而言向雲上遷移的趨勢是肯定的。不過,銀行業是受監管最爲嚴格的行業,如何在監管合規的前提下推進業務仍然是金融雲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事實上,早在2016年銀監會就牽頭制定了《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白皮書》,該白皮書明確指出,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聯網場景的主要信息系統儘可能遷移至雲計算架構平臺。相信隨着金融科技政策的逐漸明朗,「金融上雲」將蓄勢待發。


推動普惠金融


回顧十幾年的職業生涯,用徐敏自己的話說:「要麼在金融行業做IT,要麼在IT公司做金融。」這樣的經歷,使徐敏對整個金融行業的科技發展有較爲深刻的認識。「在過去十幾年裏,國內金融機構的基礎設施能力明顯提升,這兩年‘互聯網+’正在從消費端向產業端發展,金融機構自身的‘進化’也在加速,在未來各類金融業務、IT能力都應該默認是cloud native、internet native、data native。 」徐敏說。


打鐵還需自身硬,年底之前,阿里金融雲將在國內建設更多數據中心,組建更完整的阿里金融雲集羣。徐敏認爲,阿里金融雲要把自身的基礎工作做足,才能爲金融機構提供更加穩健的基礎設施。除此之外,阿里金融雲也將引入更多金融互聯網轉型所需要的綜合能力,爲金融機構提供更完整的服務。目前,阿里金融雲已服務了中國銀行、民生銀行、銀河證券、陽光保險集團、友邦保險、陸金所、紅嶺創投等超過2500家金融機構。


筆者依稀記得,羅伯特·席勒在其所著《金融與好的社會》一書中指出,身處金融和非金融領域的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使命,那就是相互幫助,從而發現並瞭解經濟體系存在的意義以及其扮演的社會角色。他同時提出,最重要的是對金融體系進行擴大化、民主化和人性化改造,直到未來某一天我們能夠看到各類金融機構在普通民衆生活中更常見。徐敏說,今天阿里將爲中國的金融機構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讓普惠、人性化的金融服務遍及社會各個角落。


0?wx_fmt=gif


敬請期待,數據猿即將於10月25日舉辦的「2017金融科技價值—數據驅動金融商業裂變」高峯論壇!投遞案例、文章、產品,聯繫視頻&文字專訪,請勾搭數據猿~


推薦閱讀:


專訪易寶支付聯合創始人、總裁餘晨:未來的支付存在於無形之中


來源:數據猿


0?wx_fmt=jpeg

0?wx_fmt=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