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碗比一大盤賺的更多
公司附近有個二級的商場,和不少這樣的商場同樣它的底層是大食堂。食堂的鋪面被各個租戶承包,出售各種的小吃,在附近上班的人大多都會在這裏解決午餐問題。
裏面有2個毗鄰的攤位,都是賣快餐的。左邊一家使用傳統的手法,將全部作好的菜和飯以大盆盛裝都擺放在玻璃櫃臺的後面,而後用餐盤按照顧客的須要從大盆裏 盛菜到餐盤上,最多能夠選擇4個菜,飯也能夠按照顧客的須要或多或少,標價以一盤計費,分爲10元和12元;右邊一家店鋪名字叫「時尚小碗」,他把作好的 菜都事先用一個小碗盛好,按照類別擺放在櫃檯上,米飯也是用這樣的小碗盛好擺列,而後顧客能夠指定要哪幾個小碗的菜和幾小碗的米飯來自由組合,若是櫃檯上 的小碗菜快賣完了,他們會馬上從後廚上更多的小碗到櫃檯上填補,標價以一小碗計費,價格從3元到5元不等。
仔細觀察以後會發現:
1)左邊這家店的顧客很稀少,而右邊這家店常常須要排隊
2)實際上兩家原材料和成品都是同樣的,甚至右邊這家的廚師還不如左邊這家(同時叫過2家的外賣)
3)在右側這家吃和左側這家同樣的飯菜,實際上花的錢會更多(2個葷菜10元、2個素菜6元、一小碗米飯1元)
緣由何在呢?
一、一小碗顯得更專業,印象分就比左側這家高了許多,就像一個網站的首頁能夠直接的決定一個忽然闖進來的用戶的去留同樣。
二、一小碗給用戶更多的自主選擇權。
三、一小碗更加準確的把握住用戶的消費心理,用戶須要更加乾淨的的食物(雖然實際上兩家沒有區別,可是至少表現層上強了許多),換句話說他們須要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
四、在標價上,突出的是每一小碗的價格而把總體的價格弱化,誘導用戶消費。(每次我都是點完以後算賬發現,我靠,16塊了….)
可是,一小碗的作法會形成生產成本的提升,畢竟須要刷洗的小碗要比餐盤多了許多,不過與獲得的利潤相比這個成本也是能夠接受的。
那麼,作產品呢?是否也同樣呢?
歡迎關注本站公眾號,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