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與Unix

Linux是一套無償使用和自由傳播的類Unix操做系統,是一個基於POSIX和UNIX的多用戶、多任務、支持多線程和多 CPU的操做系統。它能運行主要的UNIX工具軟件、應用程序和網絡協議。它支持32位和64位 硬件。Linux繼承了Unix以網絡爲核心的設計思想,是一個性能穩定的多用戶網絡操做系統。
Linux操做系統誕生於1991 年的10 月5 日(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佈的時間)。Linux存在着許多不一樣的Linux版本,但它們都使用了 Linux內核。Linux可安裝在各類計算機硬件設備中,好比手機、 平板電腦路由器、視頻遊戲控制檯、臺式計算機、大型機和超級計算機。嚴格來說,Linux這個詞自己只表示Linux內核,但實際上人們已經習慣了用Linux來形容整個基於Linux內核,而且使用GNU 工程各類工具和數據庫的操做系統。
外文名
Linux
類    別
操做系統
發佈時間
1991年的10月5日
發行版本
Debian、RedHat、Slackware等
特    點
免費、可靠、安全、穩定、多平臺

目錄

1簡史git

2文件系統程序員

  文件類型
  文件結構

3主要特性web

4桌面環境shell

5經常使用命令數據庫

 
 

1簡史編輯

Linux 操做系統的誕生

創始人林納斯·託瓦茲安全

、發展和成長過程始終依賴着五個重要支柱: UNIX  操做系統、 MINIX  操做系統、GNU 計劃、POSIX 標準和Internet 網絡。
1981 年 IBM公司推出微型計算機IBM PC。
1991年, GNU計劃已經開發出了許多工具軟件,最受期盼的GNU C編譯器已經出現,GNU的操做系統核心 HURD一直處於實驗階段,沒有任何可用性,實質上也沒能開發出完整的 GNU操做系統,可是GNU奠基了Linux用戶基礎和開發環境。
1991年初,林納斯·託瓦茲開始在一臺386sx兼容微機上學習minix操做系統。1991年4月,林納斯·託瓦茲開始醞釀並着手編制本身的操做系統。
1991 年4 月13 日在comp.os.minix 上發佈說本身已經成功地將bash 移植到了minix 上,並且已經愛不釋手、不能離開這個shell 軟件了。
1991年7月3日,第一個與Linux有關的消息是在comp.os.minix上發佈的(固然此時還不存在Linux這個名稱,當時林納斯·託瓦茲的腦子裏想的多是FREAX,FREAX的英文含義是怪誕的、怪物、異想天開等)。
1991年的10月5日,林納斯·託瓦茲在comp.os.minix 新聞組上發佈消息,正式向外宣佈Linux內核的誕生( Freeminix-likekernel sources for 386-AT)。
1993年,大約有100餘名程序員參與了Linux內核代碼編寫/修改工做,其中核心組由5人組成,此時Linux 0.99的代碼有大約有十萬行,用戶大約有10萬左右。
1994年3月,Linux1.0發佈,代碼量17萬行,當時是按照徹底自由免費的協議發佈,隨後正式採用GPL協議。
1995年1月,Bob Young創辦了RedHat(小紅帽),以GNU/Linux爲核心,集成了400多個源代碼開放的程序模塊,搞出了一種冠以品牌的Linux,即RedHat Linux,稱爲Linux"發行版",在市場上出售。這在經營模式上是一種創舉。
1996年6月,Linux 2.0內核發佈,此內核有大約40萬行代碼,並能夠支持多個處理器。此時的Linux 已經進入了實用階段,全球大約有350萬人使用。
1998年2月,以Eric Raymond爲首的一批年輕的"老牛羚骨幹分子"終於認識到GNU/Linux體系的產業化道路的本質,並不是是什麼自由哲學,而是市場競爭的驅動,創辦了"Open Source Intiative"(開放源代碼促進會)"復興"的大旗,在互聯網世界裏展開了一場歷史性的Linux產業化運動。
2001年1月,Linux 2.4發佈,它進一步地提高了SMP系統的擴展性,同時它也集成了不少用於支持桌面系統的特性:USB,PC卡(PCMCIA)的支持,內置的即插即用,等等功能。
2003年12月,Linux 2.6版內核發佈,相對於2.4版內核2.6在對系統的支持都有很大的變化。
2004年的第1月,SuSE嫁到了Novell,SCO繼續頂着罵名四處強行"化緣 ", Asianux, MandrakeSoft也在五年中首次宣佈季度贏利。3月SGI宣佈成功實現了Linux操做系統支持256個Itanium 2處理器。
操做系統,是美國 AT&T公司於1971年在PDP-11上運行的 操做系統。具備多用戶、多任務的特色,支持多種 處理器架構,最先由 肯·湯普遜(Kenneth Lane Thompson)、 丹尼斯·裏奇(Dennis MacAlistair Ritchie)於1969年在AT&T的 貝爾實驗室開發。
UNIX的商標權由國際開放標準組織(The Open Group)所擁有。

2歷史

UNIX 的誕生
1965年時,貝爾實驗室(Bell Labs)加入一項由 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和 麻省理工學院(MIT)合做的計劃;該計劃要創建一套多使用者、多任務、多層次(multi-user、multi-processor、multi-level)的MULTICS操做系統。直到1969年,因MULTICS計劃的工做進度太慢,該計劃被停了下來。當時,Ken Thompson(後被稱爲UNIX之父)已經有一個稱爲"星際旅行"的程序在GE-635的機器上跑,可是反應很是慢,正巧被他發現了一部被閒置的PDP-7(Digital的主機),Ken Thompson和Dernis Ritchie就將"星際旅行"的程序移植到PDP-7上。而這部PDP-7(如圖1-1所示)就此在整個計算機歷史上留下了芳名。
 
MULTICS實際上是"Mult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ervice"的縮寫,在1970年時,那部PDP-7卻只能支持兩個使用者,當時,Brian Kernighan就開玩笑地稱他們的系統實際上是:"UN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ervice",縮寫爲"UNICS",後來,你們取其諧音,就稱其爲"UNIX"了。1970年可稱爲"UNIX元年"。
流行
1971年,Ken Thompson寫了充分長篇的申請報告,申請到了一臺PDP-11/24的機器。因而Unix初版出來了。在一臺PDP-11/24的機器上完成。這臺電腦只有24KB的物理內存和500K磁盤空間。Unix佔用了12KB的內存,剩下的一半內存能夠支持兩用戶進行Space Travel的遊戲。而著名的fork()系統調用也就是在這時出現的。
到了1973年的時候,Ken Thompson 與Dennis Ritchie感到用匯編語言作移植太過於頭痛,他們想用高級語言來完成第三版,對於當時徹底以彙編語言來開發程序的年代,他們的想法算是至關的瘋狂。一開始他們想嘗試用 Fortran,但是失敗了。後來他們用一個叫 BCPL(Basic Combined Programming Language)的語言開發,他們整合了BCPL造成 B語言,後來Dennis Ritchie以爲B語言仍是不能知足要求,因而就改良了B語言,這就是今天的大名鼎鼎的 C語言。因而,Ken Thompson 與Dennis Ritchie成功地用C語言重寫了Unix的第三版內核。至此,Unix這個操做系統修改、移植至關便利,爲Unix往後的普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Unix和C完美地結合成爲一個統一體,C與Unix很快成爲世界的主導。
Unix的第一篇文章 「 The UNIX Time Sharing System」由Ken Thompson和Dennis Ritchie於1974年7月的 the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發表。這是UNIX與外界的首次接觸。結果引發了學術界的普遍興趣並對其源碼索取,因此,Unix第五版就以「僅用於教育目的」的協議,提供給各大學做爲教學之用,成爲當時操做系統課程中的範例教材。各大學公司開始經過Unix源碼對Unix進行了各類各樣的改進和擴展。因而,Unix開始普遍流行。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