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玉伯是是前端基礎類庫 Arale 的創始人,Arale 基於 SeaJS 和 jQuery。不久前,淘寶玉伯在 Github 的 Arale 討論頁面上拋出了本身對於 Web 先後端研發模式的思考。 css
他首先指出了前端的產品形態: html
前端涉及的產品形態在業界可分爲兩大類:Web Pages 和 Web Apps 。 前端
Web Pages 是瀏覽類的,用戶主要是來看的:之內容展示爲主,輔有少許交互。前端提供基礎類庫,開發工具化、外包化。典型:首頁、營銷活動、頻道等等。 git
Web Apps 則以交互爲主,用戶主要是來用的。可分爲兩種: github
- 體驗類:包含大量交互,同時用戶體驗很重要。好比 GMail, 支付寶收銀臺、淘寶購物車等等。
- 功能類:包含大量交互,以功能爲主,體驗不是第一位的。好比後臺系統、認證流程等。
接下來又指出了目前遇到的問題: web
- Web Apps 的開發,前端投入了大量人力,但前端資源依舊存在潛在的瓶頸(好比新增長一條業務線時,極可能無前端去支持)。現有先後端配合的開發模式,溝通協做成本偏 高,可維護性不夠方便。在現有的研發模式下,前端自身的價值點也很難體現出來(花了大量時間在業務上,但獲得的承認很少)。
- 最核心的問題,依舊是先後端的解耦:如何讓先後端的工做彼此更獨立,如何讓更合適的人作更合適的事,把事情作得更好。
- 對於體驗類,目前業界有不少新興的解決方案:Backbone, Ember, Knockout 等等,包括 YUI 的 App framework 等。這些解決方案,都但願後端專一於提供 REST 接口,其餘的都交給前端來搞定。
- 對於功能類的,目前業界解決方案依舊是比較老的一套,好比 GWT 等,包括 ExtJS 也是但願能讓後端搞定一切。
他還提到了一些現有的解決方式: 編程
要達成第 3 點,前端須要瞭解數據,以及深刻把控住數據以外的業務邏輯,而後利用前端技術,完成開發。 json
要達成第 4 點,後端依舊須要有必定的前端技能,不然容易出性能、可維護性等問題而玩不下去。 後端
玉伯提到他期待的方式: 設計模式
- 讓前端專一於 UI 層面、體驗層面的開發。
- 讓後端專一於數據、業務邏輯的開發。
- 第 1 點和第 2 點最好能並行。能有一種很便捷的方式,
- 將第 1 點和第 2 點的工做無縫銜接起來。
核心是:解耦,讓更合適的人作更合適的事。
pigcan 在評論中指出:
特別贊成關於在 web app 方向作爲前端對於數據須要有很是好的瞭解 !正如「咱們該怎麼作」中說起的 backbone,其 model、以及依託 model 在對數據進行數據 change 監聽的時候,都須要對數據自己須要有很好的瞭解。 而這就會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當 model 數量足夠多,且依賴關係足夠深的時候,如何梳理數據關係以及多人協同開發就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有時候不得不涉及組件與組件的數據共享與通訊,以及 view 層更多細節性的問題 。
玉伯接下來貼出了本身和小凡的討論記錄,結論是:
組件和接口是個好的方向,對公司總體效率提高確定有很大幫助。經歷推廣和培訓以後,詳細能大規模實施的,只是前期阻力可能比較大。
itsoso 根據本身的經驗提出:
後端按照 REST 方式的約定開發接口,前端開發足夠多的組件給後端用,對公司研發效率的提高會有很大幫助;後端也願意組裝各個組件,跟本身的接口結合起來,完成功能的開 發。讓這個流程走通,開始的阻力應該出在後端須要作一些前端積累上,在遇到腳本、樣式錯誤的時候可以完成 debug 的工做,這個過程當中仍然須要前端的幫助,須要前端投入,完成這個積累以後,前端就能夠解放出來了。
semious 的經驗是:
體驗類開發通常能夠分爲幾個方面:
- UI 表現
- 用戶界面交互邏輯
- 數據交互
- 前端業務邏輯
一、對於 UI 表現這個我以爲能夠經過 html 模板框架將 UI 的表現方式交給 html、css 工程師負責
二、對於用戶交互邏輯能夠經過組件的方式,大多數的用戶界面交互邏輯均可以組件加上 data-*配置的方式來完成,對於絕大多數的用戶交互都是相似的,而且可分裝的,對於複雜的交互邏輯,組件能夠開放足夠的 api 結果,以供調用。這部分開發我以爲能夠交給初級前端工程師就能夠輕易實現。
三、對於數據交互這塊我建議使用數據和 html 結構解耦的方式,將數據結構定義和所綁定的 html 結構解耦,html、css 工程師負責指定調用模板的數據源,後端開發人員定義數據格式,二者經過數據解析框架實現,數據的調用源(本地或者遠程)由數據解析框架實現
四、對於前端業務邏輯的開發,我以爲可讓後端開發來參與,由於據我瞭解,對於絕大後端工程師最痛苦的不是 js 編程,而是頁面組件的樣式調整、定位之類。現有的模式,基本實現了表現和邏輯分離,後端開發人員在 js 編程中應該碰不到樣式的調整。不過咱們須要一套框架,已規範後端開發工程師對 js 的編碼方式,以避免形成 js 代碼結構性混亂。
根據你們的討論,玉伯總結出瞭解決問題的初步思路:
- 前端組件化,包括兩部分:
- 基礎組件:通用的 Utilities + Widgets,好比 Cookie, Calendar, TabView 等等
- 業務組件:針對具體的業務,由該業務線的前端,抽取出業務線的通用組件
- 後端接口化,將數據抽象化、模型化,可輸出爲 REST 接口
- 耦合框架化:
- 將後端提供的 REST 接口封裝成 Model 層(或者直接在模板層同步輸出數據,將數據輸出標準化)。
- 將設計師提供的視覺產出轉換成 Template 和 Style 。
- 使用前端組件實現展示層的通用交互。可經過 data-attribute api 或 handlebars helper 在 template 配置完成。
- 非標準化 View 層的開發,包括 Actions 等行爲腳本的開發,含展示層的業務邏輯。
他還點明瞭開發人員在其中的職責:
- 前端組件化由前端開發工程師完成,輸出爲前端通用類庫和業務線的組件庫。
- 後端接口化由後端開發工程師完成,輸出爲數據模型,可同步或 REST 調用。
- 耦合框架化,早期由前端工程師負責,後端工程師參與 Model 和 Action 層的部分開發,等該模式成熟到必定階段時,可交由後端工程師獨立負責,同時前端工程師由具體項目的開發,退回到該業務線的前端技術支撐。
接下來,他還就如何實現「耦合框架化」提出兩種思路:
- 漸進加強派。保持現有的研發模式不變,只調整人員的職責。好比支付寶,如今前端負責模板層的開發,接下來會逐步把模板層交會給後端開發。前端將退回到 UI 組件和樣式開發的工做,後端在這過程當中,要逐步學會使用前端組件,獨立完成開發。
- 引入前端框架。將後端的 VC 層前置到瀏覽器端,引入前端的 MVX. 代碼按照前端框架的方式從新規範和組織,後端須要學會這一套,特別是 M 層和 Biz 行爲層。從協同前端開發,到逐步能徹底勝任,獨立開發。
玉伯所在的團隊選擇使用第一種方式,並指出了流程的變化:
保持現有研發模式不變 --》但調整人員職責,將更多工做交給後端獨立承擔 --》 在這過程當中,甄別出通用問題,沉澱到前端通用類庫或工具規範裏 --》 進一步推動前行直到達成理想狀況
固然這對前端和後端的人員都提出了要求:
這種方式下,前端須要作到:
- 提供簡單易用的前端組件庫,包括特定業務的前端組件庫。後端能夠基於這些組件庫,快速完成頁面的搭建。
- 前端組件庫裏,包括 Alice 等樣式庫,並以相似 Bootstrap 的方式產出,須要比 Bootstrap 更易用。
- 一套前端編碼規範,須要工具化爲 IDE 的插件等,保障後端的基本編碼質量。
- 一套可衡量的有效的最佳實踐,可以讓後端比較容易遵照。以保障後續前端的性能優化和可維護性。
後端開發須要作到:
- 熟悉 JavaScript 語言。
- 瞭解基本的 DOM 和 CSS 知識。
- 無需瞭解兼容性問題。
經過上面的方式,達成後端開發往全能的 Web Developer 的轉變。
sundayu 在評論中指出他們相似的工做以失敗了結:
前端的難點在於通用庫龐大以後的維護和升級(各個業務線都會有本身的版本),主要看功力。
最主要的是後端的問題:
- 清晰的熟悉 js 的特性。
- 讓他們按你的邏輯幹活。
- 調試。
一直祈求後端聽話、愛學、人員穩定。足夠長的時間和耐性來培訓培訓培訓。。。
jayli 認爲 sundayu 說的有道理:
互聯網開發的基本特色是「變化」,若是你的架構無足夠強的「應變」能力,在 web 開發領域難於持久。因此,結構和解耦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而是基礎,關鍵是 JS 超強的靈活性可否在框架中有更極致更放鬆的表現。如今咱們的思路過於糾結各類「約束」,這和快速變化的 web 開發有時是相背的,約束太多,反倒增長執行難度~
iwege 指出:
其實研發模式自己應該是切合人員配置,你的新研發模式是由於前端是瓶頸,因此讓後端的救火。假若一個公司後端爲瓶頸,那前端須要切合到後端去協助。 這種相輔相成纔是真正的理想狀態。除非大家以爲大家公司的後端都很悠閒無聊,想讓他們提升下工做效率,不然我認爲最好的方式仍是招聘。
對於轉變方面,設置一個討論前提,在無資源缺少的狀況下:
對於後端來講,Java 也好,PHP 也好,至少都是同步的,可是你要求後端直接掌握 js 知識(雖然很好掌握)卻其實是兩種思惟方式的轉變了,相反前端一直都在同步異步之間鍛鍊,對內存方面也很計較,轉後端是相對簡單的。所以我我的的見解 是,讓後端知道前端知識,不如讓前端熟悉後端的基本數據調用。
對於接口約定方面,固然是 REST 的最好了,最好的是前端約定好 json 格式,而後讓後端嘗試輸出就行了。前端給測試用框架。無需後端熟悉 js。
semious 繼續提到:
我的認爲,就程序的發展歷程來看,前端是從後端分離出來的,由於前端變得愈來愈複雜,須要專門的人手去處理,本人就是一個例子。因此我的認爲讓後端 的開發人員寫前端代碼不會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如今 JavaScript 通過那麼多年的發展,其編碼規範、設計模式愈來愈有章可循,讓後端開發人員學會 js 語言自己,我的認爲難度不會很高,不事後端和前端有一些比較大的不一樣在於:
若是能在培訓中,重點說明這些不一樣的話,後端人員應該能很快上手。
- 代碼結構的不一樣,從標準的 OO 變成 js 特有 OO 方式,面向對象式編程到面向混合式編程(有對象,有函數)
- 面向請求式編程方式(主要指 web 後端開發人員,不包括純後端業務級的開發人員)變化到面向事件和麪向文檔式的編程方式
- 標記性語言方面的編程特性
- JavaScript 腳本語言的特性
- 運行時環境不一樣,從服務器環境轉向瀏覽器環境的變化等等
隨着 Web 前端開發重要性的不斷增長,先後端開發人員之間如何協調成爲了你們關注的焦點。咱們的讀者,不知道您所瞭解的先後端研發模式有哪些?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