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說】GitCafe 前端工程師們的工做平常

咱們身邊有些人,他們有着本身的故事,本身的生活方式,在本身的工做崗位上奮鬥着,有一些想要與人們分享的事情。html

最近,在北京舉辦了首屆 CSS 開發者大會,在廣州也舉辦了 FEDay 首屆前端開發者年度大會,而近幾年 html5 也如龍捲風般興起,GitCafe 本身的 html 小遊戲——GitBubble 也在去年聖誕給你們帶來了不同的歡樂。前端

​因此今天,讓咱們先來聽聽 GitCafe 三位前端工程師他們的工做平常吧~html5

Kuma: Life is short, be positive.

Hello,我叫 Kuma,性別男,如今 GitCafe 擔任前端工程師,以前寫過一段時間後端,主要是 PHP 和 Python,不過仍是對於前端更感興趣。工做以外喜歡旅遊,入職 GitCafe 前花了 35 天跑了大半個中原。好了,我不是在面試,就介紹到這裏啦(望天……)git


這是我在青島旅遊時帶回來的 GitBeer,同事們喝了之後都直呼過癮 XD。面試

上海辦公室就是個有網絡鏈接世界的世外桃源,廚房後院池塘(有魚)都有,代碼打累了能夠去釣釣魚放鬆一下,真是愜意。下了班還能夠去邊上公園裏跑步鍛鍊,作一個有腹肌的程序猿。segmentfault

工做的話嘛,使用的是 MacBook Pro with Retina,用的軟件這個能夠說一大堆,好囉嗦,就說主要的好了,用過 Sublime Text,不過如今用 Atom 了。

爲何?21 世紀的編輯器吶!默默祈禱:包安裝不要被寡婦王屏蔽。順便推薦給對 JavaScript 感興趣的朋友們一本書 《You Don't Know JS》JS 的祕密真的很多。後端

與 GitCafe 有關的小瞬間

2014 年,在工做中偶然翻到了 2012 年本身給 GitCafe 提的 bug 反饋(那時還在上一家公司),想一想挺奇妙的,大概這就是猿份吧。網絡


大家都獲得 GitCafe 的衛衣了嗎?如今還能夠繼續搶福袋哦,詳情請見歷史消息,哈哈,我不是在打廣告。前端工程師

Ryan:不是在推上,就是在上推

平時同事們都叫我 Ryan,我是 GitCafe 的前端工程師之一,謝謝你們掌聲歡迎(衆人:歡迎你個鬼啊)。編輯器

在魔都最貴的別墅區裏工做,周圍都是動輒上億的豪宅……而後我天天揹着一臺厚重的 MacBook 和一個飯盒擠兩班地鐵,我還能說什麼呢(淚目)。

說到日常寫前端時用到的一些工具或者應用,就是普通的 Stick 啊(什麼?你居然沒據說過 Stick?好吧這個詞我也剛剛腦洞出來,就是 [S]ublime,[T]ext,[i]Term,Google [C]hrome Canary,S[k]etch 的縮寫而已……怎麼樣,Stick 體驗天然是棒!棒!的!呵呵好冷……)

與 GitCafe 有關的小瞬間


去年十二月作 GitBubble 的時候爲了測試遊戲中出現的彩蛋,常常一我的躲在角落裏抽筋同樣搖手機……

GitBubble 上線後身邊 GitCafe 的小夥伴也都神經病同樣的搖着手機,以爲很知足……(我終於找到病友了!)

Jay:效率是爲了更有餘裕的生活

我是 Jay,我來自臺灣基隆,感謝 Iris 幫我把繁體改爲簡體字(Iris:你感謝在線繁簡體轉換器好了~)。來到大陸其實仍是蠻習慣的,主要有一羣棒棒噠 GitCafe 的小夥伴們。


基隆的廟口夜市有不少好吃的東西,好比螃蟹羹!

呵呵。我會告訴你,咱們如今在一個高大上的小區,天天出入都有豪車通過嗎?

我以爲若是隻談前端的話太惋惜了,我想聊得更廣一些。

我認爲軟件只是工具,你只有在具有本身明確的工做流程的時候,你纔可能真正的讓這個工具備助於你,也才知道該在何時去用這個軟件,不然也只是爲了用而用而已。

舉個例子,我最愛的筆記服務——Evernote,沒有之一。

Evernote 我接觸得很早,從 2.x 的時代就接觸了,雖然這個版本的 UI 還沒法直視,但那時候惟一作雲筆記的只有他,因而也將就用了。不事後來倒也越作越好,因而也一直用到如今。

我能夠說徹底使用 Evernote 來管理個人生活,而使用的流程是基於 GTD 和一個 Blog 的⋯⋯嗯,應該能夠說是研究。這個 Blog 是電腦玩物 (http://www.playpcesor.com),順帶一提,博主也是臺灣的基隆人。(驕傲)

這裏引用一句我很喜歡的,博主對於效率的定義:『「效率」對我來講的意義不是什麼事情都要快、都要急、都要立刻完成。真正的效率,是爲了保留餘裕,有了餘裕,咱們就是一塊能夠吸取更多東西的海綿,咱們也會由於不斷吸取而讓人生更飽實。可是若是沒有餘裕,變成一塊磚頭,雖然看似堅硬,卻很容易碎裂。』 -http://www.playpcesor.com/2014/12/2014-10_30.html

個人使用流程很簡單,就四個部分:收集,行動,資料,封存。

收集:西方有一個單詞,「啊哈時刻」(a-ha-moment),這個詞我很喜歡,由於這很恰如其分的說明了,咱們在一個靈感跑進腦中的時候,那種興奮的感受。但這個時刻你卻不能經過任何方法去隨時叫出來,你只能任由它發生,但也不表示咱們不能隨時捕捉這個瞬間,因而我把個人預設筆記本就拿來收集全部腦洞大開的瞬間。

行動:在這裡的筆記都是有關於完成一件事的規劃,那也許你會說,一件事能夠很大也能夠很小啊?你怎麼區分單獨創建一則筆記的界線?個人作法是以一個獨立的交付標的、或一個主題。

舉個例子:今天被市場妹紙 Iris 催這篇稿,我就把這封信轉寄到個人 Evernote,建了這則筆記,由於他是一個須要交付給別人的成果。又或者,我規劃了一個要去德國的旅行,雖然其中可能包含住宿、交通、要探訪的地方,以及各類瑣事,但這全部屬於一個這趟旅行的主題。

資料:全部不帶有明確行動,只是爲了參考的資料統統放在這。多是日記、日常看到的有意思的剪貼、為了行動而去搜集的資料⋯⋯等等。
能夠透過筆記連結 (Copy Note Link),貼到前述行動的筆記中,方便以後快速找到。封存:已經完成的行動筆記,依照本身對生活分類的層面歸類,也方便下次進行相似任務時有個參考依據。

另外關於 Notebook 的分類,Tag 的使用,和 Search 的區別,以及去年纔出來的 Reminder,要定義好這些更是須要本身對本身的工做流程有足夠的瞭解,有興趣不妨能夠去網路上多搜多參考,也推薦到前面提到的電腦玩物 Blog 逛逛。

與 GitCafe 有關的小瞬間


GitCafe 的公司文化很是鼓勵同仁到開源及技術相關場合分享技術,因而我在今年 1 月在中國首屆的 CSS 大會 (CSSConf 2015) 當中擔任演講嘉賓,分享關於 Flexbox 的佈局。嗯,第一次上臺面對那麼多人演講。但不得不說,Flexbox 是 Web 佈局的必然趨勢,有興趣的朋友們也能夠讀我寫的這篇文章:http://segmentfault.com/blog/gitcafe/1190000002490633

後記
當提到新年願望的時候,Kuma 說但願本身在各方面均可以更上一層樓,我愛的人和愛個人人都健康幸福~Ryan 的願望是吃胖,睡飽,無障礙刷推!Jay 表示但願公司今年搞個鐘來敲。

他們會繼續好好奮鬥,爲 GitCafe 的用戶們提供更好的服務~也歡迎各路程序猿 / 媛們加入 GitCafe 的隊伍,與優秀的小夥伴們在優美的環境中一塊兒愉快的打拼奮鬥~

下期【他們說】再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