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叫劉中巍,花名莫源,是阿里雲容器服務團隊的技術專家,13年加入阿里雲,從零開始參與多款雲產品的研發。在1024開發者節之際,來分享下本身的成長故事。 「平凡但不安分」的男孩 我是一個來自北方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是淹沒在人羣中沒法分辨的那種。前端
我叫劉中巍,花名莫源,是阿里雲容器服務團隊的技術專家,13年加入阿里雲,從零開始參與多款雲產品的研發。在1024開發者節之際,來分享下本身的成長故事。算法
「平凡但不安分」的男孩編程
我是一個來自北方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是淹沒在人羣中沒法分辨的那種。學習成績通常,體育項目不擅長,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藝,就連升學老師給的評語都是團結同窗,熱愛勞動。若是非要找出點特別的話,那就是對生活不安分的性格和特立獨行的個性。後端
2010年,懷揣着空空如也的憧憬與茫然來到北京求學,在北航學業如同高中通常繁重,但卻提供了自由的時間管理。和不少從事計算行業的前輩相比,我在大學前對於編程一無所知,更提不到興趣的層面,同窗們都在啃教材的時候,而我卻拿着一些視頻剪輯與特效製做的工具書在研究,固然也經過這些技能賺了不少零用錢,以致於我曾經一度認爲這就是將來我要作的工做。安全
越早的步入社會就會越早發現現實的殘酷,這也讓我意識到了本身並無出衆的藝術天分,工具是用來表達心裏想法的方式,而我卻缺少這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 藝術靈感。在接受這殘酷的事實後,我從新回到計算機的世界中,圖書館、實驗室佔據了我天天大部分的時間。服務器
扛着服務器,跑上了五環網絡
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和幾個同窗在學校的支持下,成立了公司進行大學生創業,主要作的方向是經過圖像識別作腳部的識別,從而提供包括足部尺碼測量,高端鞋類定製,足部健康監測等服務。做爲團隊中的技術負責人,從前端到後臺,從數據到算法,都要硬着頭皮去頂上。還記得一次給客戶交付產品,因爲北京五環大堵車,我和一個同窗扛着服務器和硬件設備在五環的應急車道上跑了2千米,而這也成爲了同窗聚會上每次必談的談資。後來和電視劇的劇情同樣,咱們融了資,再後來咱們垮了臺……。架構
心灰意冷的時候,我拿到了微軟編程之美中國賽區的第二名,拿到了微軟的實習offer,在微軟的日子裏,我接觸到了雲計算而且被深深的吸引。在一次技術沙龍中,我遇到了當時在阿里數據平臺的樸靈,他向我介紹的阿里數據平臺和阿里雲的一些工做讓我熱血沸騰。幾個月後,我來到了阿里雲,開始了新的故事。前後端分離
在平淡中積累,在變化中蛻變微服務
剛來到阿里雲的時候,個人崗位是前端開發工程師,負責的業務主要是萬網的郵箱與虛擬的前臺頁面展示以及一些活動頁面的製做。雖然說工做中的內容和我想作的事情徹底是兩回事,可是在工做之餘會在內網中搜索前輩們的分享,本身研究感興趣的方向,不斷的積累。
2013年9月,第一次參加了雲棲大會,在此次雲棲大會上,阿里雲發佈了飛天5K,而我也終於知道在我工位旁邊的那個屋子中封閉了幾個月的哥們是幹嗎的。2014年3月,第一次參加了阿里雲的年會,在年會上,王堅博士回顧了5K項目的點點滴滴,那一年阿里雲承擔了太多的質疑與壓力,說到動情處臺上臺下的眼睛都泛起了點點淚光,那是一種壓力卸下時的宣泄與釋放,而坐在臺下我也被深深地感染,可惜沒能直接參與其中。
在阿里雲的工做是充滿挑戰與變化的,隨着前端工業工程化的趨勢發展,咱們團隊主導了阿里雲控制檯先後端分離的架構改造,阿里雲要把控制檯架構在open API之上,全部的功能要本身先吃狗糧,再提供給開發者。咱們抽象了公共組件,構建了統一的權限模板加載模型,統一了交互體驗。再後來咱們接手了控制檯的後端代碼,削薄業務層的邏輯,將邏輯下層到open API,爲開發者提供更多的可編程能力。
2015年,團隊決定研發一款面向公共雲的容器產品。還記得彼時在那間小小會議室,咱們封閉了2個多月的時間。12月25日,容器服務正式對外公測。團隊中每一個人都頗有幹勁,充滿了能量。曾經有那麼一刻,讓我有一種感受,彷彿旁邊的同事就是當年一塊兒創業的兄弟們,由於他們的眼裏是有光的,那是一種踏實的力量,相信本身作的產品會改變世界。
轉眼到了2017年,我設計和架構了第一款本身的產品,除了對技術產生價值帶來的幸福感,還有30斤的肥肉。
不少時候,咱們沒法預知將來可能遇到什麼,能作只是在平時的工做與生活中不斷積累;而後在變化來臨的時候,抓住機會,釋放本身積蓄的能量,實現蛻變。
驀然回首,難忘初心還是少年
如今,我在阿里雲容器服務團隊主要負責監控、彈性伸縮、DevOps等相關領域的研發與解決方案的制定等等。
從2013年開始接觸雲計算與容器到如今,能夠說是基本見證了容器與雲原生架構的萌芽、生長到繁榮的每個階段。容器技術也在質疑、觀望中被愈來愈多的公司與開發者承認,成爲了新時代雲原生架構的發動機。阿里雲容器服務也從早期的Swarm集羣逐漸演變到Swarm Mode到如今的Kubernetes,提供了高性能可伸縮的容器化應用的生命週期管理服務,提供多種應用發佈方式和持續交付能力並支持微服務架構。簡化了容器管理集羣的搭建工做,整合了阿里雲虛擬化、存儲、網絡和安全能力,打造雲端最佳容器運行環境。
回顧這五年時光,從前端變成了全棧,長了肥肉,更從男孩升級爲丈夫;可是不變的,惟此心而已,那就是對技術的單純與好奇。
還記得當年那個扛着服務器上五環的男孩嗎?
今天他仍還會奔跑,不過是在雲計算的賽道上,爲了沒法計算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