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學習新語法的技巧:
用Xcode8打開本身的Swift2.3的項目,選擇Edit->Convert->To Current Swift Syntax… 讓Xcode幫咱們把Swift2.3的代碼轉換爲Swift3.0。php
彈出語言版本選擇界面,選擇Covert to Swift3,Next:swift
進入選擇模塊界面:框架
建議只選擇本身建立的模塊,第三方框架的模塊最好不要使用Xcode來轉換,等待第三方做者更新。async
進入轉換界面:ide
不要着急Save,在這個界面中詳細的列出了各個語法具體變化,咱們能夠利用這個界面來快速學習本身項目中遇到語法變化。函數
好了,下面給你們分享一下個人遇到的語法變化。oop
將經常使用的標準顏色寫成了只讀屬性,再也不是方法,調用方法改變。學習
這兩個類型都是Swift中很早就出現的類型,可是咱們常用AnyObject,不多使用Any。
AnyObject相似於OC中的id類型,表示任意的class的實例對象,可是在Swift中,例如咱們常見的String和Array都變爲結構體了,並且在Swift3.0中,更多的類型或者枚舉被寫爲結構體了,AnyObject的適用範圍變相被削弱了,因此在Swift3.0的API中曾經許多AnyOjbect的類型被替換爲Any了。
固然,這對於咱們使用這些API沒有影響,可是在咱們本身定義方法時,若是須要用到AnyObject,就須要認真考慮一下該用AnyObject仍是Any了。ui
在OC中,官方建議咱們將BOOL屬性的getter方法命名爲isXXX,Swift中因爲只是將原有OCUIKit框架進行Swift轉換,因此這個規則在以前是Swift中並無體現。在Swift3.0中,這個規則被再次應用,全部的BOOL類型都從新命名爲isXXX,因此之後咱們的自定義類中BOOL屬性的命名也應體現這個規則。spa
包括:UserDefaults、URL、NotificationCenter、Bundle、Timer、Thread、RunLoop
經常使用的結構體有:CGSize、CGPoint和CGRect。
Swift2.3中,使用構造方法和make函數均可以建立;
// Make函數建立 let _ = CGSizeMake(10, 20) // 構造方法建立 let _ = CGSize(width: 10, height: 20)
// Make函數建立 let _ = CGSizeMake(10, 20) // 構造方法建立 let _ = CGSize(width: 10, height: 20)
Swift3.0中,廢棄make函數,只能使用構造方法建立。
// 只能使用構造方法建立 let _ = CGSize(width: 10, height: 20)
// 只能使用構造方法建立 let _ = CGSize(width: 10, height: 20)
在以前的Swift版本中,蘋果引入了String、Array和Dictionary這三個結構體來代替OC中的NSString、NSArray和NSDictionary這三個類,固然這三個OC類依然可使用。可是在平時的開發使用中,Swift的這三個結構體使用起來更方便,大部分狀況下效率更高。
在Swift3.0中,蘋果又推出瞭如下新的結構體,原有OC類依然可使用。而且能夠相互轉化。
Swift 3.0 中NSNotification和Notification建立時,通知的name參數類型都變爲「Notification.Name」類型,該類型建立比較複雜。
// Swift3.0中的通知 let _ = NSNotification(name: NSNotification.Name(rawValue: "name"), object: nil) let _ = Notification(name: NSNotification.Name(rawValue: "name"))
獲取文件路徑統一交給FileManager來管理
Swift3.0中GCD寫起來更簡潔了。
// Swift2.3
dispatch_after(dispatch_time(DISPATCH_TIME_NOW, 2), dispatch_get_main_queue(), {
loadData()
})
// Swift3.0
DispatchQueue.main.asyncAfter(deadline: .now() + .seconds(2), execute: {
loadData()
})
延遲執行的代碼轉換的不夠好。應該這樣寫:
// 延遲執行代碼 DispatchQueue.main.asyncAfter(deadline: DispatchTime.now() + 5) { print("2324") }
// 延遲執行代碼 DispatchQueue.main.asyncAfter(deadline: DispatchTime.now() + 5) { print("2324") }
fileprivate: 文件內私有屬性和方法,僅在當前文件中能夠訪問,包括同一個文件中不一樣的類。
/// 如下全部的類都在同一個文件中 class Test: NSObject { // 只能在當前大括號內訪問 private var value: Int = 0 // 只能在當前文件內訪問 fileprivate var value1: Int = 0 // 只能在當前大括號內訪問 private func privatePractise() { value = 1 value1 = 1 fileprivatePractise() fileprivatePractise1() print("privatePractise方法被調用了") } // 只能在當前文件內訪問 fileprivate func fileprivatePractise() { privatePractise() fileprivatePractise() fileprivatePractise1() print("fileprivatePractise方法被調用了") } } extension Test { // 只能在當前大括號內訪問 private func privatePractise1() { value1 = 1 fileprivatePractise() fileprivatePractise1() print("privatePractise方法被調用了") } // 只能在當前文件內訪問 fileprivate func fileprivatePractise1() { privatePractise1() fileprivatePractise() print("fileprivatePractise方法被調用了") } } class Test2: NSObject { func test() { let t = Test() t.value1 = 0 t.fileprivatePractise() t.fileprivatePractise1() } }
繼承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尤爲對於一個framework或者module的設計者而言。在自身的module內,類或者屬性對於做者而言是清晰的,可否被繼承或者override都是可控的。可是對於使用它的人,做者有時會但願傳達出這個類或者屬性不該該被繼承或者修改。這個對應的就是 final。
final的問題在於在標記以後,在任何地方都不能override。而對於lib的設計者而言,但願獲得的是在module內能夠被override,在被import到其餘地方後其餘用戶使用的時候不能被override。
這就是 open產生的初衷。經過open和public標記區別一個元素在其餘module中是隻能被訪問仍是能夠被override。
/// ModuleA: import UIKit /// 這個類在ModuleA的範圍外是不能被繼承的,只能被訪問 public class NonSubclassableParentClass: NSObject { // 這個方法在ModuleA的範圍外只能被訪問,不能被override public func test() { print("test") } //這是錯誤的寫法,由於class已經不能被集成,因此她的方法的訪問權限不能大於類的訪問權限 open func bar() { print("bar") } // 這個方法在任何地方都只能被訪問,不能被override public final func baz() { print("baz") } } /// 在ModuleA的範圍外能夠被繼承 open class SubclassableParentClass: NSObject { // 這個屬性在ModuleA的範圍外只能被訪問,不能被override public var size: Int = 0 // 這個方法在ModuleA的範圍外只能被訪問,不能被override public func foo() { print("foo") } // 這個方法在任何地方均可以被override open func baz() { print("baz") } // 這個方法在任何地方都只能被訪問,不能被override public final func bar() { print("bar") } } /// 這個類在任何地方都不能被繼承 public final class FinalClass { }
Swfit3.0中,訪問控制權限由高到低依次爲:open、public、internal(默認)、fileprivate,private。
Swift3.0中對where關鍵字的使用場景進行了一些調整,在Swift2.3中,咱們常這樣寫:
// Swift2.3 var value: Int? var num: Int? if let v = value, n = num where v > n { print("value > num") } value = 1 num = 2 guard let v = value, n = num where v > n else { print("value < num") return }
在Swift3.0中,應該這樣實現:
// Swift3.0 var value: Int? var num: Int? if let v = value, let n = num, v > n { print("value > num") } value = 1 num = 2 guard let v = value, let n = num, v > n else { print("value < num") return }
在Swift2.3中,官方使用的枚舉值首字母使用大寫,在Swift3.0中,統一將官方使用的枚舉值首字母改成了小寫。雖然自定義的枚舉中枚舉值首字母依然可使用大寫,可是爲了和官方風格保持一致,建議枚舉值首字母使用小寫。
/// 這種寫法是正確的(與官方風格一致,推薦使用) enum Direction: String { case east = "east" case south = "south" case west = "west" case north = "north" } /// 這種寫法也是正確的(與官方風格不一致,不推薦使用) enum Sex: Int { case Man = 0 case Woman = 1 case Other = 2 }
/// 這種寫法是正確的(與官方風格一致,推薦使用) enum Direction: String { case east = "east" case south = "south" case west = "west" case north = "north" } /// 這種寫法也是正確的(與官方風格不一致,不推薦使用) enum Sex: Int { case Man = 0 case Woman = 1 case Other = 2 }
在Swift的方法命名規則中,參數有兩個名稱,一個內部名,一個外部名。當參數有外部名時,方法調用時只顯示外部名,若無外部名,則默認外部名和內部名相同。
在Swift2.3中,第一個參數若沒有外部名,則調用時候常省略。對於經常使用的UIKit和Foundation框架來講,Swift2.3中的方法名稱依然是OC語言的風格。
在Swift3.0中,第一個參數若沒有外部名,則調用時顯示內部名,不省略。同時將經常使用的UIKit和Foundation框架的方法名進行了Swift風格化,使方法調用時更簡潔清晰。
兩種風格方法調用對比:
建議之後自定義方法時,風格儘可能和Swift3.0保持一致。
在Swift3.0 編譯器環境下兩種風格對比:
在Swift2.2中,當咱們爲一個按鈕添加點擊事件時經常這樣寫:
在Swift2.2更新到Swift2.3後能夠看到警告告訴咱們這是一個OC風格的寫法,建議改成Swift風格的寫法。
在Swift3.0中兩種寫法依然均可以使用,可是建議統一寫爲Swift風格的,由於你不知道何時OC風格的就不被容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