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入侵地球的總是火星人,是別的星球不夠努力嗎?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過,在我們的小說、電影甚至音樂等流行文化中,提到外星人的具體形象,最常見的往往是「火星人」。那麼金星人、木星人、水星人等爲什麼偏偏就不受地球人待見呢?

這其中不僅關係到火星距離地球較近,在夜空中又常呈十分特殊的明亮火紅色。更因爲一個多世紀以來天文學家們對火星的觀測探索過程中,鬧出過數起影響全球的烏龍事件。

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還曾因一出「火星人進攻地球」的逼真廣播劇引起大恐慌。據載有上百萬人信以爲真,有人舉家逃離城市,更有甚者在恐慌中自殺。

「火星人」已成爲流行文化中最常見的外星梗

從古至今,火星都是中外仰望星空者特別感興趣的觀測對象。

在古代中國,因爲它火紅色的外表,及其時東時西折返不定的運行軌跡,被星象學家稱爲「熒惑」。在西方,巴比倫人稱之爲「死神之星」(Nergal),古希臘人以之爲戰神阿瑞斯(Ares)的化身,而古羅馬人則稱其爲「瑪爾斯」(Mars,古羅馬戰神)。

似乎不管在哪裏,火星都與死亡、戰爭及災禍聯繫在一起。直到18世紀,隨着天文學的發展,火星才迎來了它的「翻身正名」機會。

利用現代天文學計算手段,研究者發現漢代《三統曆》中觀測到的火星運行數據已頗爲準確 

圖源:參考資料1

文藝復興期間,哥白尼提出日心說,這一理論有力地促進了從星相學到現代天文學的轉變。緊隨其後的伽利略首次利用望遠鏡觀察天體,發現月球表面佈滿凹凸不平的山丘——星星在人類眼中首次有了更具體的形象,而不是如古代一般作爲災禍或福瑞的象徵。

17到18世紀是天文學迅速興起的一段時期,各種星體和天文現象不斷被發現,研究者們靠筆紙記錄下各種自己觀測到的神奇畫面與現象。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大量對於火星的觀測與研究。

伽利略對月球坑窪表面的素描圖

18世紀以來,天文學家漸漸發現越來越多火星與地球的相似之處。

18世紀末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Friedrich Wilhelm Herschel)算出火星與地球的週日運動幾乎相同,並且兩者的黃道傾角度數也非常接近——這意味着火星上同樣有四季更迭。

他還算出地日距離和火日距離相比太陽系中其他行星與太陽的距離而言,是最接近的——這意味着火星上的溫度環境與地球最接近。而且他還進一步觀察到火星南北極處隨着季節的明暗變化,赫歇爾覺得這就跟地球極地冰凍隨着季節變化消融或者凝固是一樣的。

結合上面的種種研究結果,他提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說法:「火星居民的生活環境應該在很多方面都和我們相似。」——這可能是最早的「火星人」傳說起源。

1896年的石版畫中對於威廉·赫歇爾和他同爲天文學家的妹妹卡洛琳拋光望遠鏡片的工作場景的刻畫

18世紀還有很多其他的天文學家也對火星進行了細緻的觀測並總結出自己的報告。

譬如施羅特(Johann H.Schroter)認爲火星兩極的明暗變化是大氣厚薄程度變化引起的;彼爾(Wilhelm W.Beer)和梅德勒(Johann H.von Madler)觀測並記錄到了火星北極冰蓋隨其星球夏季到來而縮小,冬季到來而增大的規律;弗拉馬利溫翁(Nicolas Camille Flammarion)觀測到火星表面時而呈紅色,時而呈枯黃色的變化,並提出了這是其星球表面覆蓋的植被的觀點……

不過由於當時望遠鏡工藝水平有限,觀測到的火星是十分模糊的。所以對於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沒有人敢下定論。

人類在各時期不同的火星觀測圖 

進入19世紀,天文觀測邁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如果說之前是模糊的360p圖像,那麼19世紀則達到了480p的清晰水準。天文學家對稍遠的天體也開始能觀測到一些不甚清晰的細節了。

1877年,意大利天文學家夏帕雷利(Giovanni Virginio Schiaparelli)繪製出了一幅標註清晰的火星表面圖。他所用的望遠鏡是當時十分頂尖的8.6英寸梅爾茲折射望遠鏡,所畫的是他在米蘭布雷拉天文臺火星大沖期間觀測到的圖像。

1877年夏帕雷利繪製的火星地圖 上面有他爲自己觀測到的疑似「山川湖海」命名的標註

且不說夏帕雷利的繪製圖水平如何,他的觀測手段確實顯示出較強的專業性:採用先進的望遠鏡、找到專業的天文臺,更關鍵的是選擇了一個十分合適的觀測時機——火星大沖期間。

「火星衝日」是一個天文現象,指的是火星、地球與太陽排成一線的時候。此時地球位於太陽與火星中間,火星被太陽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因此是最明亮且易於觀察的。這種情況大約每兩年多(779天)出現一次。

而「火星大沖」的條件更爲苛刻。它必須是在火星衝日的基礎上,再加上火星運轉到最近日點的時刻。這時的火星最大最亮,沒有比這更合適的觀測機會了。這種機會,大約每15-17年纔會出現一次。

2016年的火星衝日和2018年的火星大沖 (下一次火星大沖要等到2035年9月)

如此內行的夏帕雷利一戰成名,他繪製的火星圖聲名遠揚。

他的繪製圖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那些縱橫交錯宛如運河的結構。夏帕雷利將其稱之爲「Canali」,這在意大利語中是「海峽」、「溝渠」的意思。作爲一個嚴謹的天文學家,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描繪的不能被肯定爲「人造物」。

然而陰錯陽差的,他的繪製圖被翻譯成英文時,這些溝渠被譯成了「Canal」——人工的「運河」的意思。於是科學家觀測到「火星運河」這一說法,就開始了其傳遍全球的征程。

1867年美國天文學家Richard A. Proctor也繪製過類似的圖像

隨後很長一段時間裏,天文學家們都在試圖證明或者證僞「火星運河」的存在。兩派學者各執一詞,誰也沒辦法拿出確鑿的證據說服對方。

1894年,又一次難得的火星大沖觀測機會來臨。從事後的全球反應來看,這次確實是「火星運河存在派」大勝的一次交鋒。在對這次火星大沖的觀測及研究中,一位名爲洛威爾(Percival Lawrence Lowell)的「天文學家」橫空出世,獲得了全球矚目的話語權。

對於這位美國商人出身的作家,當時的很多科學家似乎更願意稱之爲「天文愛好者」。財力雄厚的他看過夏帕雷利的繪圖(翻譯版)之後,在1894年初就選好地址建造好裝備精良的私人天文臺,並與助手進行了長達一年的火星觀測與繪圖。

洛威爾(Percival Lawrence Lowell)工作照

1895年,他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一本名爲《Mars》(火星)的專著。書裏不僅比夏帕雷利多繪製出了116條運河,更有他對於火星上的整體環境、氣候、水、運河、綠洲等等細節的描述和分析。

可想而知,這本書一出,全球熱賣。儘管未能受到科學界的廣泛認可,洛威爾還是成爲了當時世界上最知名的重要火星研究者之一。在他的推動下,「火星運河」論也成爲了19世紀末乃至於20世紀初天文學界最熱門的話題。

洛威爾繪製的火星運河(局部)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關於「火星運河」、「火星閃光信號」、乃至於「聯絡火星人」的話題成爲天文愛好者的關注點。

很多科學家只要有一些新發現,就被媒體報道到了跟「發現火星人蹤跡」相關的方向上。譬如1894年天文學家雅韋爾(S. Javelle)在尼斯天文臺觀測到的火星表面似乎有凸起現象,就被英國《自然》(Nature)雜誌報道爲《火星表面出現奇怪亮光》。

這一期間觀測到的很多火星地表變化,都被報道爲「火星人向地球發送信號」。儘管每次都有科學家出來闢謠,但大衆顯然更願意接受雜誌與報社那些充滿**色彩的偏差報道故事。

類似於「火星上拍到人臉」之類的報道後來也層出不窮

火星人這麼有吸引力又有極大創作空間的一個形象,流行文化當然不會錯過。

於是與科學界「同步」的還有文藝作品創作。小說、廣播、音樂、到後來的電影也都出現了大量外星人形象。而這其中最離奇的,要數現在已經被列入新聞學傳播研究的一個經典案例。

David Bowie的「火星人」音樂形象,也是曾經的搖滾經典

1938年10月30日晚上,哥倫比亞廣播系統推出了他們全新的廣播劇:根據威爾斯(HG Wells)小說《世界大戰》改編的火星人入侵地球故事。這個廣播節目爲了追求逼真的效果,進行了一項「騷操作」。

一開始它先以新聞播報的形式講了在火星發現的一系列爆炸事件,又穿插了不相關的報道。然後突然出現「突發事件報道」:新澤西一個農場上出現不明掉落物。接着就演繹了一段極其逼真的「火星人突襲現場報道」,現場驚恐的記者、被火星人殺死的警察慘叫聲、還有各地相繼淪陷的報道……

由於很多觀衆沒有聽到一開始或者最後關於「這是一出廣播劇」的提醒,導致很多人陷入恐慌。儘管最終受影響的人數仍有爭議,但根據普林斯頓大學的調查,可能有高達170萬人信以爲真,有上百萬人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逃難」行動。

隔日報紙的報道 「收音機裏的聽衆驚慌失措,把戰爭劇當成了事實」

而這種種關於火星人的美好或者可怕想象,都在1964年美國的「水手四號」(Mariner 4)太空船掠過火星時傳回的充滿隕石坑的荒蕪照片中化爲烏有。

水手4號傳回的火星表面圖像 瞬間擊碎了幾個世紀以來的種種幻想

但關於「火星運河」、「火星信號」還有「火星人」的幻想歷史已經凝成無數經典的作品,留在我們的記憶之中。

或許所謂科技進步,就是通過不斷的努力探索讓先輩們曾經最先進的研究成果變成我們新一代人的常識,或者茶餘飯後的談資吧。

楊帆. 孫小淳. 觀測、理論與推算——從《三統曆》到《皇極曆》的火星運動研究. 中國科技史雜誌.第38卷 2017年第一期

穆蘊秋. 江曉原. 19世紀末被視爲火星信號的天文觀測:爭論及其影響. 自然科學史研究. 第31卷 2012年第二期

金嘉琪 珀西瓦爾·洛威爾《火星》研究. 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5月

Peter Jensen Brown. The Worlds' First Martians - and First Martian Invasion. Early Sports and Pop Culture History Blog.  2014.3.10

Wikipedia: Mars; Astronomy; Martian; The War of the Worlds(1938 radio drama)

RECOMMEND

網易智能有12個不同垂直領域社羣等你來

添加智能菌微信:kaiwu_club

掃碼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