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trochiluses/article/details/21229283前端
IDE是並口硬盤,(5400-7200轉);
SATA是串口硬盤,(7200轉); SCSI是服務器硬盤,(60、80針,10000轉)。
硬盤的傳輸速率:做爲電腦中最重要的數據存儲設備和數據交換媒介,硬盤傳輸速率的快慢直接影響了系統的運行速度。不一樣類型的硬盤,其傳輸速率每每差異很大。如今主流硬盤主要有三種:按照不一樣的接口能夠分爲並口ATA硬盤(即IDE硬盤)、SCSI硬盤和Serial ATA硬盤。
小知識:1.硬盤的內部數據傳輸率
內部數據傳輸率是磁頭到硬盤的高速緩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速度,這能夠說是影響硬盤總體性能的關鍵,通常取決於硬盤的盤片轉速和盤片數據線密度。在這項指標中經常使用MB/s或Mbps爲單位,這是兆位/秒的意思,若是須要轉換成MB/s(兆字節/秒),就必須將Mbps數據除以8。例若有的硬盤給出最大內部數據傳輸率爲240Mbps,但若是按MB/s計算就只有30MB/s。由此能夠看出目前硬盤做爲電腦的瓶頸,其病根還在於硬盤的內部數據傳輸率上。
2.硬盤的外部數據傳輸率
指從硬盤緩衝區讀取數據的速率。它與硬盤的接口類型是直接掛鉤的,所以在廣告或硬盤特性表中常以數據接口速率代替,單位爲MB/s如咱們日常所說的ATA100/133硬盤。
光驅的傳輸速率:一般光驅傳輸速率的高低取決於光驅的倍速,如16X DVD、52X的CD-ROM,通常狀況下光驅的倍速越高,數據傳輸也就越快。那麼「倍速」是個什麼概念呢?原來很早之前CD-ROM的傳輸速率很低,每秒只能傳送150KB字節,即最初光驅的速率爲150KB/s,這就是1X(單倍速)的CD-ROM光驅。後來隨着CD-ROM光驅技術的突飛猛進,其速率愈來愈快,爲了區分不一樣速率的光驅,因而把最初的150KB/s做爲基準進行衡量獲得相應的倍速值。如50X的CD-ROM就是指其傳輸的速度是1X光驅的50倍即其速率爲50×150KB/s=7500KB/s。而如今流行的DVD-ROM的速率算法也基本相同,只不過DVD-ROM的單倍速率要比CD-ROM高得多,一倍速的DVD-ROM速率理論上能夠達到1358KB/s,由此咱們能夠算出如今流行的16倍速DVD-ROM的速度應該是1358KB/s×16=21728KB/s。
一、SCSI(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英語: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簡寫:SCSI))算法
SCSI接口不是專爲硬盤設計的,實際上它是一種總線型的接口,獨立於系統總線工做。SCSI接口的硬盤以高穩定性、低CPU佔有率而被普遍應用於服務器和專業工做站中,它的傳輸速率最高可達320MB/s。固然,對於硬盤的總體性能而言,除了硬盤的傳輸速率,硬盤的轉速、緩存及平均尋道時間等也是重要的因素。
一種用於計算機和智能設備之間(硬盤、軟驅、光驅、打印機、掃描儀等)系統級接口的獨立處理器標準。 SCSI是一種智能的通用接口標準。它是各類計算機與外部設備之間的接口標準。後端
●SCSI接口是一個通用接口,在SCSI母線上能夠鏈接主機適配器和八個SCSI外設控制器,外設能夠包括磁盤、磁帶、CD-ROM、可擦寫光盤驅動器、打印機、掃描儀和通信設備等。瀏覽器
●SCSI是個多任務接口,設有母線仲裁功能。掛在一個SCSI母線上的多個外設能夠同時工做。SCSI上的設備平等佔有總線。緩存
●SCSI接口能夠同步或異步傳輸數據,同步傳輸速率能夠達到10MB/s,異步傳輸速率能夠達到1.5MB/s。安全
●SCSI接口接到外置設備時.它的鏈接電纜能夠長達6m。服務器
最初的SCSI標準的最大同步傳輸速率爲5MB/s(SCSI-1,又名Narrow SCSI,1986年,最大支持7個設備,時鐘頻率爲5MHz),後來的SCSI II 規定了2種提升速度的選擇。一種爲提升數據傳輸的頻率,即Fast SCSI(1994年,最大支持7個設備),因爲頻率提升一倍,達10MB/s(10MHz);另外一種提升速度的選擇是傳輸頻率提升一倍的同時也增大數據通路的寬度,由8位增至16位,即Wide SCSI,其最大同步傳輸速度爲20MB/s (時鐘頻率爲10MHz,1996年,最大支持15個設備)。網絡
1995年左右出現了第三代SCSI,但沒有統一標準:多線程
1. 最大同步傳輸速度達到20MB/s的Ultra SCSI(又稱爲Fast-20 SCSI,時鐘頻率爲20MHz);架構
2.最大同步傳輸速度達到40MB/s的Ultra Wide SCSI(同1);
3.最大同步傳輸速度達到40MB/s的Ultra2 SCSI(又稱爲Fast-40 SCSI,時鐘頻率爲40MHz,1997年)。
稍後,又出現了一些更新的SCSI標準:
1. 最大同步傳輸速度達到80MB/s的Ultra2 Wide SCSI(時鐘頻率爲40MHz);
2.最大同步傳輸速度達到160MB/s的Ultra 3 SCSI(又名Ultra-160或者Fast-80 Wide SCSI,時鐘頻率爲40MHz加雙倍數據速率,1999年);
3.最大同步傳輸速度達到320MB/s的Ultra 320 SCSI(又名Ultra 4 SCSI,時鐘頻率爲80MHz加雙倍數據速率,2002年);
4.最大同步傳輸速度達到640MB/s的Ultra 640 SCSI(時鐘頻率爲160MHz加雙倍數據速率,2003年,是目前最新的SCSI標準)
這種接口是一種便於系統集成、下降成本和提升效率的接口標準,愈來愈多的設備將使用SCSI接口標準,所以,帶SCSI接口的硬盤和SCSI光盤驅動器也不少,但因爲成本問題,主要用於中高端服務器與工做站上。
除了SCSI,IDE也是一種極爲經常使用的接口。從使用簡便的角度來看,IDE更加適合普通用戶,再加上我的電腦用戶不但須要配置的外設很少,並且對速度要求也不高,所以選用IDE接口更合適些。此外,IDE還具備性能價格比高、適用面廣等特色。而SCSI接口儘管具備不少無與倫比的特色,但不論從哪一個角度看,該接口及其使用該接口的外設售價過於昂貴,通常用戶實在沒法承受,這也就決定了它的實際使用範圍的侷限性。
1.IDE的工做方式須要CPU的全程參與,CPU讀寫數據的時候不能再進行其餘操做,這種狀況在Windows 95/NT的多任務操做系統中,天然就會致使系統反應的大大減慢。而SCSI接口,則徹底經過獨立的高速的SCSI卡來控制數據的讀寫操做,CPU就沒必要浪費時間進行等待,顯然能夠提升系統的總體性能。不過,如今的IDE接口爲改善這個問題也作了很大改進,已經可使用DMA模式而非PIO模式來讀寫,數據的交換由DMA通道負責,對CPU的佔用可大大減少。儘管如此,比較SCSI和IDE在CPU的佔用率,仍是能夠發現SCSI仍具備至關的優點。
2.SCSI的擴充性比IDE大,通常每一個IDE系統可有2個IDE通道,總共連4個IDE設備,而SCSI接口可鏈接7—15個設備,比IDE要多不少,並且鏈接的電纜也遠長於IDE。
3.雖然SCSI設備價格高些,與IDE相比,SCSI的性能更穩定、耐用,可靠性也更好。
IDE接口硬盤在當前電腦中應用最爲普遍,主流的規格包括ATA/6六、ATA/100、ATA/133,這種命名方式也代表了它們在理論上的外部最大傳輸速率分別達到了66MB/s、100MB/s和133MB/s。這裏須要說明:100MB/s、133MB/s是峯值速度,並不能表示硬盤能持續這個速度,也就是說這是理論上的最高峯值速度。
硬盤真正的傳輸速度因爲受硬盤內部傳輸速率的影響,其穩定傳輸速率通常在30MB/s到45MB/s之間。這樣隨着CPU、內存等硬件運行速度的不斷提升,ATA硬盤的低速率漸漸成爲影響整機運行速度的瓶頸。因而,一種新的硬盤接口方式,Serial ATA應運而生。
Serial ATA 硬盤就是咱們常說的串口硬盤,它採用點對點的方式實現了數據的分組傳輸從而帶來更高的傳輸效率。Serial ATA 1.0版本硬盤的起始傳輸速率就達到150MB/s,而Serial ATA 3.0版本將實現硬盤峯值數據傳輸率爲600MB/s,從而最終解決硬盤的系統瓶頸問題。
1.SCSI可支持多個設備,SCSI-2(FastSCSI)最多可接7個SCSI設備,WideSCSI-2以上可接16個SCSI設備。也就是說,全部的設備只需佔用一個IRQ,同時SCSI還支持至關廣的設備,如CD-ROM、DVD、CDR、硬盤、磁帶機、掃描儀等。
2.SCSI還容許在對一個設備傳輸數據的同時,另外一個設備對其進行數據查找。這就能夠在多任務操做系統如Linux、WindowsNT中得到更高的性能。
3.SCSI佔用CPU極低,確實在多任務系統中佔有着明顯的優點。因爲SCSI卡自己帶有CPU,可處理一切SCSI設備的事務,在工做時主機CPU只要向SCSI卡發出工做指令,SCSI卡就會本身進行工做,工做結束後返回工做結果給CPU,在整個過程當中,CPU都可以進行自身工做。
4.SCSI設備還具備智能化,SCSI卡本身可對CPU指令進行排隊,這樣就提升了工做效率。在多任務時硬盤會在當前磁頭位置,將鄰近的任務先完成,再逐一進行處理。
5.最快的SCSI總線有160MB/s的帶寬,這要求使用一個64位的66MHz的PCI插槽,所以在PCI-X總線標準中所能達到的最大速度爲80MB/s,若配合10,000rpm或15,000rpm轉速的專用硬盤使用將帶來明顯的性能提高。
SCSI鏈的最後一個SCSI設備要用終結器,中間設備是不須要終結器的。一旦中間設備使用了終結器,那麼SCSI卡就沒法找到之後的SCSI設備了。而若是最後一個設備沒用終結器,SCSI也是沒法正常工做的。終結器是由電阻組成的,位於SCSI總線的末端,用來減少相互影響的信號,維持SCSI鏈上的電壓恆定。
絕大部分SCSI設備是內置終結器,並用一跳線來控制ON/OFF。如今的SCSI設備智能化程度很高,能自動控制終結器ON/OFF,如一塊硬盤和一個CD-ROM相連,不管硬盤的終結器ON或OFF,CD-ROM都能正常使用。而當兩塊硬盤相連時,狀況就變得複雜了,兩塊Seagate的硬盤相連前,一塊硬盤終結器必須是OFF,而當一塊Seagate的硬盤和一塊Quantum硬盤相連前,一個硬盤終結器不管ON或OFF,都能正常使用。
系統中的每一個SCSI設備都必須有本身惟一的ID(標識號),這個號碼從1~15。SCSIAdapter系統默認ID爲7。這個ID可由位於設備前端的跳線器來設置。對於硬盤它位於驅動器的前端或後端。
iSCSI:Internet 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 (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Internet 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iSCSI)是一種基於 TCP/IP的協議,用來創建和管理 IP 存儲設備、主機和客戶機等之間的相互鏈接,並建立存儲區域網絡(SAN)。SAN 使得 SCSI 協議應用於高速數據傳輸網絡成爲可能,這種傳輸以數據塊級別(block-level)在多個數據存儲網絡間進行。
SCSI 結構基於客戶/服務器模式,其一般應用環境是:設備互相靠近,而且這些設備由 SCSI 總線鏈接。iSCSI 的主要功能是在 TCP/IP 網絡上的主機系統(啓動器 initiator)和存儲設備(目標器 target)之間進行大量數據的封裝和可靠傳輸過程。此外,iSCSI 提供了在 IP 網絡封裝 SCSI 命令,且運行在 TCP 上。
現在咱們所涉及的 SAN (Storage Area Network),其實現數據通訊的主要要求是:1. 數據存儲系統的合併;2. 數據備份;3. 服務器羣集;4. 複製;5. 緊急狀況下的數據恢復。另外,SAN 可能分佈在不一樣地理位置的多個 LANs 和 WANs 中。必須確保全部 SAN 操做安全進行並符合服務質量(QoS)要求,而 iSCSI 則被設計來在 TCP/IP 網絡上實現以上這些要求。
iSCSI(Internet SCSI)是2003年IETF(Internet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聯網工程任務組)制訂的一項
bcm5722 ISCSI網卡
標準,用於將SCSI數據塊映射成以太網數據包。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塊數據傳輸協議,在存儲行業普遍應用,是存儲設備最基本的標準協議。從根本上說,iSCSI協議是一種利用IP網絡來傳輸潛伏時間短的SCSI數據塊的方法,ISCSI使用以太網協議傳送SCSI命令、響應和數據。ISCSI能夠用咱們已經熟悉和天天都在使用的以太網來構建IP存儲局域網。經過這種方法,ISCSI克服了直接鏈接存儲的侷限性,使咱們能夠跨不一樣服務器共享存儲資源,並能夠在不停機狀態下擴充存儲容量。
iSCSI的工做過程:當iSCSI主機應用程序發出數據讀寫請求後,操做系統會生成一個相應的SCSI命令,該SCSI命令在iSCSI initiator層被封裝成ISCSI消息包並經過TCP/IP傳送到設備側,設備側的iSCSI target層會解開iSCSI消息包,獲得SCSI命令的內容,而後傳送給SCSI設備執行;設備執行SCSI命令後的響應,在通過設備側iSCSI target層時被封裝成ISCSI響應PDU,經過TCP/IP網絡傳送給主機的ISCSI initiator層,iSCSI initiator會從ISCSI響應PDU裏解析出SCSI響應並傳送給操做系統,操做系統再響應給應用程序。
這幾年來,iSCSI存儲技術獲得了快速發展。iSCSI的最大好處是能提供快速的網絡環境,雖然目前其性能和帶寬跟光纖網絡還有一些差距,但能節省企業約30-40%的成本。iSCSI技術優勢和成本優點的主要體現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硬件成本低:構建iSCSI存儲網絡,除了存儲設備外,交換機、線纜、接口卡都是標準的以太網配件,價格相對來講比較低廉。同時,iSCSI還能夠在現有的網絡上直接安裝,並不須要更改企業的網絡體系,這樣能夠最大程度地節約投入。
操做簡單,維護方便:對iSCSI存儲網絡的管理,實際上就是對以太網設備的管理,只需花費少許的資金去培訓iSCSI存儲網絡管理員。當iSCSI存儲網絡出現故障時,問題定位及解決也會由於以太網的普及而變得容易。
擴充性強:對於已經構建的iSCSI存儲網絡來講,增長iSCSI存儲設備和服務器都將變得簡單且無需改變網絡的體系結構。
帶寬和性能:iSCSI存儲網絡的訪問帶寬依賴以太網帶寬。隨着千兆以太網的普及和萬兆以太網的應用,iSCSI存儲網絡會達到甚至超過FC(FiberChannel,光纖通道)存儲網絡的帶寬和性能。突破距離限制:iSCSI存儲網絡使用的是以太網,於是在服務器和存儲設備的空間佈局上的限制就會少了不少,甚至能夠跨越地區和國家。
在過去的一年,存儲界最熱門的技術就是iSCSI技術,各存儲設備廠商都紛紛推出iSCSI設備(企業級別或家用級別),iSCSI存儲設備的銷量也在快速增加。
iSCSI的一些新特性與IP協議的性質密切相關。FC協議適合於鏈接服務器和陣列的網絡,基於IP協議的iSCSI
intel82575 ISCSI網卡
可能會與非存儲IP流量競爭。爲了減小IP流量混亂帶來的影響,數據中心的管理員應該經過專用iSCSI網絡分離iSCSI流量和非存儲流量,由於專用iSCSI網絡與網絡其餘部分沒有物理鏈接,或者採用訪問控制清單、虛擬局域網(VLAN)等以太網隔離技術。華盛頓 Spokane公共學校的高級網絡管理員Kevin Mount說:「爲了不內部LAN產生干涉,咱們決定在Foundry公司生產的48端口以太網交換機中獨立運行iSCSI網絡。」
儘管物理隔離和虛擬隔離技術大大提升了安全和性能,存儲管理員依然須要在網絡交換機和適配器中利用以太網巨幀和流量控制等先進技術,緩減阻塞,優化吞吐量。當一條千兆鏈路的網絡帶寬不夠用時,能夠利用以太網鏈路*(trunking)或鏈路聚集,將多條鏈路鏈接成一條*鏈路;這樣就沒必要部署價格昂貴的10Gb以太網基礎設施,又能克服網絡帶寬的限制。
在主機方面,TCP卸載引擎(TOE)和iSCSI HBA能夠有效節省CPU週期,尤爲是對速度較慢但注重性能的應用程序服務器。SNIA IP存儲論壇主席David Dale認爲,儘管TCP和iSCSI的傳輸速率爲1Gb/s,不足最早進服務器硬件速率的10%,而目前85%的iSCSI在部署過程當中只採用 iSCSI Initiator軟件,可是一旦10Gb iSCSI 獲得普及,TOE和iSCSI HBA的做用就會愈來愈大。除了改善I/O性能,iSCSI HBA還會增長從SAN啓動和加密等服務。
在多協議環境中,存儲管理員須要注意以太網的特性,如以太網交換機和網絡接口卡(NIC)之間的容錯速度/方式會產生自適應問題,可能對 iSCSI網絡的性能產生不利影響。Mount 說:「爲了下降自適應問題發生的機率,咱們對全部的交換機和服務器以太網端口設置不可更改的編碼。」
iSCSI和FC採用不一樣的方法保證存儲訪問的安全,這多是多協議存儲架構師必須解決的最大問題。FC利用
intel82576 pci-e X1 ISCSI網卡
FC交換機實行分區,經過全局名稱排列LUN編號和主機標識,而iSCSI採用上述隔離iSCSI的物理和虛擬方法,經過IP地址、主機系統和存儲設備的名稱、內部/外部CHAP身份驗證等方式限制訪問,從而保證存儲安全。
實行多種iSCSI身份驗證方式彷佛讓人不知所從,其實規則很簡單:對於基於IP實現隔離的iSCSI網絡,主機系統和存儲設備的名稱就已經足夠驗證用戶身份。在iSCSI與LAN之間存在物理鏈接的狀況下,應該部署更加嚴密的CHAP身份驗證方式,消除IP地址訪問iSCSI LUN時帶來的外部影響。當環境中擁有大量iSCSI設備時,能夠採用Radius服務器實現集中驗證,這樣就不須要在iSCSI的存儲設備中管理用戶證書。
休斯頓貝勒醫學院企業服務與信息系統主管Mike Layton採用了相似的策略,他利用主機系統和存儲設備名稱實現iSCSI受權,驗證訪問其FC SAN的少許服務器。他的基於日立數據系統(HDS)公司的FC SAN,在隔離的iSCSI LAN中採用NetApp FAS980c網關產品。
集成iSCSI和FC的最大好處在於:支持IP協議中的IPsec加密協議,IP流量出現故障時,都應該集成iSCSI和FC。可是,當服務器處於繁忙狀態時,IPsec加密協議的開銷很是大。在採用IPsec協議的環境中,服務器和網絡帶寬匱乏的計算機都應該憑藉Cavium網絡公司等公司提供的硬件加密技術,配備iSCSI HBA或NIC。從網絡層面講,Decru公司(現爲NetApp)、NeoScale系統公司等公司都提供加密產品,設置在數據存取路徑中,在FC和 iSCSI數據抵達網絡附屬存儲陣列以前,就對其進行加密。
存儲管理接口很容易受到安全漏洞的攻擊,可是在存儲設計過程當中又一般遭到忽視。不設密碼、全部存儲設備只設一個密碼或者從不更改密碼,都會使設計良好的SAN面臨危險。只有特定系統和密碼策略很是有效的VLAN才能訪問管理接口,在具備大量IP設備的環境中採用集中化的Radius身份驗證服務器,這些措施能夠下降未獲認證的管理變化帶來的風險。
可用性是包括iSCSI SAN在內的SAN最重要的性能需求,須要在服務器、網絡和陣列等層面上進行部署。在網絡層面上,能夠成對部署交換機,採用生成樹狀動態路由等以太網故障轉移技術,實現冗餘。在服務器層面上,
intel ISCSI光纖網卡
經過雙連服務器和以太網交換機,實現高可用性。憑藉微軟公司2005年發佈的iSCSI Initiator 2.0版,多路徑IO(MPIO)使主機可以與iSCSI網絡實現冗餘鏈接。「咱們的主機全都運行MPIO,並且與iSCSI SAN實現雙鏈接。」麻省 Babson 學院和Wellesley學院開發體系結構主任Kuljit Dharni解釋道:「主板上的NIC卡用於常規的LAN訪問,以太網端口和英特爾PCI千兆網絡適配器與iSCSI SAN相連。」iSCSI存儲設備的冗餘選項根據供應商和產品種類而定。iSCSI網關產品、智能存儲交換機和基於服務器的iSCSI存儲設備,均可以在羣集配置中見到,所謂羣集配置是指兩套設備以雙機互備援(active-active)模式或雙機熱備份(active-passive)模式運行。一些中端存儲陣列產品支持iSCSI,如EMC公司的Clariion CX3-20和CX3-40產品,能夠經過雙控制器架構提供冗餘。高端陣列——如EMC 公司的Symmetrix DMX系列產品——須要底盤,只是簡單地添加多個iSCSI刃片就能實現冗餘。
iSCSI集成選項將iSCSI集成到FC SAN中的方法多樣、程度不一,取決於現有的存儲環境和集成目的。一方面,存儲架構師都有各自的目標,如貝勒學院的Layton但願經過iSCSI訪問全部的FC存儲。另外一方面,存儲管理員也有各自的目標,如Dharni徹底實施iSCSI,再也不使用FC SAN。另外,還能夠同時運行FC 和iSCSI SAN,Spokane公立學校的Mount和伊利諾伊北伯克(Northbrook)Logs金融服務公司的數據系統管理員Dan Schneidemantle就採用這種方法。
在上述的最後一種狀況中,設計時須要考慮的關鍵因素是iSCSI和FC SAN集成的程度。在多協議環境中,存儲架構師每每部署iSCSI SAN,並使其與現有的FC架構同時運行,獨立管理,以免產生複雜的集成問題。EqualLogic 產品管理部主任Eric Schott 說:「咱們的大多數客戶獨立運行iSCSI SAN和FC SAN。」「iSCSI LUN和FC LUN採用不一樣的安全模式,要將其匹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Schott補充道,「對許多存儲架構師而言,就算集成好處再多,若是會增長系統複雜性也就不值得了。」
對於由一個供應商提供的多協議存儲陣列,能夠統一管理iSCSI和FC SAN。EMC、HDS、HP和 Net-App等公司都提供多協議陣列,統一管理iSCSI和FC,在某些狀況下還能夠管理NAS。FalconStor軟件公司、 NetApp公司和Sanrad 公司提供的iSCSI虛擬化產品也能夠實現統一存儲管理。存儲管理員若要將iSCSI集成到現有的SAN中,須要考慮如下集成問題:
iSCSI網關支持iSCSI的FC交換機和導向器智能存儲交換機和網關基於陣列的iSCSI集成方式基於服務器的iSCSI集成方式支持iSCSI的FC交換機iSCSI網關
iSCSI網關能夠轉換協議,將iSCSI協議轉化爲FC協議,反之亦然。一般,iSCSI網關至少具備兩個FC端口,能夠鏈接到終端FC存儲設備;至少具備兩個1Gb的以太網端口,和服務器進行IP鏈接。iSCSI網關把FC LUN做爲iSCSI的存儲設備,經過IP就能夠訪問FC存儲,無需在服務器中設置FC HBA。常見的網關產品有:博科通信公司的iSCSI網關、思科系統公司的MDS 9216i、Emulex公司的725/735 iSCSI存儲路由器、以及QLogic公司的SANbox *0智能存儲路由器。
在SAN中利用iSCSI網關產品實現存儲須要兩大步驟。首先,FC存儲管理員爲iSCSI網關提供LUN,而後在iSCSI網關限制 iSCSI對FC LUN的訪問,只有特定的IP地址、主機系統和存儲設備、或者CHAP證書才能訪問LUN。一旦完成這些設置,而且在iSCSI客戶機上正確配置 iSCSI存儲設備,就能夠在本地磁盤驅動器中看到指定存儲。
iSCSI網關的主要好處就是,能夠十分容易、毫無端障地將其添加到現有的FC SAN中。iSCSI網關不須要FC網絡改變架構,只需簡單地配置iSCSI Initiator軟件,服務器就能訪問FC存儲。可是,iSCSI網關價格較貴——一套iSCSI網關產品的市場價大約爲10,000美圓。 Windows系統和Linux系統的FC HBA至少須要花費400美圓,所以有必要分析成本與收益:只有當大量服務器採用iSCSI網關時,才比較合算。服務器數量較少時,能夠在服務器中添加 FC HBA,直接連到FC SAN,這樣顯得更合算。博科公司市場產品部主任Mario Blandini說:「你至少須要擁有100臺服務器,才能看到iSCSI網關的性價優點。」
可是,存儲工程師在暢談iSCSI 前景的時候,也須要實事求是地分析目前的形勢和發展方向。實際上,到目前
broadcom bcm5709 ISCSI網卡
爲止,尚未一個成熟的產品來展現iSCSI 的魅力,它尚未大面積商業化應用。而存儲網絡面臨的諸多問題,iSCSI 並不是都能迎刃而解,如距離和帶寬之間的矛盾。雖然,iSCSI 知足了長距離鏈接的需求,方便了廣域存儲的鏈接,可是,IP 的帶寬仍然是其沒法解決的問題。雖然IP 網絡發展迅速,1Gbps 的網絡逐漸普及,但從廣域網來講,帶寬仍然至關昂貴。即使能夠利用1Gbps 的帶寬進行iSCSI 數據傳輸,速度仍不理想。並且,IP 網絡的效率和延遲都是存儲數據傳輸的巨大障礙。
OceanStor S5000應運而生
OceanStor S5000(如下簡稱S5000)是華爲自主開發的大容量、高性能ISCSI存儲設備,融合了華爲在存儲行業多年積累的技術成果和技術經驗。
S5000的硬件系統採用雙平面設計,除了用戶能夠看到的雙控制器、雙電源外,內部交換網絡也採用雙平面,保證了系統在其中一個模塊出現故障時還可以正常工做;S5000能夠支持多種硬盤(FC/SATA/ SAS),因此結合不一樣的RAID級別,能夠知足客戶不一樣應用、不一樣成本的組網需求;S5000能夠同時支持ISCSI主機接口和FC主機接口,以知足ISCSI和FC的混合組網需求。
S5000的業務軟件系統基於64位計算平臺開發,64位計算平臺帶來了性能的提高,同時讓用戶使用較大的CACHE內存(超過32位計算平臺的限制)。業務路徑上的各軟件子系統的算法都基於雙控制器開發,單控制器的失效會獲得及時的保護,保證了系統的高可靠性。在ISCSI目標器的設計開發過程當中,採用了比較先進的多線程軟件技術,大大提高了ISCSI的性能和併發處理能力;當S5000只爲少數幾個高性能服務器提供存儲服務時,也可以全速運行,快速響應主機的讀寫請求。
S5000的管理軟件系統基於Web技術開發,直接使用通用瀏覽器便可以進行S5000設備的管理維護,省去了安裝管理軟件客戶端的麻煩。以流媒體業務應用爲例,利用S5000的組網方式,全部媒體服務器經過千兆以太網共享S5000的存儲空間。當S5000的兩個控制器都正常時,兩個控制器會分別處理不一樣媒體服務器的訪問請求;而當其中一個控制器發生故障時,正常的控制器會自動接受全部媒體服務器的訪問請求並進行處理。每一個媒體服務器主機使用兩個網口,在提升了服務器對S5000的訪問速度的同時,還保證了單個網口的異常不會影響服務器對存儲設備的訪問。設備網管使用的是Web方式,能夠和其它用途的主機共用且無需安裝。存儲網絡最好能和其它
網絡分開,以提升速度,並保障存儲設備的安全。
四、海爾psi是什麼?
流程系統創新部簡稱PSI(英文全稱Processand System Innovation): 流程系統創新部的定位是致力於成爲海爾集團流程再造的推動器、業務部門的最佳協同夥伴以及高效的系統運行平臺。海爾PSI主要負責海爾集團的業務流程再造、IT系統建設與運維工做。主要職能包括:IT架構規劃、戰略決策支持、信息系統運維、流程創新諮詢、流程標準化推動等工做,是海爾集團流程系統變革的主推部門。PSI的主要業務骨幹成員從1997年就開始參與集團信息化建設,經過流程創新和信息化資源整合搭建了覆蓋全國乃至海外主要分支機構的計算機網絡,前後實施了BI(商務智能)、ERP(銷售、生產和採購)、LES(配送)、PDM(產品設計)、CRM(顧客服務與電話中心)、B2B(採購和銷售)、B2C、GVS(全球增值系統)等應用,採用信息化手段整合了全球供應商網絡、全球用戶資源網絡,努力實現與用戶之間的「零距離」,生產過程和配送過程「零庫存」,全流程「零資金佔用」。實現海爾端到端的流程和信息系統。 PSI現負責推動集團爲其1000天的流程系統創新變革工程,致力於參照全球最佳實踐推進海爾業務流程的改造,並經過信息技術推動流程的標準化、優化和持續改進,從而爲海爾集團實現「創建信息化條件下的虛擬企業,實現卓越運營」這一宏偉目標發揮戰略性主導做用。 PSI擁有全球一流的IT基礎架構、全球化領先的業務系統和全球化的一流人才團隊,是IT類和管理類人才拓展職業通道、實現我的職業理想的最佳平臺。
五、FATA
FATA(Fibre Attached Technology Adapted,光纖附掛技術)驅動器比傳統FC(光纖)硬盤便宜一半。FATA驅動器使用了一個雙通道的2Gb/s光纖通道接口。
SATA的全稱是Serial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級技術附件,一種基於行業標準的串行硬件驅動器接口),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盤接口規範。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鏈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如今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盤相同,都是採用串行技術以得到更高的傳輸速度,並經過縮短連結線改善內部空間等。SAS是並行SCSI接口以後開發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設計是爲了改善存儲系統的效能、可用性和擴充性,而且提供與SATA硬盤的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