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庫分表的技術演進

每一個優秀的程序員和架構師都應該掌握分庫分表,這是個人觀點。程序員

移動互聯網時代,海量的用戶天天產生海量的數量,好比:數據庫

  • 用戶表微信

  • 訂單表網絡

  • 交易流水錶架構

以支付寶用戶爲例,8億;微信用戶更是10億。訂單表更誇張,好比美團外賣,天天都是幾千萬的訂單。淘寶的歷史訂單總量應該百億,甚至千億級別,這些海量數據遠不是一張表能Hold住的。事實上MySQL單表能夠存儲10億級數據,只是這時候性能比較差,業界公認MySQL單表容量在1KW如下是最佳狀態,由於這時它的BTREE索引樹高在3~5之間。併發

既然一張表沒法搞定,那麼就想辦法將數據放到多個地方,目前比較廣泛的方案有3個:高併發

  1. 分區;性能

  2. 分庫分表;中間件

  3. NoSQL/NewSQL;對象

說明:只分庫,或者只分表,或者分庫分表融合方案都統一認爲是分庫分表方案,由於分庫,或者分表只是一種特殊的分庫分表而已。NoSQL比較具備表明性的是MongoDB,es。NewSQL比較具備表明性的是TiDB。

Why Not NoSQL/NewSQL?

首先,爲何不選擇第三種方案NoSQL/NewSQL,我認爲主要是RDBMS有如下幾個優勢:
- RDBMS生態完善;
- RDBMS絕對穩定;
- RDBMS的事務特性;

NoSQL/NewSQL做爲新生兒,在咱們把可靠性當作首要考察對象時,它是沒法與RDBMS相提並論的。RDBMS發展幾十年,只要有軟件的地方,它都是核心存儲的首選。

目前絕大部分公司的核心數據都是:以RDBMS存儲爲主,NoSQL/NewSQL存儲爲輔!互聯網公司又以MySQL爲主,國企&銀行等不差錢的企業以Oracle/DB2爲主!NoSQL/NewSQL宣傳的不管多牛逼,就如今各大公司對它的定位,都是RDBMS的補充,而不是取而代之!

Why Not 分區?

咱們再看分區表方案。瞭解這個方案以前,先了解它的原理:

分區表是由多個相關的底層表實現,這些底層表也是由句柄對象表示,因此咱們也能夠直接訪問各個分區,存儲引擎管理分區的各個底層表和管理普通表同樣(全部的底層表都必須使用相同的存儲引擎),分區表的索引只是在各個底層表上各自加上一個相同的索引,從存儲引擎的角度來看,底層表和一個普通表沒有任何不一樣,存儲引擎也無須知道這是一個普通表仍是一個分區表的一部分。

事實上,這個方案也不錯,它對用戶屏蔽了sharding的細節,即便查詢條件沒有sharding column,它也能正常工做(只是這時候性能通常)。不過它的缺點很明顯:不少的資源都受到單機的限制,例如鏈接數,網絡吞吐等!雖然每一個分區能夠獨立存儲,可是分區表的總入口仍是一個MySQL示例。從而致使它的併發能力很是通常,遠遠達不到互聯網高併發的要求!

至於網上提到的一些其餘缺點好比:沒法使用外鍵,不支持全文索引。我認爲這都不算缺點,21世紀的項目若是仍是使用外鍵和數據庫的全文索引,我都懶得吐槽了!

因此,若是使用分區表,你的業務應該具有以下兩個特色:

  1. 數據不是海量(分區數有限,存儲能力就有限);

  2. 併發能力要求不高;

Why 分庫分表?

最後要介紹的就是目前互聯網行業處理海量數據的通用方法:分庫分表

雖然你們都是採用分庫分表方案來處理海量核心數據,可是尚未一個一統江湖的中間件,筆者這裏列舉一些有必定知名度的分庫分表中間件:

  • 阿里的TDDL,DRDS和cobar,

  • 開源社區的sharding-jdbc(3.x已經改名爲sharding-sphere);

  • 民間組織的MyCAT;

  • 360的Atlas;

  • 美團的zebra;

其餘好比網易,58,京東等公司都有自研的中間件。總之各自爲戰,也能夠說是百花齊放。

可是這麼多的分庫分表中間件所有能夠歸結爲兩大類型:

  • CLIENT模式

  • PROXY模式

CLIENT模式表明有阿里的TDDL,開源社區的sharding-jdbc(sharding-jdbc的3.x版本即sharding-sphere已經支持了proxy模式)。架構以下:

PROXY模式表明有阿里的cobar,民間組織的MyCAT。架構以下:

可是,不管是CLIENT模式,仍是PROXY模式。幾個核心的步驟是同樣的:SQL解析,重寫,路由,執行,結果歸併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