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概述

1、英特網緩存

ISP是英特網服務提供商,例如國內的電信、聯通、移動。服務器

根據提供服務的覆蓋面積大小和擁有的IP地址數目不一樣,分爲主幹ISP、地區ISP、本地ISP。網絡

爲了更快的轉發分組(數據)以及利用網絡資源,英特網交換點IXP產生了,IXP的做用是容許兩個網絡能夠直接相連交換分組;計算機網絡

如上圖,有了IXP後,兩臺主機的通訊就不用通過主幹ISP了。可是IXP的數量並無想象的那麼多。3d

英特網的組成以下圖所示:blog

邊緣部分:進程

衆多的主機又能夠稱爲端系統,咱們一般所說的計算機通訊就是說兩臺計算機(上的某個進程)之間的通訊。資源

這種通訊方式又可分爲C/S方式(客戶-服務器)和對等方式(P2P方式)。路由

核心部分:同步

該部分的路由器是一種實現分組交換的專用計算機,是網絡核心最重要的功能,實現網絡互聯。

2、電路交換

這是電話交換機的交換方式

創建鏈接(佔用通訊線路)-->通話(一直佔用通訊資源)-->釋放鏈接(歸還通訊資源)

若是用電路交換來傳輸數據,那麼傳輸效率每每會很低,由於計算機數據是突發性地出如今傳輸線路上的,這就致使將會又大部分時間傳輸線路是處於空閒狀態的。

3、分組交換

分組交換採用存儲轉發技術,將一個報文分紅一個個更小的數據段(又可稱爲「包」),每一個數據段額外加上了必要的控制信息在內的首部,使得每一個分組能夠在英特網中獨立地選擇傳輸路徑,並被正確地交付到傳輸終點。

網絡邊緣的主機主要用於處理用戶信息(用於傳輸),涉及到數字信號轉換爲電信號(網線傳輸)/光信號(光纖傳輸)/波信號(無線傳輸)。

路由器主要用於轉發分組,即分組交換。

上圖,H1將數據包發送給H5,通過以下步驟:

1⃣️H1主機進行數據處理

2⃣️經過H1-A線路將數據包發到路由器A(佔用H1-A線路)

3⃣️路由器A將接收到的數據包放入緩存,併到轉發表中查詢到應該把這個包發到路由器C(若是A-C通訊量太大,那麼路由器A也能夠選擇發到B)

4⃣️經過A-C線路將數據包發到路由器C(佔用A-C線路)

5⃣️路由器C將接收到的數據包放入緩存,併到轉發表中查詢到應該把這個包發到路由器E

6⃣️經過C-E線路將數據包發到路由器E(佔用C-E線路)

7⃣️路由器E將數據包交給主機H5。

不一樣交換方式的優缺點以下:

4、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應用層:應用進程間通訊和交互的規則,交互的數據單元稱爲報文;

運輸層:爲進程通訊提供通用的數據傳輸服務,

            TCP協議——傳輸控制協議,傳輸單元是報文段,

            UDP協議——用戶數據報協議,傳輸單元是用戶數據報; 

網絡層:將運輸層產生的報文或用戶數據封裝成分組或包進行傳輸,由於使用IP協議,因此又叫IP包;

數據鏈路層:將網絡層交下來的IP包組裝成幀(數據+控制信息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錯控制等);

物理層:傳輸數據的單位是比特。

我的目前的理解:

網絡層IP包(分組)添加的首部等控制信息,用來講明該包是從哪一個主機要發到哪一個主機;

鏈路層對IP包封裝成幀所添加的控制信息中的地址信息,用來講明該幀(封裝後的IP包)要從當前路由器傳送到下一個路由器,該信息根據路由器中轉發表查詢得出.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