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在不一樣網絡之間盡力轉發數據包
基於數據包的IP地址進行轉發
不負責丟失重傳和按需遞交
每一個數據包都獨立的選擇路徑 在TCP/IP協議中,網絡層包含了IP、ARP、ICMP和IGMP協議。服務器
用於獲取本網段內其餘機器的MAC地址。好比局域網網內的PC1(IP地址爲IP1)要給PC2(IP地址爲IP2)發送數據,若是不知道PC2的MAC地址,PC2就會先在本網段內發一個廣播消息"請問IP地址爲IP2的機器的MAC地址是多少?"。PC2收到這條廣播以後,給PC1發送響應,PC1就能夠知道PC2的MAC地址了。網絡
ARP欺騙:PC3回覆了詢問PC2的MAC地址的廣播,以後本來要發給PC2的數據包就會發送給PC3。學習
咱們能夠經過ping這個命令去測試到一個主機的網絡層鏈接是否通暢,這個功能就是網絡層的ICMP協議支持的。使用TCP/IP協議通信的主機,都支持其餘主機來測試到本身的網絡層鏈接是否通暢。測試
網絡流量不該定都是應用層產生的,ping命令接收網絡層產生的流量。cdn
即Internet組播(多播)管理協議。視頻
組播的做用:假如在一個教室裏有20人收看語文課程,30人收看數學課程。若是流媒體服務器發送廣播消息,那教室中全部的計算機都能收到兩種課程,顯然是沒有必要的。那若是流媒體服務器經過點對點通訊給每一個同窗單獨發送感興趣的課程的數據的話,那教師機的發送流量就很是大,浪費網絡資源。並且網卡也可能的帶寬也可能沒法支持這麼大的流量,同窗們播放視頻時就會不流暢。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引入了**組播(多播)**通訊,20個要收看語文課程的主機綁定一個相同的組播地址,另外30臺主機綁定另外一個相同的組播地址,教師機只要向兩個組播地址發送數據便可。blog
上面說的場景比較簡單,是局域網的內的組播(能夠在數據鏈路層協議實現),若是要實現跨網段的組播,就須要用到網絡層的組播管理協議了。資源
網絡層的組播(多播):網關經過IGMP的支持週期性的去輪詢本網段內是否還有機器要接收組播IP地址。網關從上游路由器收到一個到本網段的組播包時,若是本網段已經沒有機器想接收這個組播IP的數據了,就會直接丟棄掉這些數據。路由
IP數據包結構:數學
首部
IP協議 RIP和OSPF等能讓路由器自動學習路由表的協議都稱爲IP協議。
靜態路由
須要管理員手動給全部路由器配置路由表,讓路由器知道發往沒有直連的網絡的數據包,下一跳應該發給那個路由器。
動態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