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添加多張網卡(生產環境中有多個卡槽,可用ifconfig查看)算法
2 編輯兩張虛擬機的網卡和物理機的鏈接方式,這裏兩張都使用NAT便可網絡
3 打開虛擬機查看全部的網卡(網絡接口),修改配置網卡配置文件。測試
[root@test1 network-scripts]# cat ifcfg-bond03d
DEVICE=bond0rest
TYPE=Ethernetblog
ONBOOT=yes接口
BOOTPROTO=staticip
IPADDR=192.168.102.131資源
NETMASK=255.255.255.0虛擬機
[root@test1 network-scripts]# cat ifcfg-eth0
DEVICE=eth0
BOOTPROTO=static
ONBOOT=yes
MASTER=bond0
SLAVE=yes
TYPE=Ethernet
[root@test1 network-scripts]# cat ifcfg-eth1
DEVICE=eth1
BOOTPROTO=static
ONBOOT=yes
MASTER=bond0
SLAVE=yes
TYPE=Ethernet
重截圖中能夠看到有bond0,eth0和eth1三張網卡,可是實際上只有eth1,eth0這兩張網卡。這兩張網卡都是綁定在bond0這張虛擬網卡上的,對外看到的就只有一張bond0的網卡。
4 設置虛擬網卡別名和對虛擬網卡的操做/etc/modprobe.d/dist.conf
截圖顯示虛擬網卡別名爲bond0,使用模式1,切換時間是100毫秒。
alias bond0 bonding
options bonding mode=1 miimon=100 fail_over_mac=1
參數解釋:
Mode=1:只有一個設備處於活動狀態,當一個宕掉另外一個立刻由備份轉換爲主設備。mac地址是外部可見得,從外面看來,bond的MAC地址是惟一的,以免switch(交換機)發生混亂。此模式只提供了容錯能力;因而可知此算法的優勢是能夠提供高網絡鏈接的可用性,可是它的資源利用率較低,只有一個接口處於工做狀態,在有 N 個網絡接口的狀況下,資源利用率爲1/N
miimon=100: 監視網絡連接的頻度,單位是毫秒
Fail_over_mac=1: 這個bond0獲取mac地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從第一個活躍網卡中獲取mac地址,而後其他的SLAVE網卡的mac地址都使用該mac地址;另外一種是使用fail_over_mac參數,是bond0使用當前活躍網卡的mac地址,mac地址或者活躍網卡的轉換而變。
既然vmware workstation不支持第一種獲取mac地址的方式,那麼你可使用fail_over_mac=1參數。真實環境中能夠不這樣作。
5加載模塊(或重啓)
[root@test1 ~]# modprobe bonding
6查看模塊加載狀況
lsmod | grep bonding
7 重啓網絡,確認綁定狀況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cat /proc/net/bonding/bond0
從截圖中能夠看出如今綁定在bond0上的網卡是eth0。
8 測試網卡容災,關閉eth0。檢測是否會自動切換到eth1
#ifdown eth0
#cat /proc/net/bonding/bond0
下面的截圖能夠看出網卡自動切換到eth1。丟包率爲0,代表網卡冗餘目標達成。
Ifconfig查看eth0網卡已經關閉。
Ifup eth0: 啓動網卡,在使用ifconfig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