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phQL 簡介

What?前端

       GraphQL 是一種相似於 SQL 的結構化查詢語言,由 facebook 於2012年創造,於2015年開源。SQL 在服務端定義,GraphQL 在客戶端定義,也就是說 GraphQL 將數據的操做控制權從後端轉移到了前端。程序員

       facebook 創造 GraphQL 的目的是取代之前用的 Restful API,這個方案之漂亮,連 jQuery 之父也忍不住嘖嘖稱歎:web

Why?數據庫

       傳統的 Restful API 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沒法靈活、精準的匹配前端的數據需求。json

  首先,產品的需求常常變,因而前端須要的接口也常常變,好比遇到版本迭代,即使整個數據庫結構沒有任何變化,經常也須要重寫或新增不少接口。其次,前端存在不一樣的平臺,可能對同一類數據的請求,web 端和 app 端須要的字段是不同的。後端

  後端的接口要作到與前端的需求一一匹配,會極大的增長後端的工做量,因而後端可能會採起這樣的方式:「爲多個請求提供一個接口並集,而不是分別爲每一個請求單獨提供接口」,「有現成可用,就儘可能不新增接口」,好比前端須要兩個接口 {1, 2}、{1, 3, 4},後端只需提供一個接口 {1, 2, 3, 4}。性能優化

  因而前端對數據的需求和後端提供的接口經常沒法精準匹配。前端總會遇到這樣的狀況:請求的接口經常返回不少冗餘數據;爲了拿到一組數據,不得不發送多個請求;請求到的數據不符合須要的格式,不得不作額外處理;有時某個接口就只少了一個字段……前端框架

  一方面冗餘的數據和屢次的請求必然會影響產品體驗,另外一方面圍繞 Restful API 創建的先後端協做模式會致使大量溝通成本,須要約定、須要接口文檔、甚至還須要「聯調」。服務器

  解決問題的辦法能夠是「深刻推動先後端技術融合、全面增強先後端協做溝通、狠抓落實文檔規範……」,這些都是辦法,但對於 facebook 這種體量的產品,靠人力解決上述問題的成本多是咱們沒法想象的,並且這也不像是技術人員解決問題的方式,至少 facebook 的工程師不這麼想。網絡

  近年來 web 開發的基本趨勢是從後向前移,愈來愈多的邏輯在前端處理,可是接口仍然須要後端提供,前端老是要等後端喂接口,後端寫的接口老是要等前端來驗證,那麼爲何 SQL 不能讓前端來寫呢?這就是 GraphQL 提出的解決方案:由前端來定義所需數據、發送查詢命令,服務器根據請求自動查詢數據庫並按指定的數據結構返回數據,用啥取啥,後端只提供服務,而再也不關心具體的業務。

  自動化實現,應該永遠是每一個程序員解決問題的第一思路。

 

How?

      

  前端向服務端發送的 GraphQL 就是一串字符串,它的結構和 json 相似,其中包含增、刪、改、查的指令,括號中定義了一些參數。服務端收到請求就會根據指定的指令、字段和參數返回所需的結構化數據。簡單的說,就是前端發送只有屬性名,而沒有值的 json,服務端返回填充了值的 json。

       具體的教程網上已有很多,在此不作深究。本文目的重在對技術的理解,而非對技術的使用。

 

Pros?

  一、網絡層數據無冗餘。特別是在移動端,冗餘數據可能帶來不小的延遲;

  二、先後端溝通成本低。根本用不着聯調,後端也用不着寫什麼接口文檔;

  三、靈活應對各類變化。前端取數據跟吃自助餐似的,私人訂製,予取予求;

 

Cons?

  既然這麼牛,怎麼彷佛沒啥人用呢?

  如下參考尤雨溪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596306?sort=created

  一、服務端結構必須符合 GraphQL spec 的規範,這意味着後端須要重寫;

  二、GraphQL 很是適合特定的前端框架如 React,對於不使用前端框架的公司,就比較尷尬了;

  三、數據庫查詢這一層的性能優化比較難作,對於 facebook 這不是問題,對於其它公司可能就是個問題;

  四、GraphQL 須要後端配合,然而因爲路徑依賴、風險厭惡等可能的因素,前端要推進 GraphQL 必然會遇到各類阻力。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