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公開課:人工智能哲學
本人學習理解html
1 爲什麼人工智能科學須要哲學的參與框架
人工智能和哲學同樣,自己的定義和研究方向就很是特別,
對智能的認識自己就是對人對智慧有更深的認識
哲學是研究人和世界的,因此,有指導做用 或是相互發展的學習
2 近代歐洲哲學與人工智能
介紹近代歐洲哲學家們對AI的觀點,老師經過辯證方式來給你們
有個過程瞭解哲學與人工智能的發展
對理性,感性,數理,邏輯,與智能有個辯證反問到底人工智能
自己可否實現,最後提了下統計學與聯結主義的AI,生物神經AI測試
3 康德、類比推理和「照貓畫虎」
休莫的是經驗主義,用統計學來實現
茉布尼茨的是絕對理性主義,好比:類比模式的實現,來實現
康德哲學給工程啓發些什麼
感性層面 到想象力層面 到知性層面 雙向回饋
思想與其具體化,工程化實踐思想人工智能
4 漢字屋論證spa
老師用內部自省或外部行爲兩個可能,來肯定屋裏人
是否智能,來反證第七點,「假設系統經過 漢語測試,被試人也不懂漢語」htm
8a 內省不懂漢語 8b外部測試來肯定被試不會漢語 纔有可能成立七
而第三點:外部行爲沒法肯定是否懂漢語
第六點:內部被試不存在思能力,不存在智能,只有執行程序才智能對象
由於8ab都和前提相背,因此8不成立,因此7不成立遊戲
網易網友講,第七點少了可能兩字,是的,被試可能不懂漢語。自動化
看漢字屋實驗 本人是不一樣意做者的結論的,由於,
能夠抽象屋裏人爲 A人 B狗 C傳遞自動化機 D相似能夠操做傳遞卡片操做的
事實上,真正決定是否懂漢語的是規則,若是一個‘很差不懂漢語’的規則,外面的人容易認爲裏面
人是不懂漢語的,反之就難以辨別
因此,無論屋裏人是會漢語,英語,或不懂語言,甚至其餘物種都不會對實驗有影響,真正影響的是
規則!也許它就是一個會漢語的人的智能選擇對應的卡片!
做者對的是,它的實驗的確不能肯定屋裏人是否會漢言,屋裏人也不須要理解語義就能讓屋外人認爲
屋裏里人會漢語!
而錯的是,在這個實驗中,可讓屋外人認爲屋裏人會漢語的,選擇規則必定是須要理解語義的!
而這個理解語義[對象規則]與做者不須要理解語義的計算機[對象人]就能夠作出[對象規則]會漢語的卻沒有智能[對象人]相背!
因此做者是有侷限的! 邏輯及對象 轉移了!
5 維特根斯坦、「顏色不相容」、框架問題和拆彈機器人
不太理解
http://open.163.com/movie/2015/2/E/B/MAH859MV6_MAJGQI8EB.html
--------20170313 如今看回2年前的文章,表達很差,本身看回也難理解 - -
理順下吧:漢字屋實驗
我理解的是,漢字屋實驗做者,把邏輯玩了個小遊戲。
漢字屋實驗:是屋裏和屋外隔外,讓外面的人進行圖靈實驗,而它只是用了,卡片和理解語法規則,和足夠大的書來,代替智能。
邏輯轉移問題: 可讓什麼人,狗,自動化機器,作這個卡片尋找,來回復外面。來證實屋裏的不智能與屋外的智能。
而關鍵點是在: 在這卡片選擇規則是智能的,這個智能是人的智能,是外面看到的智能!而不是屋裏人
歡迎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