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Go語言編程之旅:一塊兒用Go作項目》出版啦!

從我開始寫技術文章起,不知不覺近三年過去了,諮詢和催我出書和讀者逐年遞增,在 2019 年算是達到一個高峯。固然,綜合考慮下我也是一直拒絕的,以爲火候還不夠。html

直至 2019.09 月,polaris 主動找到了我,說有事情想找我商量,本着 「若是你在糾結一件事情作仍是不作,不如先作了看看結果,至少不會後悔」 的想法,更況且是長期被 Ping,所以我一口答應下來,故事自此開始了。編程

image

本書定位

本書不直接介紹 Go 語言的語法基礎,內容將面向項目實踐,同時會針對核心細節進行分析。而在實際項目迭代中,經常會出現或多或少的事故,所以本書也針對 Go 語言的大殺器(分析工具)以及常見問題進行了全面講解。緩存

本書適合已經大體學習了 Go 語言的基礎語法後,想要跨越到下一個階段的開發人員,能夠填補該階段的空白和進一步拓展你的思惟方向。微信

讀者定位

  • 基本瞭解 Go 語言的語法和使用方式的開發人員。
  • 想要進行 Go 相關項目實踐和進一步摸索的開發人員。
  • 但願熟悉 Go 經常使用分析工具的開發人員。

本書大綱

本書針對常見的項目類型,主要細分爲 5 + 1 板塊,分別是命令行、HTTP、RPC、Websocket 應用、進程內緩存以及 Go 中的大殺器。框架

同時咱們在項目開發、細節分析、運行時分析等方方面面都進行了較深刻的介紹和說明,可以爲 Go 語言開發者提供相對完整的項目實踐經驗,而若是深刻閱讀第六章的章節,更可以爲將來各種問題出現時的問題排查提供一份強大的知識板塊。socket

以下爲本書的思惟導圖概覽:工具

image

如何閱讀這本書

常規的列目錄未免太無趣。我想不如說說從我我的的角度,所看到讀者們在近 3 年來是如何閱讀/實踐個人實踐系列文章的,其面向的讀者羣體是徹底一致的。但願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告訴你,應當如何閱讀這本書,儘量的效益最大化。學習

首先,圖書,買來要讀,而與實戰結合的圖書,勢必須要實踐,實踐最多見又分爲腦內思考和上機實踐:命令行

image

而在持續的交流中,能夠發現至少會延伸出如下幾類深刻層次的不一樣:cdn

image

  • 第一層:只閱讀,留有印象,須要時再喚醒,也行。

  • 第二層:閱讀並實踐,實打實的完成項目實踐,收穫豐滿。

  • 第三層:實踐的過程當中,必定會遇到或大或小的問題,有的人會放棄,這就是分叉點。但有的讀者會持續排查,其提高了我的能力(排錯能力很重要)。

  • 第四層:實踐完畢後,有本身的想法,認爲某某地方還能夠這樣,也能夠再實現更多的功能,觸類旁通,進一步拓展,並對項目提 issues 或進行 pr。

  • 第五層:完成總體項目後,抽離業務代碼,標準化框架,實現框架的應用腳手架,並有的讀者會進一步開源。

  • 第六層:造成腳手架後,在本身業務組開始落地,實際在項目中使用,由業務學習轉化爲企業實踐。

  • 第七層:在內部落地實踐穩妥後,開始在其它業務組開始推廣該框架腳手架,進一步標準化,拓展思路。

經過上圖中 「七層金字塔」 的理解,咱們不難發現其對於實踐項目的理解和應用已經再也不是單單這個項目,而是有了更深遠的意義,抽象一下,對照着著名的 「學習效率金字塔」 來看:

image

在單純的 「閱讀」 時,其基本處於 「被動學習」 的階段,而單進入閱讀並實踐時,已經轉爲了 「主動學習」,且絕大部分的讀者作完實踐後,表示 「嗯,實踐完,挺好的,有所得」。

這時候就會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分叉點),絕大部分讀者在作完後,會糾結 」接下來要作什麼「:

image

有部分讀者會停滯,也有部分讀者會轉入 「轉教別人/當即應用」 的階段,也就是廣泛的在企業內部進行標準化的使用,又或是開源項目,據此獲得更一步的深刻實踐和提升,更大的吸取差距也在於此。

固然,這一切都要基於前面的 「1」,你得先買了書,讀了書,接着就是你的選擇和建立機遇的能力了,不一樣的路線效益天然不同。

廣告時間

在《Go語言編程之旅:一塊兒用Go作項目》寫做中後期,做爲 2020 年的煎魚,我回顧了 201八、2019 年的煎魚所寫的文章,在如今看來發現多多少少都有些瑕疵。再對比本書,在同類主題下,寫出的內容更具知識結構化和實戰意義,且能作出更優的選題抉擇,確實變化了。

所以我也在這裏正式向你推薦本書,但願可以給全部 Go 語言愛好者帶來更大的技術價值和切切實實的項目實踐經驗。

後續有任何問題或建議也歡迎隨時來交流。

image

關於寫書

有關注個人小夥伴應該會發現,我以前忽然退了不少個微信羣,而且中止了博客的更新,也較少在社區裏冒泡了。其實本質上是爲了給寫書讓路,但願儘量的把業餘時間都聚焦在寫書上。

這時候又會有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寫書,是一件很是長耗時的事情,沒有任何的外界反饋,所以我嚴格作了一系列的 todolist 和時間節點的管理,圍繞着本身的生活做息設置了一系列鬧鐘做爲信號量提醒本身。

基本是吃飯、睡前構思結構、想靈感,下班回到家一坐下就開始寫內容。固然,我也常常走火入魔一想到好的靈感就激動的掏出手機記在工具上,省得次日大腦重置後丟失了數據,那就很惋惜。

最終在長期的堅持下天然而然也就完成了這本書的寫做。

感謝大家

很是感謝 polaris,在艱難的狀況下依舊完成了本書的編寫。感謝博文視點的編輯安娜,基本從不催更。感謝曹大、無聞、楊文、傲飛、大彬、曉東的推薦詞或 Review.

我還記得當時曹大的書出版時,由於種種緣由,我還立下過 」毫不寫書」 的 flag,和曉東在深圳灣一號吃自助餐時立過 「絕對不會放棄,必定會寫完」 的 flag,果真計劃趕不上變化,flag 該折折。

固然,最該感謝的仍是我司的研發負責人,當年把我從個小角落裏篩了出來,不然也不會有這一切的開端了。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