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產品上線前:產品經理、開發、測試該作些什麼?這是近些天,咱們的項目團隊在作的事情。寫一些心得吧,來自騰訊、YY、迅雷的工做實踐彙總,有些雜亂,不必定全對,供你們參考,有興趣的同窗能夠整理一下。web
產品經理的自查
後端
需求文檔是否補充完整?例如交互圖、設計稿是否已經更新;安全
客服文檔是否已經提交併進行客服培訓;socket
每一個功能特性是否有肯定的輸入、處理、輸出?函數
是否有異常結果的處理?性能
頁面跳轉是否有給出明確的地址?測試
產品文字是否已檢查?(包括但不限於頁面文字、廣告語)優化
發佈策略是否已考慮,灰度發佈是否在文檔中有說明?設計
已有功能、標識的改動,在其餘模塊的呈現,是否覆蓋完整?server
如涉及現有產品的老功能刪減,須要和客服溝通;
需求特性是否區分用戶身份?
未實現的需求是否在文檔中註明?
除了正常狀態,異常條件下的兼容措施是否考慮?
統計需求是否明確提出?數據是否正常上報?
產品運營的自查
產品的冷啓動是否已經準備完畢?
內容運營的更新機制是否已經確認,並進行部署,是自動更新,仍是人工更新,有無更新機制和審覈發佈機制?
產品活動運營是否已經進行規劃?是否有專人負責?週期性的活動,是否已經有運營模板?
產品數據是否已經正確上報?是否經過數據測試?數據報表是否已經就緒?
新媒體運營的帳號是否已經創建,是否有專人負責?是否有內容規劃?內容獲取途徑是否已經創建?
渠道運營是否已經創建,例如應用商店的合做,SEO,ASO的計劃和實施;
用戶消費充值的路徑是否順暢?數值是否準確?
開發自查
每一個功能是否全面自測?邊界/異常參數的確認和驗證(若是有以相似lib方式對外提供被調用API)
是否進行高危函數掃描?
是否進行安全漏洞掃描?
是否有內存泄漏的檢測和結果(若是是C/C++代碼)?
沒必要要log是否刪除了,以及log信息是否清晰完整詳細?
統計上報是否完整?
代碼在編譯環境已編譯經過?
是否有socket泄漏?
是否影響其餘相關模塊功能表現?
自身系統壓力是否已評估?
後端支撐系統負載變化是否已評估?
是否對業務流量有影響?
轉測試文件和ARS單是否完整
產品體驗是否經過?體驗反饋的問題是否已修復?
是否須要灰度,採用何種灰度方案
是否須要提早發佈配置?
測試人員自查
產品經過測試的發佈標準創建;
用例編寫是否100%覆蓋需求;
是否及時有效地修改自動化用例(CGI的修改涉及到自動化用例部分的內容) ;
用例編寫是否有考慮異常邏輯&優化(如web前臺,性能等)的狀況 ;
是否有認真閱讀提測郵件的測試重點,有針對性的編寫用例;
是否有發起用例評審,並根據評審意見修訂用例;
測試Bug是否進行有效性跟處理,直至閉環;
版本發佈時是否確認Bug單的狀態爲已關閉或已掛起,不然不容許發佈 ;
測試報告是否及時發送;
開發完成後,頁面重構人員把版本內涉及的文件提取併入測試環境原版本內 ;
提供相關ARS單信息給開發pm提單操做;
配host到測試環境,確認代碼版本正確,確保無bug,確保頁面準確還原設計稿;
測試過程當中,會提出爲改善用戶體驗以及細節的缺陷,測試人員會經過XXXX系統提交bug單發送給相關責任人;
評估名下bug單的優先級和處理時間點,統一時間處理;
處理完成後,及時更新bug單的狀態;
代碼是否上傳XXX系統?
bug狀態是否已更新?
遺留bug是否已通過PDM、PM、TE評估?(致命及嚴重bug須要測試leader和總監確認)
發佈時間和內容是否符合發佈規範(例如版本中包含後臺server發佈,晚上高峯期須要通過審批才能發,平常版本不能包含cgi等)
配置文件的修改是否恢復;
外網運營環境版本是否與測試環境一致;
影響到其餘模塊表現的,發佈前對方測試人員是否已作功能驗證並確認ok
版本發佈後是否留守進行外網驗證,發出驗證報告後才離開
外網驗證的Bug是否有跟進處理(嚴重Bug要跟進及時處理,其餘Bug階段性的跟進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