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OSI參考模型2-6

應用層

用戶與網絡的界面:全部能與用戶交互產生網絡流量的程序(目前基本上咱們上網時使用的都是吧orz...)瀏覽器

表示層

主要協議:JPEG、ASCII網絡

用戶處理在兩個通訊系統中交換信息的表示方式(語法和語義)編碼

功能1:數據格式轉換加密

在表示層的上面就是應用層,數據到了應用層應該表示成本身的形態(如:圖片,文字,仍是其餘什麼的)spa

這時就須要經過表示層來進行轉換了視頻

功能2:數據的加密和解密blog

功能3:數據壓縮和恢復接口

像視頻的時候那些實時的圖像須要傳輸時,數據量會很是大,這時壓縮和恢復就是傳輸過程當中的關鍵步驟了進程

會話層

主要協議:ADSP、ASP圖片

向表示層實體/用戶進程提供創建鏈接並在鏈接上有序的傳輸數據。這時會話,也是創建同步

功能1:創建、管理、終止會話

功能2:使用校驗點可以使會話在通訊失效時從校驗點/同步點繼續恢復通訊,實現數據同步

這個功能應該是很是常見的。有時候瀏覽器崩潰了會提示咱們是否恢復崩潰頁面。

傳輸層

主要協議:TCP/UDP

負責主機中兩個進程中的通訊,即端到端的通訊。傳輸單位是報文段用戶數據報

功能1:可靠傳輸、不可靠傳輸

功能2:差錯控制

功能3:流量控制

控制發送方發送的速度(若是接收方來不及接收)

功能4:複用分用

複用:多個應用層進程可同時使用下面運輸層的服務

傳輸層根據報文的的端口號將該報文分配給本機進程

分用:運輸層把收到的信息分別交付給上面應用層中相應的進程

網絡層

主要協議:IP、IPX、ICMP、IGMP、ARP、RARP、OSPF

主要任務是把分組從源端傳送到目的端,爲分組交換網上的不一樣主機提供通信服務。

網絡層輸出單位是數據報(數據報過長時,會被分割成分組)

功能1:路由選擇

功能2:流量控制

功能3:差錯控制

功能4:擁塞控制

若全部節點都來不及接受分組,而要丟棄大量分組的話,網絡就處於擁塞狀態。所以要採起必定的措施 ,緩解這樣擁塞

數據鏈路層

主要協議:SDLC、HDLC、PPP、STP

主要任務是把網絡層傳下來的數據報組裝成幀

數據鏈路層/ 鏈路層的傳輸單位是

功能1:成幀(定義幀的開始和結束) 

功能2:差錯控制 幀錯+位錯

功能3:流量控制

功能4:訪問(接入)控制 控制對信道的訪問

在廣播式網絡當中,同一個信道只能有一個主機發送信息,其餘都處於監聽狀態

 

物理層

主要協議:Rj4五、802.3

主要任務是在物理媒體上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

物理層傳輸單位是比特

透明傳輸:指無論所傳的數據是什麼樣的比特組合,都應當可以在鏈路上傳輸。

將01序列轉換成數字電路信號

功能1:定義接口特性(例如咱們插的網線的接口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功能2:定義傳輸模式  半工,半雙工,全雙工

功能3:定義傳輸速率

功能4:比特同步(保證發出多少就接收多少)

功能5:比特編碼(將01序列轉換成電信號時,什麼表明0什麼表明1)

總結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